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01-30周生贤
● 周生贤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这是党在执政理念、发展思路和实践探索上的重大创新,说出了全党的心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引起社会强烈共鸣,受到广泛关注。
一、生态文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是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特征:
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更加自觉珍爱自然,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存在及其意义,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就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优先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减少人为干预,给生态环境以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时间和空间。
在实现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走出一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道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
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繁重任务和巨大压力,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必修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跨越路”。
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水平,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朝着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迈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的在于打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且工业化速度比其他国家经历过的阶段更快、城镇化规模更大,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达国家两三百年间逐步出现的资源环境矛盾在我国集中显现。环境容量有限、资源承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新的基本国情。可以说,资源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同时,当前世界各国竞争的范围和重点已延伸到环境领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博弈的新焦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再造发展新优势。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人。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事实表明,在生活资料得到基本满足和基本实现小康以后,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需求更加迫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喝更放心、居住更舒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在于强化实现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进、可持续的生产力。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治理起来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不可逆转。实现现代化,绝不能透支环境。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
三、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新道路,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推动形成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加快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逐步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节水、环保型产品,抑制奢侈消费等不合理消费,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密切关注和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决不放松环境保护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问题。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
全面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制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推进办法。目前,环境保护部就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力争早日出台。
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2000年以来,组织开展了生态省、市、县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在一个区域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模式。目前,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3个省颁布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县建设。下一步,将全面开展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