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

2013-01-30

中国轻工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卓越教材内容工程师

周 旭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高等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高校教材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介,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一环。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而对教学改革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高校“卓越计划”实施的顺利与否自然离不开教材建设这个基础性环节。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教材的选用质量,才能为培养出大批行业卓越人才创造条件。因此,探讨完善的教材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对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乃至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材质量建设的现状与“卓越计划”之间的矛盾

1.高校对教材质量建设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材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各高校对此早已有了深刻认识,教材建设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是不胜枚举,涉及诸多方面。然而,自“卓越计划”提出以来,相关的研究仍然仅集中在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师资队伍的组建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鲜见涉及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工科教材建设的研究,教材建设成为“卓越计划”的短板。由此可见,教材建设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作用还未受到足够重视,这就造成了教材建设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地位与现实中的重视程度不足之间的矛盾。

2.教材内容滞后,难以反映行业前沿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目前,高校工科类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注入当前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有些内容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甚至不符合当前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使学生不能了解到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前沿趋势,难以面向世界,更不足以面向未来,与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适应,造成了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与“卓越计划”要求的代表新知识,新理论,新标准的学科、行业发展最新成果之间的矛盾。

3.教材建设不够立体,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

“卓越计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造就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因此,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但绝大部分工科教材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严重脱离生产实践,缺乏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的有机结合,忽视了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养成。同时,教材内容的陈旧,没有体现工程设计领域的最新成果,限制了学生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了解,进一步削弱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材建设中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相关内容的匮乏与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目标之间的矛盾。

4.教材内容缺乏学科交融,难以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能力强,是“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目标,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趋势,知识的交叉渗透发生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培养学生学科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跨学科思维的习惯,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现实中工科教材很难做到多学科相关知识的交叉融汇,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材内容呆板保守与培养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之间的矛盾。

5.缺乏凸显学校或学科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教材

由于教师在选用教材过程中的惯性或惰性,过度依赖一个版本的通用教材,同时,学校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宁愿将精力放在科研项目上,也不愿用于编写带有学科特色和最新成果的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导致“卓越计划”教育资源的高投入与教学效果的低产出,造成了“卓越计划”中高水平师资与低质量教材之间的矛盾。

二、科学、准确的评价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

教材质量的评价是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建设中要突破的瓶颈,要确保评价的科学性,需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对教材质量以及使用效果的评价,既要有学校师生以及实践或实习企业导师等的主观性评价,也要有学生学业成绩、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实习成绩等的客观性评价;二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教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对学生作业、实践或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等学习过程中对教材施教的效果进行实时的动态评价。

同时,要准确评价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就应着眼于其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即“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衡量教材质量是否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就要把握住对知识动态更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素质培养三方面的评价。

1.教材质量建设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具有全球视野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力图反映学科国内外发展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将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转化为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内容是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应该满足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工业界,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3.教材内容能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应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包含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同时与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三、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保障及实现路径

根据“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教材质量建设的现状与“卓越计划”之间存在的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保障。

1.提高认识,强化教材建设的组织保障

教材建设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扭转其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与现实中的重视程度不相适应的现状,高校有必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建设,应该作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校、院两级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来抓,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工作组织,指导“卓越计划”教材的选、编,并对配套政策进行研究与论证,切实保障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

2.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与国际接轨

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内容就要满足时代要求,实现与国际接轨。具体操作层面:首先,要满足时代要求,一方面教材内容要对最新工程学科的学术成果进行吸收,集中反映工程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成果,反映最新的工程理论、概念、规律、技术和工艺方法,体现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趋势等;另一方面也要求教材在观念、结构、体例、教法等层面都具有满足时代特征的更新度。其次,教材内容与国际接轨,可以通过加强引进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并注重在对其翻译、整理基础上有所取舍、有所增减,最终应用于教学。只有面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才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时代脉搏,达到面向未来,两者相辅相成。

3.教材内容要突出实践,体现工程场景

要实现“面向工业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目标,作为支撑“卓越计划”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可以在内容媒介和内容编排两方面下功夫。首先,要使教材内容更加立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书本知识与应用案例结合,教材就不能仅限于纸质教材这一媒介,还应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地操作和远程视频教学相结合,或编制以录像、影视为主的多媒体实践教学教材,力争达到高仿真的实践教学效果,掌握最真实的工程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达到解释、探索和解决企业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目的。其次,教材内容的编排应符合工程实践人才培养的认知规律,因此,教材内容的组织不应该是对新知识的简单累积罗列,而应该遵循工程人才的成长规律,为学生的发展循序渐进地提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去思考问题,通过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优化安排,教给学生对工程知识学习掌握、强化实践和拓展应用的方法,使之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4.教材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学科交叉融合

对某一专业而言,传统的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工程师的要求,“卓越计划”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前提就是突破传统的单一学科体系的限制,设计和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材体系。为此,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应以跨学科的综合性视角,在尊重知识传承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学科融合。教材除介绍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扩展和应用外,还应着重论及与本学科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教材的策划与编排应突出体现其相互渗透乃至知识的创新与再生。要结合实地或高仿真工程实践场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工程知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这样在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同时,也避免了教材知识内容的拼盘现象。以多元化、跨学科内容的教材为载体逐步培养学生整合不同学科观点、全面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纵向思考问题的同时形成横向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和模式,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多元的学科知识基础。

5.鼓励编写体现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教材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色必然要通过其教材体系和内容特色来体现,高校可通过深挖内部资源和校企合作两条途径编写体现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教材。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创设基金、经费倾斜或职称晋升等方式资助、鼓励那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的一线教师编写凸显本校或学科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优秀教材。另一方面,根据“卓越计划”高校与企业深化合作的特点,以及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实际需要,也可邀请企业家或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到教材编写的工作中,高校和企业可以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实现优势互补:教材理论知识的内容编写由高校教师执行,企业可根据工程实践的实际需要对教材的体系设计和编排要求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深度参与到教材实践部分的编写,这样才能实现教材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如果高校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工程师双师型专家,或企业具有兼职教授的高级工程师,其教材的编写质量和效率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总之,要充分激发和调动高校为“卓越计划”配备的高水平师资,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实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1]吕小艳,苏一丹,欧林,等.提高高校教材选用质量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93-97.

[2]张贵珍,刘宪斌,王运花.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5):75-77.

[3]李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材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50-52.

[4]刘国繁,曾永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25-26.

猜你喜欢

卓越教材内容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青年工程师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