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作文训练“出格”、“求己”为例——例说议论文的分论设置

2013-02-01刘小棣

中学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出格论点议论文

刘小棣

【主旨摘要】

议论文写作训练要求中非常注重“能设置分论点,且层层深入”,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高考作文也一再强调“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在这里,议论文的“结构”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其实关键就在于议论文的分论设置是否清晰、有条理。因为议论文在内容上进行分论点设置直接构成了议论文形式上的论证结构,它相当程度上体现着议论文的论证力量。与此同时,一些理论上颇为肯定的看上去也很美的论证结构方式在实际写作中又常常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就此结合具体作文训练题谈谈有关议论文分论点设置(论证结构)的有关问题。

【核心要点】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的五种“基本式”。

【训练例题】

以“出格”或“求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其他常规要求(略)。

【简要说明】

1.本文所谈论的议论文分论,只取“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的比较“规范”的基本模式。

2.本文所讨论的议论文论证结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类型,只取常见且常用的几种基本类型,主要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辩证式等。

3.本文所用的基本概念中,“论证结构”基本等同于“结构”“层次”“论证层次”等,其内部逻辑关系都是由分论点设置体现的,所以这些概念在本文中也都基本指向分论点设置。

【分论设置建议一:必须慎用的两种论证结构】

下面涉及的两种论证结构,并不是绝对不能用,只是在写作实践中,如果处理不当,往往或者很容易似是而非,或者不能很好地如人所愿,终究难以达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要求,所以最好慎用。

【须慎用的论证结构一:并列式】

第一组

(1)出格是一种真实存在

(2)出格是一种可贵品质

(3)出格是一种坚强精神

第二组

(1)出格需要胸怀大志

(2)出格让人刻骨铭心

(3)出格体现悠然自得

第三组

(1)求己意味着孤独中求生(2)求己展示成熟的力量

(3)求己呈现别致之美

第四组

(1)求己需要恬淡自信

(2)求己需要宁静致远

(3)求己需要坚忍不拔

以上四组并列式论证,单独地看,每一个分论点都很清晰明确,而且每一组分论点之间句式整齐,用语考究;但是,如果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去审视,不难发现,在每一组分论点内部,彼此之间明显缺乏较强的逐层递进逐层深入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是作了一些“由此及彼”的横向转换迁移,其思维基本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缺乏必要的纵向掘进的深度。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前后次序甚至可以任意调换。这样的分论设置,很难真正体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要求,更难以企及“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的境界。

【须慎用的论证结构二:完整层进式】

这里所说必须慎用的层进式是指传统狭义的完整层进式。这种传统狭义的完整层进式一般要求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一整套思路来结构文章。比如有一篇高考作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提出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之后,这样设置分论: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2.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2)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3.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1)个人要既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2)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宽松有利条件。

这样的论证结构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一篇文章如果按这种层进式展开论述,就不得不对 “为什么”“怎么办”等内容作一些条分缕析的展开和论述,而这么多内容要在已被限定只能800字左右篇幅的文章内来完成,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好像什么都涉及到了,却什么也没说深说透,徒有面面俱到的表象,实则更像编写提纲的“蜻蜓点水”似的状况。这样的一整套所谓层进式论证其实不可能有多少论证力量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更多的一般都是或者围绕“为什么”或者围绕“怎么办”进行的,所以,我们建议慎用层进式,是指在800字左右的作文中企图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一整套思路来结构文章,并不是拒绝围绕“为什么”或者“怎么办”二者之一来分解中心论点。不仅如此,我们在常见且常用的议论文论证结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类型分类中,依然保留层进式论证,只是此“层进式”已非彼“层进式”,具体见下述。

【运用较好的几组“层进式”分论举例】

第一组

1.(1)出格的可贵,在于它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

(2)出格的可贵,在于它的奋斗过程中所散发的坚强。

(3)出格的可贵,在于它的结局中所体现的永恒的美丽。

2.(1)求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前题就展现进取的姿态的。

(2)求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过程是充满期待的。

(3)求己之所以美丽,源于它的结果往往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组

1.(1)一次出格,凝聚为自身的一次新生。(例:李白挥别长安)

(2)一次出格,堆砌成他人成功的基石。(例:鲍叔牙荐管仲)

