APP下载

通过课前十分钟对新生进行心理引导

2013-02-01蔡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一新生

蔡衍

【摘要】教学方式、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变化导致大一新生面临很多心理困惑。如果不能在大学初期就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给他们整个大学生活蒙上阴影。笔者尝试在英语课前10分钟的活动中穿插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引导,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大一新生;英语课前活动;心理引导

一、大一新生的主要困惑

1.环境适应

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集体生活,成长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的90后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和内在的不安全感。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害怕与他人沟通,更容易在,ON上产生彷徨、苦闷、压抑、焦虑等消极状态。

2.学业发展

考上大学几乎是中学生们惟一的目标。进入大学后,没了老师的严格管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面对更多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的大学学习,新生们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于是茫然无措,失去目标,甚至会感觉忧郁、焦虑。且学习成绩不再是评判大学表现的惟一砝码。在群英荟萃的新集体内,曾经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也有学生因为不了解,对专业学习也很困惑。

3.人际交往

大学的人际交往更深刻、广泛、多元化。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人们潜意识里会进行比较性的自我评估。面对大学的新生活,需要重新自我认识。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易产生孤独、压抑情绪、社交障碍等情绪。有的学生过于敏感,易和同学发生冲突或摩擦。

二、英语课前10分钟活动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更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前交际十分钟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循序渐进的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表述式(起始阶段)—表演问答式(发展阶段)—话题讨论式(提高阶段)。

笔者利用英语课前十分钟,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报告。第一学期主要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表述式的课堂报告,从自我介绍开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介绍自己的家乡,分享喜欢的电影书籍等。通过相对简单的内容,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强化其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有的班级要求学生二人一组,自我组合进行报告。

三、英语课前10分钟活动中的心理引导

针对大一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惑,结合英语课前十分钟活动,笔者试图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其运用所学的语言,通过交际勇敢表达自己,与他人进一步沟通,更好的适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最初笔者指定做课堂报告的学生。学期中之后不少学生主动要求做报告。学生开始感觉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课堂报告的内容包罗万象:介绍自己;家乡;堂兄弟姐妹大家庭生活;海外交换生经历;志愿者经历;喜欢的歌星球星影星;Hip-pop和Jazz;父亲对自己的影响等。课堂报告的形式包括演讲,趣味天气预报,新闻联播,圆桌讨论等。

每次课堂报告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心理引导主要在这一部分落实。点评以鼓励为主,主要挖掘报告中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信。提醒报告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提醒演讲的技巧:如何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眼神的交流;用演讲者的激情感染听众;注意听众的反应,适时改变策略等。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以针对性的点评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点拨学习的方向和途径。

学生的表现让笔者很惊喜。随着课堂报告的持续进行,学生明显从初入学时候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大学生活更加融入;更懂得团队合作;更注重和听众的交流,提问环节增多;动手能力有所增强,幻灯片越来越言之有物,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更注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对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健康的心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在大学教育的每一个过程中。在大一新生入学适应过渡期,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惑,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与人沟通的机会,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正确认识自我,调整目标定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大学新环境。

猜你喜欢

大一新生
在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浅析
大一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研究
刍议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家庭环境、专业满意度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