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行经期间口腔溃疡56例
2013-01-31邬鹏飞明
邬鹏飞明 荷
(1重庆万州索特集团医务室,万州404000;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万州404020)
针药结合治疗行经期间口腔溃疡56例
邬鹏飞1明 荷2
(1重庆万州索特集团医务室,万州404000;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万州404020)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合用辩证治疗女性行经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行经口腔溃疡分型,根据辩证取穴,针药合用治疗。结果治疗56例总有效率为96%。提示 通过辩证选取适宜的针灸穴位,治疗手法结合中药治疗行经口腔溃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行经期间口腔溃疡;针灸疗法;中医药疗法
女性在行经期间或者行经前后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疼痛难忍,甚至影响说话、进食,情绪烦躁,属于西医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发病原因与免疫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月经及内分泌失调、环境因素等[1]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2]。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减轻溃疡发生的严重程度,但无理想的方法防止其复发[3]。我们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该病,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复发率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6例均来自门诊,其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43岁,平均28岁;反复口腔溃疡时间最长20年,最短3个月。
1.2 诊断依据在经前1周之内或正值经期,或在经净后3、4天内出现口舌糜烂,有周期性发作,同时通过妇科及眼科检查,排除狐惑病者称为行经口糜[4]。疼痛致说话不便,饮食困难,伴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或者神疲乏力,心悸、月经量多等。1~2周自愈,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
1.3 辨证施治
1.3.1 实证
1.3.1.1 脾胃积热每次月经前或经期出现口腔溃疡,好发于舌尖、舌中、口唇。疼痛剧烈,溃疡面红肿、可有淡黄色膜,可一个或数个,伴发热、口渴、大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平时嗜食辛辣厚味,至脾胃积热,热盛化火,上熏口腔所致。治疗:针灸穴位:内庭、大都、足三里、曲池、合谷,地仓、颊车。中药:导赤散加减。
1.3.1.2 肝经郁热月经期前或经期出现口腔溃疡,好发于口唇、牙龈、及两颊部、舌侧,肿痛难忍,可一个或数个,溃疡面色红,易怒、口苦或有经前乳房胀痛等症。治疗:针灸穴位:太冲、行间、三阴交,合谷,地仓、颊车。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1.3.2 虚证
1.3.2.1 肝郁脾虚月经前出现口腔溃疡,多发生在口唇、舌侧或舌中,疼痛难忍,月经色淡量少,口燥咽干,乳房胀痛、神疲食少、腹胀泄泻,郁郁寡欢等症状,针灸穴位:足三里、太冲,脾俞,膻中,合谷,地仓、颊车。中药:逍遥散加减。
1.3.2.2 肝肾阴虚经期或经后出现,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疼痛不堪,色不红,伴月经量少色红,烦热颧红,口燥咽干,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脉细数。治疗:针灸穴位:涌泉、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合谷,地仓、颊车。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1.3.2.3 心肝血虚多发生经期或经后,在口唇、舌根、两颊部,四周稍微红肿,绵延不断。伴月经量少,神疲乏力,心悸等症状。治疗:针灸穴位:肝俞、膈腧、足三里、关元、合谷、地仓、颊车。中药:四物汤在治疗上针灸穴位实证均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针用泻法,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中药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口服,5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感,随访半年未有复发。好转:口腔溃疡虽时有复发,
但数量较少,程度减轻。无效:口腔溃疡及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复发是指经治疗取得相应疗效后,三个月或者半年后,病情又恢复到治疗前的状况甚至加重的情况。
2.2 临床疗效56例中经治疗2次疼痛消失者50例,治疗1个疗程治愈者19例;2个疗程治愈者31例;3个疗程以内治愈者4例,治疗3个疗程好转未愈者2例。有效率为96%。
2.3 病例介绍李某,女,32岁,教师。初诊日期:2009年3月9日。主诉:每逢来月经之前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年余,疼痛难忍,影响饮食睡眠,伴有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查:舌边、颊膜有绿豆大小溃疡面3处,呈黄、舌红、苔微黄,脉弦数。诊断:行经口糜。按照肝经郁热方法治疗,第1个疗程后疼痛减轻,又坚持治疗2个疗程,诸症全消,随访3年未复发。
3 讨论
本病与月经有关,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经水为血所化,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的作用。肝主血,天癸至后,肝气条达则月事以时下,同时,肝经经舌体绕颊环唇,所以女子行经口糜多与肝有关。另外,心为舌之苗,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能灼肉成疡。心主血,能化生血液,气血不足不能濡养亦可形成溃疡。
本病分为虚实两类:实者主要是脾胃积热,肝经郁热,虚者主要是肝肾阴虚、心肝血虚、肝郁脾虚。脾胃积热、肝经郁热属实火,肝肾阴虚属虚火,无论虚火或实火均可循经上冲,熏于口舌,灼肉成疡;肝郁脾虚、心肝血虚均由于素来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虚更甚,血不能濡养经脉肌肉,从而出现溃疡。
针灸穴取:太冲,肝经原穴,能疏肝理气、调整气血、镇静止痛;行间,肝经荥穴,内庭,胃经荥穴,荥主身热,对于热证所致的溃疡有良好的作用;足三里,胃经下合穴,具有全身强壮作用,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补益气血作用;合谷,大肠经原穴,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具有镇痛作用,同时配内庭,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泻火作用。地仓、颊车,足阳明胃经之穴,局部取穴,调理局部气血。涌泉,肾经井穴,能补肾,调节全身功能,巨阙,是治疗口腔溃疡的经验穴,对其有特殊疗效。
中药方剂:导赤散:清心凉血滋阴利水,用于心经火热证。丹栀逍遥散:养血健脾,疏肝清热用于肝经郁热证。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血之功,用于肝郁脾虚证;六味地黄丸能滋阴补肾,用于肝肾阴虚证;四物汤:和血补血的著名经方,用于心肝血虚证。
针药合用,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和中药方剂,两者相结合,相得益彰,效果倍增,能够发挥两者的优势,疗效可靠,不易复发,适合临床推广。
[1]李秉奇.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
[2]Natah SS,Konttinen Y T,Enattah N S,et al.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 today:a review of thegrowing knowledge[J].Int J Oralmax Surg,2004,33(3):221.
[3]ZY/T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疗标准》[S].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036
1672-2779(2013)-11-0054-02
��杨 佳
201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