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外包产业: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

2013-01-30钢,李西

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10期
关键词:离岸服务业服务

李 钢,李 西 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市 100710)

服务业跨国转移和要素重组成为全球分工体系深入发展的新趋势,服务外包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分工与协作、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但服务外包仍然逆势稳定增长。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优化我国外贸外资结构、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支点,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新途径。面对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国内)在岸市场潜力巨大且逐步释放的新形势,统筹协调离岸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并举发展更为紧迫。为此,应充分认识到服务外包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抓紧采取多项战略举措,加快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极。

一、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1.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依托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去泡沫化、去杠杆化趋势明显,服务经济日益向服务实体经济回归。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就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更加密切,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产品化高度融合,逐渐形成制造业嵌入服务业和服务业本身细化分工交互促进的双重链条,研发设计与营销网络成为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最核心组成部分。产业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一国在新一轮全球化分工中的地位与利益分配格局,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外包产业则成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扩展和延伸的重要依托。[1]

2.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服务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重归实体经济愿望强烈,“再工业化”思想在美欧国家盛行。然而,美欧的“再工业化”并非是工业和制造业简单回归,而是向设计、研发、标准等价值链高端提升的实体经济的再造升级,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依托、全力打造综合国际竞争力新局面。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充分运用自身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顺应服务外包产业化趋势,积极拓展与新兴经济体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加强对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掌控能力,在服务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优势地位。

新兴经济体也充分认识到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动把握服务全球化带来的重要机遇,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以提升在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的地位,在更大程度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2]

3.美、欧、日引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引领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据201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GDP约35万亿美元,服务经济占比约75%,服务产业增加值约26万亿美元。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估计,2012年全球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1217亿美元;另据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NASSCOM)估计,2012年全球IT及相关服务支出为19000亿美元,其中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约占十分之一,达1900亿美元,且增长趋势明显。运用两个机构估计数据简单平均计算,全球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为1558.5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复苏艰困的条件下,服务外包产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更加凸显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广阔前景。

二、服务外包产业日益成为我国稳增长、保就业的新亮点、新支点

从产业模式看,服务外包产业既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的发包,也有众多服务外包企业的接包;从经营模式看,服务外包产业既有承接国际客户的离岸外包,也有承接国内客户的在岸外包。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培育了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也提升了服务业的能力和水平;[3]通过引领带动效应,吸引更多机构把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培育了市场,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1.服务外包产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亮点

我国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迅速。2006年以来,在一系列鼓励政策作用下,我国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迅猛,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至2012年,我国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由46.9亿美元增长到336.4亿美元,年均增长60%以上。2013年1~6月,我国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同比增长39%,超过货物贸易近3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外包(ITO)持续降至60%以下,知识流程外包(KPO)增至25%以上。整体来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逐渐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金融后台、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与测试等高端领域拓展。

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潜力较大。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技术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及结算方式,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统计应逐步完善,并扩展到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承接母公司外包业务(包括数千家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营业额及母公司发包给在华子公司的外包业务)以及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小额多批次以电子商务形式发生的离岸外包业务。据估算,尚有近50%的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数据暂未纳入统计系统。如按估算口径,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应为5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29亿元。

国内(在岸)服务外包业务规模较大。根据部分示范城市统计数据,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离岸与在岸业务之比在1:2.48~1:3.18之间,而另据相关研究机构估计,离岸与在岸业务之比应为1:4。综合考虑,离岸与在岸业务之比保守估计应为1:3,即离岸业务约占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额的25%,在岸业务占75%。据此测算,2012年我国在岸服务外包业务规模约为9387亿元人民币。

据以上测算,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离岸+在岸)总规模超过12500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约占我国服务业国内生产总值的5.4%,略低于发达国家。

服务外包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亮点。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0.7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将保持40%左右的增速,到2015年达到850亿美元。按照美元人民币汇率1:6.15计算,2015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规模(离岸+在岸)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结合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现实,服务外包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2.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主渠道之一

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至2012年,服务外包产业吸纳从业人员数量由52.7万人增长到428.9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80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291万人,占比超过60%。参照印度等国1:3.32经验数据测算,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间接带动1400多万人就业。

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新增就业人员110.7万人,同比增长近30%,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8.7%。其中,新增大学生就业67.8万人,同比增长16%,约占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10%,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破解就业难题,尤其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渠道。

稳增长说到底是为了保就业。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艰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问题突出,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逆势持续快速发展,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的优势明显。此外,随着服务外包产业领域的不断扩展,服务外包产业吸纳人才类别也不断增加,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就业增长推动着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形成对海内外人才的巨大吸引力,使服务外包产业及服务业成为知识型人才的最大“容纳器”。

