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视角的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01-30王振华
李 霞 王振华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网络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与探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教育适应性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它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与时代结合的新型产物,是依托互联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范围更广、内涵更丰富的概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体现于网络社区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
本研究对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定义为:教育者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影响力,在网络社区通过网络监控、交流和教育干预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方式的补充,目的在于适应大学生网络属性定位下的个性心理特点,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地开展个体价值引领、道德行为矫正、思想政治教育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样化、直观化、形象化和现代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形式;网络环境的交互性,便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及时反馈;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有利于受众群体即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表达的时代感和时尚性,迎合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喜好;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空的限制,教育者可以更加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出现的问题,创建“一对多”、“点对面”的新模式;网络的立体化模式,有助于教育者使用多种手段帮助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1]。
二、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
1.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网络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趋势
目前,网络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化和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不仅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网络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用,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2]。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网络空间领域涵盖在内,只有这样才能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深入到90后大学生的思想交流社区,营造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氛围。
(2)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资源环境、客体对象以及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革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途径,革新了教育者育人服务、育人管理和育人引导的方式[3]。网络正在呈“社会化”趋势蔓延,其娱乐化、去人文化、去中心化、多元化等特点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造成了冲击。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对各种热点和前沿问题接触较多,但是由于其思想认识的不成熟,使得他们认识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容易忽略事物本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主体地位动摇,教育载体选择滞后,教育内容缺乏实效。网络化的环境中,教育者不再是唯一的权威,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迫切需要改革。网络应用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新空间,活跃思想政治教育的气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1)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网络属性
90后大学生网民人数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生活交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90后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进行调研,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0份,有效问卷258份。调查显示,100%的被访者在学习生活中使用网络,96.23%的被访者有每天上网的习惯,83%的被访者手机挂网时间超过8个小时,以便随时查阅和更新微博信息、状态等。网络深度影响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本研究将90后大学生这种突出的特性称为他们的网络属性。
(2)80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认同
目前,80后群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高校至少70%的大学生辅导员为80后青年人。80后对于网络的认同感比较强,对网络应用的使用非常活跃,具备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其网络化生存模式与90后较为相似,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新型媒体的传播方式较为熟悉,其网络行为具有极强的前卫性,具备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技术水平[4]。80后经历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起到了决定作用,网络时代的价值观和新理念也对其产生影响,因此,80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和基础。
3.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5]。
(1)网络多元文化的冲突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90后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在网络消极思想、腐朽观念和经过包装的虚假欺诈信息的攻击下,他们容易迷失方向,从而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占据上风,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空前加大。
网络文化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网络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种文化在网络上传播、融合、碰撞,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与交融。网络空间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也就意味着90后大学生掌握着信息吸纳和传播的主动权。90后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易于吸收和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这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团体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机会。90后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和心理抗干扰能力还不够强,加上我国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监管实施存在许多盲区,这些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网络盲目影响90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信息发布的自由化、尚存的匿名性,造成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90后大学生的网络活动轨迹包括了从新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贴吧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通过社交网站、电子邮件、网络互动等形式实现交流,通过各种视频、音频网站获取各种音乐和视频。在网络时代里,网络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网络世界奉行的无政府、无约束、无限自由的理念,容易受到个性特征明显的90后大学生的追捧和青睐。网络的虚拟和盲目,导致90后大学生无法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导致价值观念混乱、价值主体自由化、价值导向多元化等问题。
90后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成长的一代,不少人过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从而逃避现实社会的问题,产生屏蔽现实的封闭心理倾向,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和人格心理障碍,无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0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弱,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缺失和道德界限的模糊化。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政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还沿承传统的教育方法,通过促膝谈心、开会学习等方式开展工作,极少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天津某高校为例,校学工部要求所有思政工作者在学校网站上开通辅导员微博,通过辅导员微博、网络社区等形式引导90后大学生学习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然而,能够真正将微博的作用充分发挥的不到总人数的5%。究其原因,25%的人是因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无暇更新微博,40%的人是对占据网络思想阵地不够重视,26%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来开展工作,9%的人是对微博的使用手足无措。
网络化确实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网络的交互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个性化和社群化等特点,打破了学校、年级、专业、班级和宿舍的限制,思政工作者对思政工作的掌控性和实效性趋于弱化。
4.网络视角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究
(1)突出校园网络育人功能,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为应对网络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优化校园网的资源结构,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突出其育人功能。高校应通过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校园网络的内容,以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来影响大学生,以趣味性强的网络活动来吸引大学生,成为能够真正引领90后大学生的主导力量。校园网络的建设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将主流价值观念融入其中,打破传统刻板、单一的模式,及时更新和丰富校园网络资源,增强校园网的互动和交流功能,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重点发挥网络的“媒体效应”,摆脱长篇大论的政治宣传,代替使用“短、精、新”的语言形式,注重信息的即时性和育人的实效性。
除了校园网的建设,高校也应该在90后大学生聚集的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热门网站上占据自己的位置。通过网络转播、网络链接等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大众媒体,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国家权威媒体,以及有社会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者应革新教育理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真诚的、及时的回复,不要回避问题,以获取学生的信任,重塑高校和教师的权威。学校要主动积极营造校园网站的热点问题讨论,引导校园热点话题的建构,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2)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目前,各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在探索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本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入手,分析90后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特征,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上网的习惯和规律,结合我国当前主流价值观和世界形势,形成规范的、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需要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着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专项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言论进行监控,将监控情况及时反馈给一线辅导员;培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导其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中,帮助维护网络的纯洁和秩序。
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当下实效性大大被削减,90后大学生的个性鲜明的思维模式和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网络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主流文化和网络流行语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原则,坚持文化包容、去芜存菁的原则,重视疏导和沟通在教育实施中的运用。
(3)建设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工作者的素质关系密切,因此,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首先,思政工作队伍结构和综合素质需要优化和提升,思政工作队伍人员应学会用微信、短信、网络语进行沟通,学会用微博开展教育,学会发现学生网络行为动态,学会用网络心理干预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思政工作队伍应改变过去刻板、严肃的工作形象,重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精神面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向时代化、偶像化、年轻化、粉丝化发展,将增强网络运用能力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先进的网络技术,熟练地运用飞信、QQ群、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平台,让自己的微博空间等具备个性化、艺术化、魅力化、独特化等特点,吸引90后大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利用网络途径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行积极地引导和影响,使其树立正确的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和研究网络文化,发掘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主流思想的契合点,有选择性地借助网络文化开展工作,以此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第三,坚持创新方法和实践。90后大学生的兴趣存在期较短,很容易转移自己的兴趣点。如果教育方法和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受教育者就会产生厌倦等消极心理,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1]王志林.浅议网络传媒兴起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24):78-80.
[2]高文革,秦晓艳.信息网络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69-71.
[3]户国栋.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重意识——规律意识、资源意识、网络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102-105.
[4]许哲.当下网络传播引导具体措施研究——以“80后”“90 后”为主体的研究[J].前沿,2011(15):144-147.
[5]李德敏.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