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的比较优势、互补度及稳定性检验

2013-09-10

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互补性劣势中美

陈 苗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北京市 100073)

一、引言

中美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的重点话题,中美贸易之所以能够吸引学者的注意,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美中两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第三大服务贸易进出口国;美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一大服务贸易进出口国。其次,中美两国分别是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是美国除了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两国之间紧密的贸易联系使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目前,学者对中美贸易关系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中美贸易流向以及贸易逆差、贸易摩擦等问题;第二,中美贸易关系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作用以及对中美两国各自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第三,中美两国贸易得以开展的动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析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由此而展现出来的贸易趋势。但是,中美两国贸易比较优势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服务贸易领域,而涉及货物贸易领域的研究相对匮乏。如陈虹、林留利[1]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比较并分析了影响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的相关因素;尹国君、刘建江[2]以RCA指数和CA指数分析了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在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两大服务贸易部门同时存在比较劣势和竞争劣势,而美国正好在这两个部门存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赵放、冯晓玲[3]指出,中美服务贸易失衡是中国服务业竞争劣势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在货物贸易方面,林钰[4]基于产品竞争力视角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上述针对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大多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一衡量方式。该指数是基于货物贸易竞争力研究而开发的一种指数,在货物贸易领域有较强的适用性。亚当斯(F.Gerard Adams)等[5]基于RCA指数分析中国对外出口的竞争力问题,从与亚洲邻国的比较优势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优势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范爱军[6]研究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产业出口比较优势,魏浩、毛日升、张二震[7]同样分析了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同时也分析了中国制成品的贸易结构。但是,针对美国货物贸易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将中美结合并比较两国货物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文献更加有限,特别是研究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文献更加匮乏。

基于贸易竞争力理论可以分析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这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点,也是进一步研究贸易一体化等问题的先决条件,还是预测两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贸易互补性随着贸易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嬗变而不断变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两国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对中美两国贸易互补性进行动态研究。宗建亮、熊豪[8]利用1999~2005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美两国贸易互补性,认为中美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且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杨丹、张宝仁[9]计算了1979~2010年间中美两国贸易互补性,认为中美两国互补性不断增长并成为中美两国贸易进一步扩展的基础。但是,这些研究都忽视了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仅以各年份贸易竞争力情况来判断贸易互补性,容易产生统计性偏差,且缺乏稳定性分析。本文引入劳伦斯指数对中美贸易结构进行估算,并分析中美贸易的稳定性。

二、中美贸易比较优势

目前,一般使用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度比较优势,该指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首次提出并进行了深化,[10]、[11]能比较直观地说明各国各种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现状及竞争力情况。RCA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ACik表示i国k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Xik表示i国k产业出口额,Xwk表示世界k产业出口总额,Xi表示i国出口总额,Xw表示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认为RCA>1,表示某国该种商品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RCA<1,则表示该种商品在国际上具有比较劣势。本文计算了1995~2012年中国和美国按照SITC分类的10大类商品RCA指数,如表1所示。

表1 中美两国RCA指数(1995~2012)

从表1可以发现,中国在工业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三大产业门类具有比较优势,其中杂项制品门类优势最为明显。而美国食品及食用活牲畜、原材料(非食用、燃料除外)、化学及其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及未分类商品等5大产业门类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在未分类商品中比较优势最为明显。理论上,美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和高科技商品,食品及食用活牲畜以及原材料(非食用、燃料除外)不应是美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业门类。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得益于大农场及工业化生产以及在农业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及禽肉类商品生产国,并大量出口食品及食用活牲畜。机械和运输设备是中国出口比较优势上升最为明显的产业门类,杂项制品虽然出口比较优势较强,但是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同时,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变化。美国各个产业门类比较优势变化不明显,但饮料烟草门类比较优势明显恶化,未分类商品的比较优势较强且优势提升明显。

但是,中美两国在对方市场竞争力表现是否与在世界市场一致还有待考证,而这往往是许多学者忽视的问题。[12]本文参考RCA指数的构造方式,设计了一国在特定市场上各产业的竞争优势指标——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RCA来进行衡量。RRCA公式如下:

表2 中美两国在对方市场RRCA指数(1995~2012)