3.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的亮点,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和彼此合作的重点,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跨国合作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4.6%,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空间广阔。李克强总理提出,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从服务业增加值看,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超过20%。从发展趋势看,服务外包产业增长速度也将远高于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发展动力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速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服务外包人才,加速了服务业从生产生活中的进一步分离,增加了服务业的需求,推动了我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型,提升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高了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面对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的负面影响,我国现有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动力。我国巨大的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潜力、丰富的人力及科研资源成为跨国公司在新一轮全球化分工中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理论及经验研究表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4]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新领域。随着对服务外包产业认识的不断加深,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开始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综合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外资外贸结构,培育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新途径,成为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与服务贸易相比,2012年我国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占我国服务业出口额的17.7%,而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额约是我国服务业出口增长额的1.17倍。按前文分析的全口径计算,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占我国服务业出口额的26.5%,而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额是我国服务业出口增长额的1.76倍。从增长速度看,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率接近于服务出口增长率的9倍,从而服务外包产业也成为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重要支点。

与货物贸易相比,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占我国货物出口额的1.64%,而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额约占我国货物出口增长额的6.54%。按前文分析的全口径计算,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占我国货物出口额的2.46%,而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额占我国货物出口增长额的9%。从增长速度看,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长率接近于货物出口增长率的5倍。

三、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的经验与存在的瓶颈问题

1.相关经验

(1)国家高度重视。我国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在全国形成了中央和地方齐心协力、齐抓共干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各地方和企业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关部门思想认识统一,积极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及时出台政策细则,共同营造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

(2)各地方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示范城市所在省(市)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制订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并在特色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特色营商环境培育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基地等,形成如生物医药、软件开发等专业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集聚区;[5]根据当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发展规划,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6]积极探索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建设,出台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等。[7]

(3)服务外包企业乘势而上,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家敏锐地观察到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瞄准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和丰富的人力、科研等资源优势,积极投身于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许多海外留学人员也纷纷回国创业,加入服务外包行业。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规模迅速扩张,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已超过2万家,离岸业务执行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近四十家,企业获得专业资质认证超过1万个。

(4)强化人才培训,有力支撑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2006年以来,由国家财政支持建立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增加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设立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服务外包新入职员工。经过多年努力,在各类院校、培训机构、外包企业、行业协会、外包园区的共同参与下,多元立体的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受训人数已达到129万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提升,也增强了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有力支撑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

2.突出问题

(1)服务外包产业尚未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新兴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知。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统计主要是针对离岸业务,对在岸业务尚未形成完整的统计,服务外包产业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贡献被大大低估。当前,服务外包产业还只是被片面理解为利用外资、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尚未上升为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发展规划中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也专门制定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但是这些远不意味着服务外包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2)离岸与在岸外包统筹协调发展更为迫切。虽然《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都明确提出了促进服务外包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协调发展,但在政策文件中,鲜有体现支持在岸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因而,在实践中形成了只支持离岸业务发展、对在岸业务发展无暇顾及的局面。

实际上,巨大的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是促使国际买家发包中国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国内大型机构发包的“一手包”项目多由跨国公司承接,再转包给国内企业具体执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金融外包业务基本被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国际大型服务供应商所垄断。另据高德纳公司研究,2011年仅有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1家中国本土企业进入我国信息通讯技术外包市场前10位。因此,我国没能有效利用本土市场培育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经营效益。发挥本土市场优势,离岸在岸外包统筹协调发展极为迫切。

(3)服务外包促进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都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但这些政策仍与从根本上减免企业负担的现实需求相距甚远。和印度等主要竞争国家的鼓励政策相比,我国当前的鼓励政策存在着期限短、门槛高、受益面窄、认定程序复杂等缺陷,直接造成政策促进效果大打折扣。受人力、物业等成本不断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影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地位。和国内货物贸易促进政策相比,服务外包政策促进力度有待大幅提升。同时,现有政策也不能完全满足新兴外包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方面,尽管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日益赢得国际赞誉,但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法律体系仍未健全,服务外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发包企业心存疑虑。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承接金额大、执行周期长的合同方面存在难度,影响了服务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

(4)企业竞争力较弱。与全球第一大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印度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仍存在差距。印度员工人数超过1万人的服务外包企业近60家,而我国只有不足10家;印度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企业30多家,而我国仅有2家。从业务水平来看,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核心技术、集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竞争力较弱,市场议价能力不强,项目利润率不高。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年人均营业收入一直徘徊在2万美元以下,而印度则为4万~5万美元,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美国企业则高达15万~20万美元。全球交付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趋势,印度在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60多个交付中心,仅在美国就有近2万人的营销及技术支援团队。而我国境外交付中心不足30家,现场技术团队不足2000人,尚未形成完整的营销及交付网络。

