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2013-01-31黄洁李延唐爱霞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呼吸科陕西西安710002
黄洁,李延,唐爱霞(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呼吸科,陕西西安710002)
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主要的感染来源于下呼吸道感染,通常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初始治疗不成功造成。患者一般年龄偏大、病情较危险、病程偏长,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并且多数是采用人工方法建立呼吸道,属于院内获得性感染与耐药菌株引发,以及四处播散的高风险部分[1]。目前经研究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非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构成者,其耐药性极强,是引发病房传染的主要来源。为此,笔者将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月期间57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月期间57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从其抽吸痰液、尿液、血液以及引流液中,共分离出99株非铜绿假单胞菌。每位患者分离株只以首次作为有效计数。其中男51例,女48例,年龄为12~86岁,平均66.6岁。
1.2 试验方法:菌株的分离培养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执行标准。菌株鉴定则用API staph鉴定系统,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开发,利用K-B(Kirby-Bauer)法为药敏试验方式。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于2006年公布的相关规定,作为细菌的操作以及结果评价基准[2]。
1.3 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GFS)、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哌拉西林(PIP)、加替沙星(GTX)、庆大霉素(GEN)、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VX)、阿米卡星(AMK)。
1.4 质量控制: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与大肠埃希菌ATCC25922,1个星期进行1次药敏实验室质量控制,全部来源于国家细菌耐药检测中心[3]。
表1 重症监护病房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共分离出99株非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多,达62株,其次为2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痰标本为主要标本来源,占据比例为93株。具体数据见表1。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得出,重症监护病房里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与非重症监护病房里的非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相比,对于绝大多抗菌药物,有都极强的耐药性。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非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特征
3 讨论
根据表1可以看出,一共分离出99株非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多,达62株,其次为2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痰标本为主要标本来源,占据比例为93株。因此,非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房属于高风险的传染病源,另外再加上我院患者平均年龄偏大、且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时间也比较长,同时长时间使用广谱药物,并执行有侵袭式操作。上述因素均是造成非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条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得出,重症监护病房里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与非重症监护病房里的非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相比,对于绝大多抗菌药物,都有极强的耐药性[4]。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比非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耐药率更高。探究原因,可能还是与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身体素质有关。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属于多重耐药菌,不仅金属β-内酰胺酶从其身上产出,在外表上的自然形成膜孔蛋白,能够有效防御亲水性抗生素。另外再加上后天的变异以及基因转移等,都能从中获得极强的耐药性。从表2中看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耐药率较低外,其余常规药物下的耐药率多数高于非重症监护病房。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耐药率比较低,可以作为抵抗感染药物的首选。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非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构成,以下呼吸道为感染的主要途径,非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极强[5]。因此,如果遇到患者感染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合理选择敏感药物,谨慎用于临床治疗。强化对患者的密切监控,尽量减少侵袭式操作,机械通气时间尽可能缩短,重视病房的消毒隔离,最大限度预防非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房所造成的感染。
[1] 王悦,张鲁涛,史利克,等.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645.
[2] 戴良成,吴昊,劳志刚,等.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J].广东医学,2007,28(6):936.
[3] 李强,杨立华.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细菌学特征和耐药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6):442.
[4] 桑卫洪.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42.
[5] 吴本权,李雅茜,黄静,等.下呼吸道分离的多药耐药非发酵菌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