(3)一次出格,汇聚成民族振兴的希望。(例: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

2.(1)求己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创造美丽人生传奇。

(2)求己给予国家创新的机会,开辟新的征程。

(3)求己还使得全人类受益,创造美丽新世界。

第三组

1.(1)求己,让我们在思考中面对现实。

(2)求己,让我们在探索中砥砺自我。

(3)求己,让我们在奋斗中问鼎辉煌。

2.(1)出格,给了我们发展新空间。

(2)出格,激励我们努力奋斗。

(3)出格,教会我们永不止息。

【分析解说】

第一组,分论点中的关键词“开始——过程——结局”和“前奏——过程——结果”体现的是思维沿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延伸状况,以此体现“论述层层深入”。且名之曰“时序延伸型层进”。

这一类层进式分论中的关键词还有“过去——现在——将来”“既往——眼前——未来”“昨天——今天——明天”,等等。

第二组,分论点中的关键词“自己——他人——民族”和“个人——国家——全人类”体现的是范围逐步扩大的思维方向,以此体现“论述层层深入”。且名之曰“范围扩展型层进”。

这一类层进式分论中的关键词还有“独自——彼此——群体”“个人——家庭——社会”“(单一具体的)——(某方面的)——(全面综合的)”,等等。

第三组,分论点中的关键词“面对现实——砥砺自我——问鼎辉煌”和“发展新空间——努力奋斗——永不止息”明显体现着对问题认识程度的逐步加深,也就是所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此同样可以体现“论述层层深入”。且名之曰“认识深化型层进”。

这一类层进式分论中的关键词还有 “面对……——分析……——掌握……”“认识……——把握……——运用(创造)……”“承认……——探究……——解决……”,等等。

【分论设置建议二:大胆使用“新层进式”】

以上三组“时序延伸型”、“范围扩展型”和“认识深化型”层进式由于已经不同于传统狭义上的层进式,我们姑且称之为“议论文层进式论证的‘基本三式’”[为表达方便,下面简称“(新)层进式”]。

特别重要的是,“(新)层进式”在理论概念上各自特征清晰,区别明显,但在设置分论点时,不仅每一组内部之间关键词可以交叉运用,组与组之间也是可以交叉融合使用的。比如“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个人+开始——合作+过程——集体+成果”“昨天+个人奋斗——今天+群体合作——明天+国家(民族)辉煌”,等等。

【范文一篇】

出 格

高三(8)班 魏良杰

先贤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在要求人做事要规规矩矩,按道理办事,而不能做出出格的事,否则就不成体统了。可是任何事情并不绝对而唯一,有时出格更表现出一种勇气,一种智慧,一种无比强大的社会道德意识,它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身上的伟大品质。

出格,出出真诚,出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四年前,她女扮男装,去学堂读书,为的是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才干;而如今,她卸下男装,换上红装,去打扮,为的是成为同窗多年的梁山伯的妻子。父母的规劝挡不住她火热的心,马家的威逼扑不灭她坚定的信念。一个弱女子,执意去把握自己的未来。因为在四年里她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体会到知己的相知相爱,更领悟到超越友情的忠贞不渝。她认定他,不顾一切,哪怕化为蝴蝶,双双飞去。祝英台的出格,是对封建礼教的不满,是对自身美好生活的追求。

出格,出出智慧,出出人们探究真理的精神。这无异于一场战争,对于人们根深蒂固的自然认识,对于先哲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下降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个少年提出质疑,并想通过实验推翻它。许多人嘲笑他的幼稚无知和狂妄自大,可这无法动摇他坚定的步伐,在比萨斜塔上他的一个实验彻底否定了先哲的观点,在众人惊骇之余,一门伟大的学科——物理学真正意义上诞生了。伽利略的出格,见证了他的智慧,更见证了人类不畏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出格,出出社会责任感,出出民族与人类的良心。那是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前联邦德国总统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前下跪。他虽贵为一国总理,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地位和声誉,但面对国人曾经的可耻行径,他执意干出“出格”的事,去挽回一个民族的良知,去唤回人类共同应有的良心。