(5)中高端人才紧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正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亟需能够管理大型技术团队(如2000人以上)的专业人才。同时,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日益多元化、专业化,亟需金融、医药研发、工程设计等行业领军人才。此外,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亟需熟悉国际商业规则和业务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人才等。当前,我国拥有丰富经验的中高端人才积累严重不足,正在成为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进程、影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举措

深刻认识服务外包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是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引擎的有效方式,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切实采取多项重大战略举措、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量质并举发展意义重大。

1.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牢牢把握服务外包产业新一轮全球专业化分工提供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服务外包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实现具有全局意义。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1~2015)》提出了我国服务外包离岸在岸并举发展的思路,这无疑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抉择。因此,有必要加快制订《中国服务外包总体发展战略》,并适时启动编制《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支点,并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2.提升体制机制保障水平

进一步提升商务部作为牵头单位的统筹协调能力,在现行部际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国务院统筹协调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发展部际协调小组,并将负责日常事务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离岸市场开拓与在岸市场挖掘,做大做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

3.构建完善的服务外包促进政策体系

根据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在现行服务外包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对服务外包促进政策体系进行总体的再设计。以财税政策为基础,对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投融资政策、贸易便利化政策等进行系统设计,加快制定符合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投融资政策。

新的服务外包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着力体现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的协调配合。服务外包产业具有国际化水平高、涉及行业广的基本特征,应遵循WTO多边贸易体系要求,着力体现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根据我国外资外贸法,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服务外包产业相关的贸易政策与具体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相一致,构建系统、完整、协调的促进政策体系。

4.优化示范城市发展体系

打造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就要立足于构建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城市,着眼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服务交付优势的培育。[8]目前我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集聚、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明显。新时期内,要继续发挥示范城市集聚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应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示范城市发展体系,将服务外包产业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落到实处。

根据示范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示范城市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三个档次:2012年离岸外包执行金额超过30亿美元的有4个城市,离岸外包执行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下的有12个城市,居于中游的有5个城市。《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评选的全球10大服务外包城市和全球10大新兴服务外包城市中,中国有上海、北京、深圳和大连4个城市入选。新一轮服务外包政策应遵循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规律和我国现实发展状况,重新对示范城市进行战略性定位,明确促进政策的着力点,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一是按照目前业绩与发展潜力确定重点支持的具有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具备形成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基本条件的示范城市,第一梯队原则上应有5~6个城市。二是进一步培育具有特定服务区域(特定对象国)和特色领域(特定产业)供应链整合能力的示范城市,第二梯队应根据实际发展可考虑10个城市左右。三是志在发展服务外包的其他城市,这类城市应主要是承接第一、第二梯队的分包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分工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5.建立健全服务外包统计体系

坚持整体设计、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提升统计能力,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外包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产业统计信息对外提供共享机制,为宏观决策和行业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6.全力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企业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技术创新和集成服务水平。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引导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集成设计、综合解决方案等研发。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境外并购建立营销和交付网络,吸纳境外高端人才,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和出口信贷优惠利率,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境外并购核准程序。

统筹服务外包产业与“走出去”和援外工作的有机结合,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依托行业组织,加强对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形象的海外营销,提高市场开拓活动层级和频次,与知名跨国公司和咨询机构合作,树立“中国服务”品牌。

7.构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培养和引进中高端人才鼓励政策,着力缓解中高端人才瓶颈制约,科学界定中高端人才标准,对培养和引进符合一定条件的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加大补助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基地等的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办学规范、实力强、效果好的高等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

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

着力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支持21个示范城市所在省(区、市)尽快研究出台《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条例》等地方法规,开展服务外包信息安全认证评估,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内控机制。

加快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等,积极营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诚信环境。

继续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基础研究,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出台专业人才、培训机构、质量控制等相关行业标准。

[1]江小涓,等.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23,24,57-62.

[2]王晓红.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最新趋势[J].国际贸易,2011(9):27-34.

[3]卢锋.探求服务外包与服务全球化真谛—读江小涓等著《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09(12):151-154.

[4]竺彩华,钟茂洁.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中的FDI因素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9):60-65.

[5]、[7]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58,93-97.

[6]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0-2011)[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61,62.

[8]李西林.量质并举:服务外包发展规划纲要解读[J].中国服务外包,2013(1):18-21.

猜你喜欢

离岸服务业服务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离岸架构承压 税务方案再优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