其中,Xijk表示i国出口到j国的k类商品的金额,Xij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Xik表示i国k产业出口额,Xi表示i国出口总额。RRCA指数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i国k商品在j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优势。本文同样计算了1995~2012年中美两国在对方市场上10类商品的区域比较优势,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工业制成品不再是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的优势产业,而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依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优势产业,与中国总体出口优势产业相符,但这两类商品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中国对美国出口中食品及食用活牲畜、动物及其制品、未分类商品三大产业门类比较优势提升明显。原材料、化学及其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未分类商品是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四大产业门类;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美国仅在原材料这一产业门类对中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且竞争优势相当明显,在其他几个门类上,美国对中国出口都不具有竞争优势,甚至呈微弱的竞争劣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流向有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并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工业制成品中较大比例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其中美资企业又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企业倾向于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中国)进行生产并出口到母国,这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RRCA指数。目前,中国是世界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进口国,而美国在原材料使用的直接下游环节(如钢铁冶炼)等方面没有比较优势,这些产业已经由美国转移到中国等国家。在原材料大类方面,美国更像一个原材料出口国,并且大量出口到了中国。因此,在原材料大类上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较其在世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三、中美贸易互补度

直观地理解,如果一国在另一国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或者一国在另一国比较劣势明显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那么可以认为两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如果一国在另一国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同样具有比较优势,或者一国在另一国比较劣势明显的产业同样不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两国开展贸易面临着相对优势不足的困境,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一定的竞争性。从前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市场上,中国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是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产业;而美国的这两类商品都呈比较劣势;同时,美国在原材料上呈很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在原材料商品上又呈明显的比较劣势。因此,可以认为中美两国已经在相关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性。本文主要使用贸易结合度和贸易互补度两项指标分析两国贸易的互补度。贸易结合度指标从整体上判别两国贸易发展紧密情况,其公式是:

其中,TCDij表示ij两国的贸易结合度,Xij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Xi表示i国出口总额,Mj和Mw分别表示j国进口额和世界总进口额。TCDij>1,说明两国贸易结合度较高;TCDij<1,说明两国贸易结合度较低。

根据表3,中美贸易结合度1995~2012年间基本呈上升趋势,且均大于1,从1995年的1.12上升到2012年的1.36,期间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为1.45,随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显示中国对美国贸易结合度较高,中美贸易非常密切。但是,从美国的角度出发,美中贸易结合度基本在0.7左右徘徊,目前为0.72,显示美中贸易结合度较低,美中贸易联系相对疏松。可以发现,以中国为出口主体计算得到的中美贸易结合度明显高于以美国为出口主体计算得到的美中贸易结合度。这种情况可以部分地由中美两国对对方国家出口占各自出口的比重来解释: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最高时达到20%以上,近年来虽有下降,目前也在17%左右。而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占美国总出口的比重逐年升高,但目前也仅为7%左右。这种差异直接决定了中美贸易结合度和美中贸易结合度的差异。

表3 中美贸易结合度及出口份额

贸易结合度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两国整体贸易依存关系,但是却不能够从产业的层次对这种贸易关系进行分解和说明。因此,结合比较优势,笔者在于津平[13]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标基础上,计算了中美各个产业贸易互补度及加权贸易互补度。遵循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设计思路,记RCDA为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其公式为:

其中,Mjk和Mj分别表示j国k产业的进口和j国总进口额。i、j两国k产业互补度可以表示为:

然后可以根据各产业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计算两国加权贸易互补度,其公式为:

本文分别计算了中国出口和美国进口(计算中国的出口比较优势RCA和美国的比较劣势RCDA)以及美国出口和中国进口(计算美国的出口比较优势RCA和中国的比较劣势RCDA)这两种情况下的中美两国贸易互补度,结果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均显示中美两国贸易互补度高于1,说明中美两国贸易有一定的互补性。表4显示,中美贸易互补度要略高于美中贸易互补度,其情形与中美贸易结合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四、中美贸易的稳定性分析

时间维度是研究任何经济变量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贸易领域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贸易的影响十分显著。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两国贸易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国内贸易保护更加明显,中国对美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是否产生变化也应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中美贸易的稳定性。首先,分析中美贸易结构变迁,主要使用在该领域普遍使用的劳伦斯指数(Lawrence Index);[14]其次,分析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变迁;再次,分析中美两国贸易互补度的变化。

劳伦斯指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其取值范围从0~100,越接近于0说明贸易结构变化不明显,而越接近于100说明贸易结构变化明显。劳伦斯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Sk,t表示在t期第k类商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若每一类商品出口比重前后期变化接近于0,那么劳伦斯指数就越接近于0,这意味着贸易结构变化不明显,贸易稳定性较强;反之,说明贸易结构变化明显,贸易稳定性有较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这意味着贸易结构的优化。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出口贸易结构存在向上的刚性,贸易结构退化在现实经济中较少出现。本文计算了中国总体的出口贸易结构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贸易结构,如表5所示。

