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中心”城市向“紧密型”都市区转型

2013-01-30陈永能

浙江经济 2013年14期
关键词:椒江三区台州

文/陈永能

台州要提升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经济社会的地位,应树立“做强龙头、带动全市”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统筹好“七个一体化”

(一)

台州是一个新兴城市,城市化基础和水平都不高,加上建市时间短、组合式城市格局等原因,导致台州多中心城市向都市区转型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组合式城市下不同体制格局,阻碍市区相向发展。当前台州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呈现出“5+1”行政格局,即5个区级行政区划和1个市级经济发展行政机构,由于不同行政区划在加强城市建设方面有着不同的思路,以自我为中心、自成体系,各自分散发展,至目前椒(江)黄(岩)路(桥)三区还没有实现城市建设到融合交织的程度,离打造三区高融合、全覆盖的都市区还需要一个过程;另外,由于椒江区与台州经济开发区财政和税制相互独立,在撤地建市初期,他们都能在各自区域内有效地推进城市建设,但随着城区拓展、面积扩大,发展接近到区际边缘,就出现在同一村部不同行政区划有着不同的征地政策,产生了较多的分歧矛盾和冲撞,相邻行政机构之间的合作难度较大,加上同城经济产业的争夺,工作内耗严重。

不同行政区划下的产业重置,不利市区相向发展。现代经济运行与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最为关键的是争取产业集群与集约。然而,这种集群与集约往往会受到来自行政区划的条块割裂影响,尤其在现行体制下,各行政区划在推进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方面难免会出现不顾客观条件和生产力整体布局而竞相建设各类园区的现象,造成每一个园区都“小而全”,同质化问题严重,产业集群度和集约度大打折扣,进而导致资源大量浪费和无效配置。以椒江循环集聚分区为例,该园区在经济总量、产业基础、政策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均没有特别优势,并且与台州市域汽摩配、缝制设备、机械等产业趋同,集聚分区在产业构建、项目选商等方面也面临着市域内其他工业区块的激烈竞争,不利城市经济优化发展。

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存在,影响人口和产业集聚。近年来,医化产业是椒江区乃至台州全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主要集聚在外沙、岩头、三山三大区块。虽然各级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但医化项目飘出来的恶臭,仍成为主城区的头号污染源,群众环保呼声日益高涨,造成在椒江上班的非椒江籍市民不愿意久居在此,特别是周末,离城现象明显,造成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很差,同时环境污染也影响椒江房地产开发,很多在外经商务工人士(台州籍在市人口达120多万人)以及周边县市的市民,不太愿意在椒江城区购房置业,出现台州主城区房价一直低于周边县市区的怪象。

市域城镇规划体系不够完善,相向发展计划滞后。一是椒(江)黄(岩)路(桥)三区的城区建设“自由度”较高,虽一直不断地拉大城市框架,但没有突出三区城市的相向发展,个别甚至没有考虑三区城市相向融合。椒江区把滨江、临路建设作为平台,注重老城区与台州经济开发区的融合;黄岩区坚持南北发展、以西北为主;路桥在开发、保护历史街区基础上,重点向西发展。二是三区区际交汇处的融合节点(镇、街道)小城镇建设也不够重视,城镇新区打造滞后,至今还没有更好地实现两区间融合连接。三是台州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功能区块建设缓慢,城市核心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进程慢,相向发展举措欠缺。城市要进一步扩容,需要公共服务资源规划为先导,优先促进城市区域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均等化,才能更好地带动和促进城郊区的城市化建设。三区城市化进程中,相向发展的公共服务均衡化步伐非常落后。以椒江的教育资源布局为例,10多年来,椒江从幼儿、小学到中学的优质资源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城区,造成老城区资源、人口过度集中,“城市病”现象突出,同时也影响城郊区域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利于城市的扩张和三区的融合。

(二)

台州要提升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经济社会的地位,应树立“做强龙头、带动全市”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统筹好“七化”。

体制机制一体化:一个归口统筹,相互合作协调。实现多中心城市一体融合,需要理顺各个行政机构的体制机制关系,促进形成合力,做到分工不分家,共同推进市区相向融合。为此,建议确定一位台州市领导负责大都市区建设,加强中心城区内的“5+1”行政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椒黄路三区政府依然是城市相向发展的主体力量,台州经济开发区负责城市核心功能区块打造,并改变以往与椒江区的财税体制,实行财税比例分成(借鉴深圳市光明新区的行政体制),以便于抱团共建、共享城市核心功能区,减少区域内部的损耗。

