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低碳校园建设研究
2013-01-31吴垚肖备
吴垚,肖备
高校在校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强,构建低碳校园有利于学生养成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高校社会竞争力,更有利于实现我国提出的减排目标。纵观全国高职院校,构建并推行低碳校园是刻不容缓的。
一、低碳校园的内涵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当下兴起的低碳之风给低碳校园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高校构建低碳校园的内涵是,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各项活动为载体,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改善设施等手段,提倡低碳环保理念,推行低碳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做到节能减排,从而构建绿色低碳的和谐文明校园,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很多大学生都知道低碳生活这个词汇,对这方面知识也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做的还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高校对大学生宣传、引导方面做得不到位;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存着误区,概念不清,认识模糊,另外,学生对各种不良习惯顽固,嗜好高能耗和奢侈消费。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许多高校缺乏有效的节能政策和措施,没有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管理机制。低碳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存在低碳政策的盲区,没有形成统一的低碳校园管理体系。
(三)技术创新、改造力度不够
低碳校园建设起步晚,相关管理人员节能观念不强,专业能力不强,技术力量薄弱,制约了节能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在建设规划、设计、用材及既有基础设施、设备改造等方面很少涉及节能技术、创新技术,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建设低碳校园的实施对策
(一)把低碳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通过推出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每年利用各种纪念日,如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相关活动。通过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形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通过举行“节俭寝室”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节水节电的意识。
鼓励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学习,邀请专家开设低碳专题讲座等,在一系列活动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宣传者和实践者。这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的文化底蕴也将更加深厚。
在校园充分应用院报、校园网、广播以及黑板报等媒介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积极营造关注生态文明、低碳校园的文化氛围。这需要校园各个部门思想一致、通力合作,引导师生树立环保与低碳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提倡师生过简约、健康的低碳生活,使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低碳教育
树立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是低碳校园建设的基础。党的十八大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之一。低碳教育具有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等多种意义。
为培养具有低碳意识,拥有低碳知识与技能,自觉实践低碳行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校园应在课程设置、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展低碳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环境保护、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这种全方位的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低碳思想成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具有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1],拥有低碳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高职院校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
十八大指出,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高校要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加快校园节能制度建设,落实责任,明确节能消耗标准和监管力度。高校应制定校园节能减排的长远规划与目标,规划与目标编制尽可能具体化、量化、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学校进行检查和控制,使校园低碳建设能实现全过程控制。
逐步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高校低碳管理模式。学校要注重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低碳节能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对公车、水电、医疗、维修等后勤服务进行改革,在保障正常运转、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开支。[2]
(四)要加大低碳技术创新的力度
积极利用低碳技术,建立校园节能体系,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校园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要立足校园实际和建筑本身,从设计源头人手,完善校园内基础设施、配套硬件建设;要积极利用水源、太阳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使学院碳排放量降到最低。建设科技含量高、碳排放低、环境宜人的生态化、园林化校园。[3]
(五)促进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进化
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信息和技术共享。在高校的带动下,提升居民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总体认识,从行动上对居民给予指导,以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进化。[4]
(六)借鉴国内外低碳校园的建设经验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已经行动起来。因此,各国高校实施低碳校园建设思路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他们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在美国,各高校成立了“气候变化应对协议校长联盟”、“环境改进委员会”、“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机构,致力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节约、材料回收等。[5]哈佛大学推行了校园节能计划、资源效率化计划、学生绿色生活计划和综合能源管理等一系列推行低碳校园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6]
我国不少高校也进行低碳校园建设,如北京交通大学的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以创新低碳科学技术、健全低碳政策、促进低碳教育、建设低碳社会为发展目标,围绕“研究”和“教育”两个主题,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其目的是为了发挥大学的优势,以建设低碳校园的示范作用,推动校园内环境保护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人人参与
建设低碳校园,要通过广大师生才能实现,需要每位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达成,要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践行,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节水、节电和节气等,适当消费,不盲目攀比,自觉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使低碳成为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除了自身践行低碳生活,还应关注环保与气候问题,了解世界减排现状及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并要有危机意识,发挥大学生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创建低碳校园,倡导低碳生活,践行低碳校园,对于缓解社会资源短缺、提升教育内涵、培育未来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袁楠,毕润成.低碳时代下的低碳校园建设:概念、特征与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43-46.
[2]郝秀芬,关青,郝争,赵雅钠.试论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4-156.
[3]蒋夏宁,曹所江.浅析低碳校园的建设与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73-74.
[4]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110.
[5]陈颖娣,蒋新会,刘桐.浅谈低碳校园建设思路[J].科技经济市场,2011(3):28-29.
[6]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