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链难题该如何化解
2013-01-30诸葛隽
文/诸葛隽
(作者为温州市委党校教授)
“温州金改”这是我国第一次推出的直接以金融为对象的综合改革试点,意义重大。“温州金改”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定是服务实体经济,假如实体经济上不来,改革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一定让企业获得金改的红利,而要获得红利,首先要解决好困扰很多民企的担保链问题。
温州企业的贷款融资互保联保规模和数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担保链连锁传导风险加剧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现象,不仅成为企业的心头大患,也是当下温州经济之痛。笔者以为,可以分以下三个层面去解决:
——从政府层面来看,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设立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在理论界有一些争议,我国的《担保法》规定,政府机关不得为保证人,只有经国务院批准,为适用外国政府和经济组织进行转贷的除外。从这一点来说,用政府资金做担保公司是跟国家法律相冲突的。类似于政府担保的非常规做法,边界很难确定,会给政府带来风险。而经过前几年的金融风波,很多民资的担保公司名存实亡了。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政府不作为将会造成更大的麻烦。设立再担保公司,财政注资占大比重,再吸收银行和担保公司的资金,这样可以放大行业整体倍数,形成“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政府+银行+小微企业”紧密良性合作关系。
二是用财政和税收支持企业。对企业的支持不仅体现在金融支持上,对企业而言,财政和税收的支持,更精准有效。这里包涵二个方面,分别是对实体企业直接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对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和贷款项目的财政税收支持。
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政府要做好行政的配套和社会的配套,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属于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应借鉴国际惯例,开展企业信用贷款的发放和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修复当前的市场信用环境。假如民企的信用好,那么以后可以减少担保贷款,而去使用信用贷款了。
——从银行角度来看,一是需更加重视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加强现金流分析。从技术细节来说,担保只是转移了风险,并没有化解风险。愈演愈烈的担保圈危机正考验着银行的经营模式以及风险防控能力。银行需要反思,在发放贷款时是否应回到“信贷”的本质上来,对借款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考察,根据企业的信誉和还款能力来发放贷款,弱化外部担保。
二是开发新产品。用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创新控制风险。根据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积极开发符合温州经济特点、消费习惯的金融产品。加强融资产品创新,运用微贷管理等先进技术,积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设法扩大抵质押物的范围。在担保方式创新上,鼓励将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各类资产作为贷款抵质押物;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探索以保险公司作为企业的担保人而办理的贷款融资品种。文成工行与县太平洋财险公司联合推出了“易保贷”,这是一种创新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贷款模式。
三是对有些担保出了问题的企业,暂时搁置互保企业的连带保证责任,让倒闭企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先行由倒闭企业自有资产偿还债务,不足部分挂账停息,允许负有连带保证责任的企业分期予以偿还。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互保企业直接进入连带还债,取得休养生息的机会,逐步化解自身资金困难,同时也保证了银行贷款得以收回。对于违法取得贷款的倒闭企业,应当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切断保证链条。
——从企业角度来看,一是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并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和科学的决策流程对银行融资、对外担保等重大决策要进行审慎的评估和科学决策。
二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银行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动态和资信水平从而避免逆向选择实现担保方式和利率的科学选择。对于自身生产正常但受担保链影响的企业,应制订自救措施,制定还款计划,处置非主业资产,不能借机转移、瞒报资产,以真诚获得信任而重生。三是融资方式选择应多元化,企业除了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手段外,应去探索广阔的直接融资方式,更多地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激活区域产权市场,在产权市场上去完成企业的兼并重组,还可利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