城市规划一体化:“铁三角”港口城市,“菱形”核心功能区。坚持组团分散发展向组团融合发展方式转型,待三区城市融合交织到一定程度,城市功能日益健全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时,再向外扩散——网络化发展,逐渐将临海东部区块与路桥金清区块及温岭泽国区块纳入到台州中心城市范围之内,构成黄岩陆“港”、头门海港、金清空港的“铁三角”对外交通枢纽城市。三区规划空间布局依然坚持原来的城市定位,椒江打造成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路桥打造成区域商贸中心的同时将日渐成熟的洪家市场群纳入该体系中,建设跨区域商贸联盟中心和贸易会展中心;黄岩成为陆路对外交通枢纽的同时,打造城市内陆工业中心;并与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产业新城,构成多中心城市“菱形”组合。另外,分别将临海东部(以杜桥为中心)、路桥金清镇、温岭泽国镇打造成海港型卫星城市、空港型卫星城市、工业型卫星城市。

产业经济一体化:行政框架突破,产业集聚突出。可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飞地经济”的模式,通过台州市循环经济集聚区管委会总协调,加强“飞出地”与“飞入地”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从产业发展轨迹看,通常会存在三种产业集聚的形态:(1)同质型产业区,大量相同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共同享受市场、信息、原料、配套等要素,通过竞争带来创新的氛围;(2)配套型产业区,以几个龙头企业为核心,聚集上下游企业及物流等外围企业作为配套;(3)新产业区,以高新产业为基础,加强人才、技术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台州湾东部沿海区块作为都市区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应该谋划好产业规划和布局,通过产业集聚优势,推进企业合作,促进创新,最终降低成本、促进营销。

城镇发展一体化:同步协调推动,分步渐进发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融合,可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二阶段为向内融合,第三阶段为向外扩张。第一阶段,优先促进椒江与路桥的城区融合,加快洪家街道这个重要区际节点的城市化推进,全域实现农村到城市的转变;第二阶段,实现椒黄、路黄城区融合,可先以椒黄路三区各自区际交接处作为一个节点,选择该区域内一二个街道,加强城镇建设。第三阶段,扩散发展,加强与杜桥、金清、泽国的卫星城市连接,进一步增强台州都市区的功能和辐射力。

资源统筹一体化:共建共创共享,提高流动活力。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加强各区市分区的土地、科技、人才、环卫等要素统筹。一是土地方面,明确各沿海集聚分区的土地进行主体功能定位,建立土地资源分类指引,强化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科技方面,统筹建立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科研院所与专业培训机构入驻,做到至少“一个产业一个平台”;三是人才方面,健全社会培训体系,重视对企业家和二代企业家的培训,统筹开展产业急需的研究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与在岗职工培训;四是环卫方面,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中心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生活生产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监督管理一体化步伐,重视未来可能纳入中心城市的杜桥医化产业转型和环境监管。

公共服务均衡化:公共设施优先,土地开发带动。开展新区块的城市化建设,应该先要完善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特别是安排一些优质的公共资源落地新区块,将更能带动房地产和公共建筑建设,吸纳更多的外来人口向新城集聚,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比如加快椒江与路桥的融合,可先将聚集在椒江老城区优质教育(椒江机关和中心幼儿园、实验和人民路小学)通过“撤、扩、并”的方式,从老城区分流出来。选择其中一个幼儿园和一所小学迁建在中心大道即将起动建设的银泰城市综合体附近区域,促进土地增值,加快土地开发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同样,在椒江黄岩区际节点(江口镇)、黄岩路桥区际节点(桐屿镇)选择较优质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以组团打包的方式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市交通一体化:健全交通网络,建设城际轻轨。目前,多数城市都建有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不但起到了城市交通的辅助作用,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还会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如时间价值、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城市人口流量和集聚,以及对地区经济建设的促进,特别是对房地产和产业地块价值影响。为此,建议在完善城市公路交通网的同时,加快规划建设城市轻轨道路,连接城镇密集区中心地带,为轨道沿线城际之间提供快速、舒适的交通服务,建议规划建设黄岩、椒江、路桥、泽国、温岭市区之间的轻轨交通线,以及规划建设临海城区、黄岩、椒江、路桥和集聚区新城及临海头门港区之间的轻轨交通线,引导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促进台州市区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的转变,培育都市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椒江三区台州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家乡桥 幸福梦
第八届校局合作单位刑侦警务实战与理论研讨会在台州椒江召开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台州远洲墅
区域新闻客户端的舆论引导功能初探——以“e椒江”为例
2016年低温冰冻对椒江果树的影响与防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