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2013-01-31陈艳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刘 茜 陈艳勤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刘 茜 陈艳勤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通过入院常规检查和问诊确定术前高危人群,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及干预性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结果我院住院105例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本组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患肢肿胀,经过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并康复。结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预防性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护理;深静脉血栓;人工髋关节;老年人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患髋关节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各种髋关节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患者在围手术期如果发生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症状轻微者,常在早期易出现患肢的肿胀,往往伴有疼痛,甚至伴随功能障碍,晚期则会使患者遗留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重型患者常因栓子脱落,导致患上心梗、脑梗及肺梗等影响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患者下肢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疼痛明显,患者术后长期卧床,静脉血流缓慢常常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2]。而年纪大的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并发疾病,这些高危因素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3]。国外研究报道,在西方国家髋关节置换后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中高达66%~84%的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4]。而国内报道,髋关节置换后患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1%~40%,其中伴致命性肺栓塞为2%~7%[5]。因此,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意义重大,为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我院对2009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术,总结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干预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从2009年3月~2011年11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5例,其中男72例,女33例,年龄64~93岁,平均73.4岁。所有患者中有51例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19例因退行性变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35例;合并糖尿病27例,高血压病53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19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由同一组医生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1.5~2.6h,平均1.82h。

1.2 结果在入选的105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但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肢一过性肿胀,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并康复出院。

2 护理干预

2.1 确定高危人群通过入院常规问诊和术前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意外病史,此类患者因血液高凝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同样女性患者、高龄状态、长期的吸烟史、肥胖患者术后也非常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因此医护人员经过详细的问诊和常规术前检查后,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确定高危人群,术后加强监测和有效预防。

2.2 做好宣教专科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详细讲解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危害性。告知患者家属在陪护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患者术前两周戒烟酒,避免食用动物内脏等含有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大便干结,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以免增加气道反应。详细指导患者术后正确活动方法及讲解其重要性。

2.3 术前准备由于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为高龄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根据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及患者自身情况,术前对症支持治疗,注意锻炼肺活量,纠正患者酸碱平衡紊乱,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以下,对糖尿病患者请内分泌科会诊协助治疗,血糖需控制在9mmol/L以下,且上下波动幅度不明显,尿糖在(+)以内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2.4 做好牵引护理对抗牵引,一般抬高床脚15~30cm以对抗牵引力量;术后注意对牵引孔的护理,每天用75%酒精消毒2次,无菌敷料覆盖;防止针孔感染,保持有效牵引。

2.5 术后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抬臀训练,避免因长期卧床,皮肤受压引起的褥疮,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其范围大约控制在20~30度之间,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通常采用抬高床尾的方法抬高患肢,尽量避免过度屈髋,而影响患者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导致血液瘀积,引起深静脉血栓[6]。患者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活动踝关节和进行小腿肌肉挤压,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6 密切观察术肢情况术后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肢的颜色变化,患肢的疼痛情况,皮肤温度的变化,患肢有无麻木感,有无肿胀,并定时检测患肢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近端深静脉血栓(包括腘静脉、股静脉和骼静脉)和远端深静脉血栓(腓静脉血栓),近端深静脉血栓多由远端深静脉血栓发生发展而来,但由于远端深静脉血栓起病隐匿,症状轻,患者常常不宜觉察,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出现下肢肿胀,腓肠肌压痛试验(+),甚至有时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因此每日定时测量双下肢相应平面周径十分必要,并做好记录,对于日变化超过1cm应提高警惕。

2.7 保持引流管通畅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内常常放置引流管,通过负压装置引流出积液和积血,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并及时做好记录。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如若引流管不畅,常导致血液瘀积,继发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如引流管堵塞,可用5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通畅;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拔出引流管。

2.8 有效预防抗凝治疗①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预防药物主要包括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及中药针剂,如丹参、灯盏细辛或刺五加等,老年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有无紫癜,以免引起出血。②机械性预防:患者术后5~7d,可以使用弹力袜进行机械性预防,这样可以对下肢形成压力梯度,压迫浅静脉,增加深静脉的回心血量,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9 高危人群应避免下肢穿刺由于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机率要明显高于上肢,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应避免或尽量减少下肢静脉反复穿刺,这将大大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机率。

3 讨论

患者在行髋关节置换术后1~4d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期。引起深静脉血栓的三大高危因素为血流的改变、静脉血管壁的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是患者局部和全身等各方面因素导致的疾病过程,其对患者危害较大。作为一名专科医护人员,应掌握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了解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病理生理过程,能有效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高危患者,术后能够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治疗。经研究发现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常规给予小剂量肝素预防性治疗,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另外做好术后随访工作也十分重要,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出院宣教,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有情况门诊随诊。

[1] 王芳,曹双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82.

[2] 杨刚,吕厚山,高建军.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研究杂志,2000, 38(1):25-27.

[3] 李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6.

[4] Westrich G H, Sculco T P. 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costs and controversy[J]. J Bone JointSurg Am, 2002,84A(12):2306-2307.

[5] 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19-822.

[6] 李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31-32.

R473.6

A

1673-5846(2013)01-0377-02

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000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