出格,不再是简单的叛逆,也不再是一时的冲动,它成为一种动力,一种精神,世界因此变得更美好。

【简评】本文能分层展开论述,事例比较有说服力,行文也大气;与此同时,分论点的表述也在努力追求清晰性和层次感。对于分解不好分论点,或不善于显性扣题的同学而言,此文值得借鉴。但是也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1)提出分论点后最好阐述引申一下,不要急于举例;(2)三个事例的叙述分析有逐渐简化的趋势,这容易让人产生文气慢慢衰减的感觉。

【话题转换】

以上所述“(新)层进式”论证比较好地解决了“论述层层深入”的问题;但实际写作中,中学生又常常因为将其减缩成“历史——现实”“个人——集体”“表面——实质”等二元结构分析,从而使层进式论证陷入第三分论难以继续层进的尴尬局面。

先看两组“再衰三竭”第三分论难以继续层进的例子:

1.(1)出格体现了自然法则

(2)出格体现出人文之美

(3)出格体现了灵魂之美

2.(1)求己使外表更真实更自然

(2)求己让内心的美更凸显更可贵

(3)求己使人的精神与品质得到升华

【分论设置建议三:努力开辟第三分论的“新天地”】

像上面这样,由于运用“(新)层进式”设置第一第二分论时,习惯性使用二元结构分析,从而导致第三分论难以明显继续层进。

在此窘境之下,应该将“错”就“措”,抛开原先第三分论严格按(新)层进式写作的方向,考虑在第三分论开辟“新天地”。

或者索性在构思全文分论设置时,干脆直接考虑第一第二分论用二元结构分析、按“议论文层进式论证的‘基本三式’”展开,而第三分论则另辟“新天地”。

【第三分论“新天地”之一:(正反)对比论证】

第三分论作一个反面论述,与第一第二分论构成正反对比论证,如:

(1)如果不敢出格,如果遇事一味求安稳、求规矩,人就会安于现状,满足于“圆满”“完美”,不思进取,最终彻底失去真正的“大美”。

(2)假如一事当前,首先不是着眼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求己,而是一心指望别人的拯救,那么,就算别人救得了你一时,也救不了你一世。

【第三分论“新天地”之二:辨证(分析)论证】

第三分论作一个辩证思考,与第一第二分论构成辨证论证,如:

(1)出格,并不是无视限制不顾条件的一味蛮干冒险。它是我们充分运用人类的智慧实现对自我的完善。

(2)出格,不是不要“格”,不是否定一切,打到一切;而是尽我们力量所及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的天地。

【因篇幅所限,“求己”的范文未登,故先列出三组相关第一第二分论——

A组:求己,求得真实的自我,获取战胜目前困难的力量——求己,求得精神的升华,博得今后人生的辉煌

B组:求己,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根本——求己,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

C组:求己,是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求己,是超越自己,使自己在探索实践中提升能力

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3)我们在求己的同时,不是禁锢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也应该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帮助,求己,并不排斥借鉴与合作。

(4)求己,绝不是盲目自信、自不量力,以自我为中心,将那个大大的“自我”架铸在别人之上;恰恰是让我们在迷茫困惑中看清找寻可资借鉴的力量,寻回自我,重塑信心,于喧哗烦扰中得到宁静。

【特别提醒】

(新)层进式,(正反)对比式,辨证式,这是议论文主体论证结构的“基本三式”。

无论对比论证还是辨证论证,都是在第三分论或难以继续层进深入,或继续层进深入有可能走向 “极端”露出破绽的情况下,对基本论述的补充、完善,最终的论述重点(也就是结论)仍然要回归正面的基本观点上来,既不能不加条件不作限制的唱反调,也不要走向极端化,绝对化。例如:

(1)凡事不会出格的人注定是痛苦的。

(2)没有出格的生活无滋无味毫无意义。

(3)不求己的人都是徒有其表内里空虚。

(4)不求己的人必定能力不足十分丑陋。

【最后结论】

(新)层进式有“时序延伸型”、“范围扩展型”和“认识深化型”“基本三式”,(新)层进式、(正反)对比式和辨证式又构成议论文主体论证结构的“基本三式”。这样,议论文的分论设置就至少拥有五种基本思路与写作方案。学会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思路与方案,定能让议论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并且使文章观点明确,说理透彻,论述辨证强有力,进而达到“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的要求,顺利赢得发展等级加分!

猜你喜欢

出格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出格的字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夏日橙皮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敢“破格” 不“出格”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机关忌说出格话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