根据表5,无论是从中国总体出口贸易结构还是对美国出口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结构变化都不明显。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略弱于中国总体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同时,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波动幅度略大于中国总体出口贸易结构变化波动幅度。整体来看,中国对美国贸易结构比较稳定(1996年以来均没发生特别大的变化),这与中国总体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趋势也比较一致。

表4 中美两国贸易互补度(1995~2012年)

表5 中国总体出口贸易结构和对美出口贸易结构(1996~2012年)

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是贸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表2来看,中国对美出口比较优势稳定性比较明显,中国在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两大门类对美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比较优势也相对稳定;在机械及运输设备门类呈弱化趋势,但是也保持RRCA>1的水平;杂项制品与机械及运输设备门类相比比较优势更为稳定。就中国对美出口呈比较劣势的门类看,食品及食用活牲畜、原材料、动物及其制品、工业制成品和未分类商品这四大门类比较劣势逐步降低,特别是动物及其制品,其RRCA指数由0.03上升到0.72;矿物燃料门类比较劣势进一步下降;饮料烟草和化学及其制品比较劣势小幅优化,但没有太大的变化幅度。为了从更微观角度分析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化过程,参考黄满盈[15]的方法,本文计算了SITC三位数下的255种商品的RRCA指数(限于篇幅本文没有给出),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5年和2012年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联合密度分布。表6对角线上的数值表示比较优势没有发生变化商品的个数,如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中,1995年为显著比较劣势且2012年也显著比较劣势的商品个数为106个,依次类推,1995年为较强比较劣势且2012年同样为较强比较劣势的商品个数为12个,1995年为一般比较劣势且2012年同样为一般比较劣势的商品个数为5个,1995年为一般比较优势且2012年同样为一般比较优势的商品个数为5个,1995年为较强比较优势且2012年同样为较强比较优势的商品个数为18个,1995年为显著比较优势且2012年同样为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个数为1个。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最为稳定的是具有显著比较劣势的商品,1995年122种商品中有106种没有发生变化,最不稳定的是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1995年8种商品中仅有1中没有发生变化,其他7种商品的比较优势均呈弱化趋势。

最后,考虑中美两国贸易结合度和互补度的稳定性。从中美贸易结合度看,两国贸易结合度趋势加强,并且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从中美贸易互补度看,中美贸易互补度仅在1.04至1.11的区间范围内波动,基本稳定在1.06~1.08之间。也就是说,无论是从结合度还是从互补度来看,中国对美国贸易稳定性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表6 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联合密度分布(1995,2012)

五、简要结论

本文使用了RCA指数和RRCA指数来衡量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中国在工业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三大产业门类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在杂项制品门类优势最为明显,同时,中国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两大门类具有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中美两国各产业门类对外出口比较优势没有发生重大改变,部分产业比较优势提升,也有部分产业比较优势下降。中美贸易的结合度和互补度指数以及美中贸易互补度均大于1,说明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但是美中贸易结合度小于1,且明显低于中美贸易结合度,说明中国更加依赖美国市场,而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最后,根据劳伦斯指数,中国对外和对美国出口结构变化都不明显,结合贸易比较优势和互补性,我们认为中国对美国贸易稳定性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1]陈虹,林留利.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与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12):75-80.

[2]尹国君,刘建江.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7):58-66.

[3]赵放,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9):42-49.

[4]林钰.中美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再探[J].财经研究,2008(1):29-38.

[5]F.Gerard Adams,Byron Gangnes,Yochanan Shachmurove.Why is China so Competitive?Measuring and Explaining China's Competitiveness[J].The World Economy,2006(2):95-122.

[6]范爱军.中国各类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2):55-60.

[7]魏浩,毛日升,张二震.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5(2):21-34.

[8]宗建亮,熊豪.中美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40-46.

[9]杨丹,张宝仁.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2):21-27.

[10]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65(5):99-123.

[11]Balassa B.The Changing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ed Good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9(5):259-266.

[12]Changjun YUE,Ping HUA.Does Comparative Advantage Explains Export Patterns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276-296.

[13]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1.

[14]Bender Siegfried.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sia and Latin American Manufactured Export[C].APEC Study Center Consortium Conference,2001.

[15]黄满盈.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4):49-54.

猜你喜欢

互补性劣势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把自己放在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