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

2013-01-31庄春英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司法 2013年4期
关键词:公证人员内涵式公证

■庄春英(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公证制度恢复重建30年以来取得了很大成就,《公证法》颁布实施使公证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公证事业如何健康发展,是我们亟待要解决的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证管理工作,就是要使公证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公证制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定程序对合法、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稳定社会经济、民事流转秩序,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护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种预防性的证明制度。公证的属性决定了公证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公证活动程序法定,且具有角色上的中立性、执业中的独立性、目的上的非营利性等特性,使公证能够发挥预防功能,成为推动法律实施的“润滑剂”、“保险钮”和“协调器”,促进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指导作用的实现,从而构筑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防线。

二、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公证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使公证事业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公证事业落后或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公证的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关系,推进公证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公证的外延式发展主要表现为公证机构、公证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增加以及公证业务在总量上增多的发展;公证的内涵式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公证机构、人员和业务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公证人员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水平提高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至1998年二十年间,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以及面临我国公证事业刚刚起步的现实,我国公证业发展主要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表现为我国建立了布局比较合理的公证机构,公证机构由行政体制向事业体制过渡的改革已迈出步伐,基本实现了公证队伍的职业化,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领域,由服务涉外为主转为国内和涉外并重,由服务民事领域为主向服务社会生活各领域全面延伸;在探索建立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两结合”的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进展。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公证制度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成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些成绩表明公证的外延式发展是必要的,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从1999年起,我国公证事业进入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时期。主要表现为:首先,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公证管理体制。按照《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把符合改制条件的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改为事业体制,切实使改制的公证机构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事业法人。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应行政、事业和合作等不同体制公证机构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其次,加强诚信建设,不断提高公证的公信力。健全公证责任制度,明确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责任。完善公证责任赔偿制度和职业责任保险制度,为提高公证信用提供物质保证。再次,加强队伍建设,加快公证员职业化进行。建立公证员选任制度,根据公证行业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公证员选任制度和措施,对已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申请从事公证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进行考核,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实习制度,吸收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过硬的新人进入公证队伍。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公证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这一阶段的发展提高了公证业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公证事业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在公证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以内涵式发展为主,以外延式发展为辅,以质量促进发展,以发展提升质量,确保公证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公证事业中的以人为本,也要回答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问题。首先,关于为谁发展问题。公证事业发展为了人民。人民概念在公证事业中具体化为公证人员和公证当事人两个群体。公证事业坚持以人为本,要兼顾公证人员和公证当事人两个群体的利益关系。公证员和公证当事人是公证法律服务合同的相对方,他们在基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又存在各自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不能偏废、忽略任何一方的利益。当二者出现矛盾冲突时,区别情况严格依法解决,但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其次,关于靠谁发展问题。公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证人员的辛勤工作,公证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公证当事人对公证事业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公证事业发展表象上是依靠公证人员的工作,但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经济社会生活对公证的需求,来自公证当事人的信任和需要。再次,关于发展成果如何分配问题。公证事业发展成果最终由公证人员和全社会共同享受。公证人员是公证事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但公证事业发展最终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分享。

四、完善管理模式是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公证事业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完善公证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科学有效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管理和行业协会管理“两结合”管理模式,努力探求二者的有效衔接。在完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公证的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以确定哪些职能采取哪种模式。公证承担着服务和监督双重作用。公证首先是法律服务,但不是单纯的服务,公证还承担着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职能作用。在服务中实现监督,在监督中完成服务,是实现公证使命的理想状态。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要以履行监督职能为根本,因为这是法律赋予公证的独特而神圣的职责,没有其他组织或机构可以取代,这时公证的服务职能应让位于监督职能,处于从属地位。公证机构履行服务职能的方面主要靠行业协会行使管理权,履行监督职能的方面主要靠行政机关行使管理权。

总之,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证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才能推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公证人员内涵式公证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浅谈证据保全公证中如何保护利害关系人的个人隐私
公证执业风险防范
十九大精神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分析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浅谈新时期法律公证人员的综合素养
论新形势下公证诚信建设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证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