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1-31石正喜
石正喜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思考。
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由政府主导成立有政府、相关行业、合作企业、学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校企合作联盟集团,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与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1]在校企合作联盟集团的制度框架下,各系部成立专业工学结合指导小组,并建立系(部)主任与合作企业厂长(经理)联席会议制度、专业负责人与车间主任(部门经理)联系制度、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岗位互换制度,推进学院教师和企业员工互动交流、交叉兼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携手行业企业,组建企业联盟,搭建专业共建平台,畅通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渠道,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以及合作发展。例如,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产学研联盟的成立,搭建了政、校、企、协会沟通合作的平台,笔者所在的信息学院作为联盟的秘书长单位,所推出的“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IT服务外包人才基地为平台”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2008~2010年度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院作为宁波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之一,2010年为浙江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中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浙江金盾科技工程有公司等10余家联盟企业培训员工700余人,2011年联盟单位间开展了产学研深度合作,学校与2家企业共同开发了教材,进行了项目的研发与申报。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
形成了“订单培养”、“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2+1”、“1+0.5+0.5+1”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大力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取得明显成效。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根据企业提出的生源要求组织招生,把订单前置到招生环节,学生一入学即具备了“准企业人”和“在校学生”双重身份,可以说是“中国式双元制”。学院还与宁波驰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驰拓”班;与东奥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东奥”班;与高格股份公司合作,成立了“高格”班。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专业对接产业、专业布局动态调整的机制,形成专业支撑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项目化教学,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出台《项目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推动和激励“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化教学课程实施。建立了“以生产任务和典型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形成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情境教学,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
四、按照真实环境,建设“学训一体”实训室
学院按照“真实设备操作、真实项目训练、真实环境育人”的要求,成立了“校企共建型、教学工厂型、校办企业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进一步丰富“三真三型”的内涵,挖掘“学训一体”的精髓,扩大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力度,既抓住市场需求,又强化学生的技能,践行“做中学,学中做,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动手中掌握知识、学会动脑。
五、做精做细就业工作,就业率稳步提高
全面实施职业发展教育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做精做细就业教育的“六抓”(抓机制、抓市场、抓教育、抓回炉、抓调整、抓保障),形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立足工业园区,形成行业背景、企业支撑的就业新格局,打造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的就业新模式,使学院的毕业生真正成为广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六、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工程,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支撑。(1)通过“教师素质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在增强教师职业教育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发、生产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活动;(2)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推进企业技术骨干和校内专业教师的交叉任职,提升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3)通过“名师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名师,使其成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领军人物;(4)建立教师高职教育综合能力测评体系,开展以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测评工作,教师高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以上措施,打造一支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有专家教授又有能工巧匠的“双师”教学团队。[2]
七、服务区域经济,积极开展培训
大力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赢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强力支持。[3]通过合作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在校内实训基地成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等服务;充分利用学院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面向合作企业员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也给教师的能力锻炼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校企互动共赢的局面。
八、未来发展的思考
学院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是:坚持“立足工业,面向宁波,辐射长三角经济圈”,为宁波现代制造、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电子信息、旅游、财会及商贸服务等领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特色鲜明、省内知名、国内有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矫爱玲,安荣,张明亮.借鉴国际经验,发挥我国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5.
[2]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2):55.
[3]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