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业强省夯实“两富”基础

2013-01-30谢力群

浙江经济 2013年3期
关键词:基础工业能力

文/谢力群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要突出“机器换人”,努力实现制造模式重大变革;突出“腾笼换鸟”,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突出装备制造的战略地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个转企’、小微企业上规模”,强化工业发展的组织基础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态目标和过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提高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2年,省委、省政府从新时期新阶段浙江工业发展的新任务出发,作出了建设工业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全省工业发展理清了思路。面对建设工业强省这一繁重任务,有必要深刻理解建设工业强省的意义、工业强省的内涵以及怎么样建设工业强省三大问题,以便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建设工业强省是客观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工业生产规模从1978年的全国第15位跃升到1994年以来的全国第4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工业小省向工业大省的跨越。进一步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既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建设现代化浙江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四个翻一番”目标的客观保证。如果把握不住这一产业演进规律,就有可能错失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良好机遇。对于浙江来说,建设工业强省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建设工业强省是推进工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工业强国的基石在于工业强省,离开了工业强省的有力支撑,工业强国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之一,无论是产业基础和优势产业,还是区位条件和创新能力,都决定了它必须发挥建设工业强国的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业强国的重要支撑。这是工业化时代赋予浙江的历史重任。

——建设工业强省是落实“两创”战略的重要载体。浙江的实践表明,工业既是创业的主体(目前全省产业活动单位中工业企业占39.8%,个体经营户中工业经营户占22.2%),也是创新的主体(2011年,浙江被国家受理的专利中企业申报的专利占到总数的45.6%,工业企业投入的R&D经费占全省R&D经费投入的78.3%)。如果没有工业作为实施载体和落脚点,两大战略难免会成为纸上谈兵。

——建设工业强省是实现“两富”目标的重要基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宏伟目标。建设工业强省不但可以为“物质富裕”提供保证(2011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占到了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1.4%,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6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业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到58.3%),而且可以为“精神富有”创造条件,人们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的许多硬件设备(如电脑、电视机等)都有赖于工业企业的制造和创新。如果没有工业的高度发展,“两富”目标的实现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核心在于培育“五种能力”

建设工业强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尚无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实践。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工业强省的核心问题。综观美、德、日等工业强国的产业特征,其工业发展大都拥有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基础制造能力。基础制造能力是一国或一地在工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方面的制造能力。表面上看,基础制造能力似乎与工业强国(省)关联不大,但实际上往往决定着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弱。如果一个地区的锻造、热处理等基础工艺长期落后,模具、齿轮等元器件质量长期不高,特种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那么其整机和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即使一时做大了也难以保持持久的竞争力,更毋言居于产业的领先地位。建设工业强省必须重视本地主要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基础制造能力的培育,从关键零部件入手确保形成强势产业。

二是新品开发能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也是浙江工业大而不强的主要根源。可以说,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工业强省的核心标准,而最直接体现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还是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目前,全省工业新产品销售额占纯销售额的比重大约只有17%左右,而欧洲国家早在2005年就已达到40%。建设工业强省必须把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放在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大幅度提高工业新产品销售率为目标做强产业,努力实现优势产业的技术和标准垄断。

三是品牌创建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强大与否还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占据国内市场乃至全球市场较大份额的品牌产品。对于建设工业强省特别是工业强县而言,尽管拥有一批全球知名品牌产品的要求似乎高了一点,但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全国知名品牌产品和若干个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应该成为衡量工业强省的最低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品牌创建放到工业强省建设的应有位置。

四是产业整合能力。拥有一批具有较强资源和市场整合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强大的外在体现。全球工业发展的现实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跨国(省)公司的数量往往决定着其在全球(国)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工业强省必须把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大企业大集团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企业,而是真正拥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整合、利用资源和掌控市场能力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引领和主导全球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是绿色制造能力。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健康是近年来全球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工业产业结构必须顺应消费需求的这种新变化,工业强省的内涵也必须体现消费需求的这种新要求。绿色制造既包括产品的绿色化,也包括制造过程的绿色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绿色制造能力强不强,集中反映在其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能耗、物耗、排放水平上。因此,努力实现各地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能耗、物耗和排放水平达到全球行业先进水平,应

该成为建设工业强省和工业强县的重要目标。

必须做好四方面工作

明确建设什么样的工业强省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理清工业强省建设的工作思路。各地在坚定不移地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有必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全面推进工业强省建设氛围。2012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各市县也纷纷制定了做强工业的规划、方案。下一步,各地要狠抓落实,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切实按照规划部署有序推进。重点抓好工业强省载体建设,深入推进工业强县建设试点,施行试点县(市、区)动态调整机制;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工业强区建设试点。形成试点引领,全面推进的工业强省建设氛围。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工业强省建设新突破。突出“机器换人”,实施“四减两提高”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制造模式重大变革;突出“腾笼换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突出装备制造的战略地位,开展标志性产品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个转企’、小微企业上规模”,在政企联动、责任落实、创业辅导、信用担保、投融资服务、税费优惠、专项资金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强化工业发展的组织基础。

三是发挥特色优势,夯实工业强省建设基础。要以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产业集群示范区评价机制,动态调整和优化产业集群示范区试点单位,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集群内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大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加快推行、推广现代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有效发挥产业集群示范区对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两带两升”作用,夯实工业强省建设的产业组织基础。

四是改进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服务的辅导作用。新时期新阶段,各级政府尤其是工业主管部门要把服务企业的重点逐步转向哪些企业自身难以做到或办理的事项,比如产业政策宣贯、形势分析判断、要素保障协调、创业辅导服务以及具体事项服务等等,尽量减少“调研式的服务”。同时,要重视第三方管理咨询机构的培育,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基础工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工业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五抓五促”夯基础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