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甜味剂阿斯巴甜
2013-01-30刘少伟,阮赞林
【食品安全系列 第29期】
关注甜味剂阿斯巴甜
本期话题:
本期涉及的是有关甜味剂阿斯巴甜的问题。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因其甜度高、热量低,一般被作为糖代品添加于饮料、维他命含片或口香糖中,深受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青睐。但关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许多国家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规定也不尽相同。那么阿斯巴甜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物质?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该如何正确使用?
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
阮赞林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
本刊:阿斯巴甜因其高甜度低热量的特点,常作为糖代品,并受到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的热捧。阿斯巴甜是什么物质?它有哪些性质?
刘教授:阿斯巴甜是1965年在美国G.D.Searle药厂的实验室中发现的一种甜味料,其化学结构为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度约为蔗糖的180~220倍,其热量比一般蔗糖少(1 g阿斯巴甜热量约为16.72 kJ),使用少量即可让人感到甜味,以至于可忽略其所含的热量。又因其甜味与砂糖十分相似,并有清凉感,因此,被作为蔗糖的代替品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的各个领域。
阮教授:阿斯巴甜在高温或高pH值情形下会水解,因此不适用于高温烘焙的食品。不过可借助脂肪或麦芽糊精化合提高耐热度。阿斯巴甜在水中的稳定性主要由pH值决定。在常温下,当pH值为4.3时最稳定,半衰期约为300天;当pH值为7时,其半衰期仅有数天。由于大部分饮料的pH值均介于3~5之间,所以添加在饮料中的阿斯巴甜很稳定。但阿斯巴甜不宜用于固体饮料,因其氨基会和某些香料化合物中的醛基进行梅勒反应,从而导致同时失去甜味和香味。
本刊: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如何?
刘教授:自发现阿斯巴甜以来,其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研究人员从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慢性毒性及致癌性等5个方面对阿斯巴甜进行了安全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阿斯巴甜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物;②遗传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阿斯巴甜对大鼠的受孕率以及早期或晚期胚胎死亡率未产生不良影响,对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和精原细胞染色体均未发现有致畸作用;③生殖发育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的阿斯巴甜对大鼠、家兔、鸡胚胎未发现有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④神经毒性研究未发现神经行为方面的疾病和症状与阿斯巴甜的摄入有关;⑤慢性毒性及致癌性研究未发现脑部肿瘤的发生与阿斯巴甜的摄入有关。
阮教授:鉴于对阿斯巴甜是否具有神经毒性和致癌性问题的关注,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对动物试验和人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评估结果认为,阿斯巴甜没有致癌和神经毒性作用,阿斯巴甜作为添加剂使用是安全的。
本刊:阿斯巴甜可能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刘教授:阿斯巴甜主要是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合成的。有研究显示,虽然日常食物中也含有这两种氨基酸,但它们并非呈游离状态,而是依附于其他蛋白质,经人体消化后,互相制衡,影响较温和。但作为甜味剂,它们以游离状态进入人体时,会严重刺激神经元,造成破坏。根据研究显示,苯丙氨酸不管是缺乏或者过多,对脑部化学环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且不需要过高的浓度就能够造成脑部功能障碍。苯丙氨酸在血液和脑部的浓度,可能只需达到远低于与苯酮尿症相关的程度,就能够产生神经性影响。美国就曾经有一些消费者抱怨,在摄入含阿斯巴甜的食品后身体产生了不适,约2/3的症状为神经行为方面的,包括出现头痛、情绪波动、失眠和眩晕等症状。阿斯巴甜的另一个成分——天门冬氨酸是一种由麸氨酸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而麸氨酸是脑中主要的兴奋传导物质。苯丙氨酸会降低安抚性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的浓度,而天门冬氨酸则会进一步对脑部产生刺激。
阮教授:阿斯巴甜会被小肠内的胰凝乳蛋白酶分解产生甲醇、苯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继续代谢则得到甲醛、甲酸和一种二酮哌嗪类物质。甲醇是一种有毒物质,容易被吸收,但难以排出体外。因此,美国环境保护局建议每日不可摄取超过7.8 mg甲醇。含阿斯巴甜的产品因储存不当或被加热到30℃及以上,都会导致更多的甲醇产生,对人体产生危害。阿斯巴甜引起的伤害多数不是即时的,可能需要1年、5年或10年才会产生这些暂时性或永久性伤害。
本刊:国际和各国针对阿斯巴甜有什么安全限量标准?
刘教授: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被许多国家使用已超过20年。联合国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FAO/WHO JECFA和全球近100个国家已批准阿斯巴甜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1980年、1993年JECFA分别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设定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40 mg/kg。1981年美国FDA批准使用阿斯巴甜,设定ADI为0~50 mg/kg。加拿大也于1981年批准使用阿斯巴甜。在法国,1980年就已批准使用阿斯巴甜。1994年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SCF)依据其评估结果(1984年、1988年对阿斯巴甜进行了评估),批准在全欧洲范围内使用阿斯巴甜。
阮教授:早在1986年,我国已将阿斯巴甜列入GB 2760-19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经过数次修订,目前在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将阿斯巴甜规定为“可在各类食品中按需使用”。另要求遵守原规定:添加阿斯巴甜之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苯丙酮尿症患者应更加关注食品标签上的有关信息。
本刊:消费者应如何面对阿斯巴甜?加入阿斯巴甜的食品标签上为什么要标“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刘教授:虽然将阿斯巴甜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消费者还是要保持理性,慎重选择。
阮教授:第一,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氨酸,苯丙酮尿症患者不适合使用,因为会造成苯丙氨酸无法代谢,而且阿斯巴甜有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的危险,所以该类病患要关注食品标签中的相关信息,禁用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怀孕中的妇女最好也不要使用。第二,曾有一些报告指出有些人可能患有阿斯巴甜不耐症,在食用阿斯巴甜制品后会有头痛、抽搐、恶心或是过敏反应的症状出现,如食用后有以上症状者,最好避免再次食用。第三,虽然研究显示体重为50 kg的成人每天喝10罐含有阿斯巴甜成分的饮料都是安全的,但还是建议消费者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
肥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往往很难抵制甜蜜的诱惑,以代糖品身份出现的阿斯巴甜,让这些人在看到满足口腹之欲希望的同时,却忽视了过量摄入此类甜味剂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健康的生活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一方面,生产厂家应该规范产品标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的成份信息;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该建立科学的健康理念,“甜蜜”的幸福,也需要“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