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主动、民本、效能”警务的“椒江思考”
2013-01-29黄文清
□黄文清
(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浙江台州 318000)
○本刊研究员论坛
实施“主动、民本、效能”警务的“椒江思考”
□黄文清
(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浙江台州 318000)
主持人:潘晶安
作为浙江新兴的沿海城市,椒江的经济正处于高速上升期,建立能够与社会环境相匹配的警务格局必须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秉持“主动、民本、效能”理念,提升核心战斗力,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和创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工作;挖掘内部潜力,着力提升公安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
主动;民本;效能;警务;椒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群众对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原有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警务运行机制,使公安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以下简称椒江分局)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提出“主动、民本、效能”警务理念,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根据公安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和“切实把广大民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的要求,本文以椒江公安工作为基础,结合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对新时期椒江公安工作深化“主动、民本、效能”理念谈一些思考。
一、践行主动警务,提升核心战斗力,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公安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推动机制创新,强化科技应用,把握规律特点”,“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作为浙江新兴的沿海城市,椒江地少人多,经济正处于高速上升期,对突发案事件的社会耐受力比较薄弱,因此,实施主动警务势在必行。而建立一个完整且能够与社会环境相匹配的主动式警务机制,则需要多方面的投入。
(一)以情报信息为引领,建立社会治安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当前征地拆迁、分配保障等各类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时期,公安机关应当主动承担应尽职责,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从源头开始预防和化解突出矛盾和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一是维稳关口前移。在重要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制定、出台、实施之前,公安机关要坚持前期介入,对其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将评估意见汇报给党委政府,使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决策更加科学。二是建立风险等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对风险较大且不急于实施的决策项目,提请党委政府不实施或暂缓实施;对虽然存在风险但经评估决定实施的,要制定相应的防范、化解和应急预案,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遇到的矛盾问题,确保政策、决策的正确执行和改革举措、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使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更加协调。三是做好重点时期的维稳工作。要充分预测和估计重点时期安保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早谋划、早预防、早落实。
(二)以流动人口为重点,打造优质高效的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由于人员的复杂性、居住的短期性及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流动人口一直难以被彻底管理到位,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挑战。椒江分局联合椒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突出主动管理理念,深化社会联动机制,创新推出“蜂巢式”管理模式,牢牢掌握流动人口底数信息。一是主动采集信息。按照点、线、面开展网格化、立体式信息采集,以出租房屋、用工单位为主要目标,突出“以房管人”、“以企管人”;警务工作中,对于流动人口均实行临时居住证检查;按照流动人口分布、管理难易程度,将各村、社区、小区、楼群等均纳入网格进行管理,以社区民警为主,发动村居干部、小区物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二是分级综合管理。根据管理工作参与部门的职能分工,公安、流管局牵头,街道党委政府协作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依托街道、村(居)委会等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根据流动人口性质划分层次,将复杂的流动人口群体细致划分成放心类、关注类、重点类,分别采取轻管、常管、严管措施。三是服务与管理穿插结合。一方面,根据流动人口在椒江的工作、居住、计划生育、登记管理、奖励荣誉、投资纳税、参政议政等方面情况,考虑其子女入学、申请廉租房、购买保障性住房、各类评先荐优、享受政治待遇等,突出服务性;另一方面,帮助、指导流动人口建立“和谐促进会”、“和事佬”协会、流动人口调委会等组织,通过“以外服外”的方式,解决流动人口中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内服外敷”的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以科技保障为支撑,构建严密无缝的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一个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必须要满足平常“降低发案”及事后的“及时抓捕”两方面要求。椒江分局以科技为保障,统筹整合街面巡逻、社区群防、重点部位监控、卡点堵截、区域警务协作治安防控资源,构建多层次、全时空、全覆盖的社会治安主动防控新机制。首先是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建设,落实经费开展全区社会视频监控工程建设。其次是实行棋盘式布警,网格化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调整勤务机制,坚持“勤务跟着警情走”,加大屯警街面力度,实行定点定块责任分包,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治安复杂路段、时段,实现与群众的“零距离、无障碍”接触,与犯罪分子的“近距离、高频率”碰撞,使治安巡防工作由“静态守候”向“动态巡查”转变,由“被动受案”向“主动防范”转变,有效降低盗抢等多发性违法犯罪发案量。再次是整合路面警力和天网工程力量,将视频监控 “空中巡逻、空中盯控”和路面警力的落地查缉、跟踪抓捕职能有效粘合,推进“人机互动”,利用覆盖全区各主要部位的视频监控系统,打造“天网地网一体化”侦防体系,提高街面见警率和快速反应能力。
(四)以合成作战为元素,组建功能集群的高效打击体系。面对现时期犯罪的复杂性,公安机关整合各警种优势,相互配合,打“合成战”已成必然趋势。“合成战”充分发挥了整体作战优势,对专案、大案、系列性案件采取集中攻破,能达到最佳警务效益。一是科学化分工。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大前提,设立合成作战指挥小组,公安局长及各部门一把手亲自参与,简化指挥机构的层级设置,消除信息传递及指挥调度中转环节,形成有命令即执行的“零延迟”;设置各警情的处置预案,形成公安机关侦破各类案件的规范操作流程,具体详细到参与警种、参与人数,确保在警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即组建起一个满足案件侦办各种需求的战斗实体,着力消除警种间的重复用工,消除合作间的盲点漏洞,充分体现指挥调度与协调配合的完美统一。二是集群化作战。建立常态协作机制,增强警种优势互补,设定核心部门,整合多个警种共同参与,科学划分主次从属关系、支援关系、协同关系。椒江分局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打击侵财型犯罪合成作战工作体系,按照“紧密型”+“非紧密型”配置,以刑侦为核心,整合交警、治安、网警、巡特警、指挥中心、信息中心等多个警种部门以及全部的派出所、边防所,同时整合侦查打击侵财犯罪的力量和手段,形成了所队捆绑、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作格局。合成作战室成立以来,有效体现了打团伙、破系列等大要案的攻坚能力。三是专业化打击。合成作战组织须充分领会“72小时破案黄金时间”意义,在信息最丰富、线索最集中的时刻进行攻坚,同时,采取“5+2”的工作模式,发扬打持久战精神,深入排摸线索、细致研判信息、精心经营案件,既在短兵相接时的“先发制人”,又在持久作战时的“滴水不漏”,牢牢把握打击犯罪的主动权。
二、践行民本警务,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和创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工作
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十八大报告其中真意。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必须将群众意愿作为警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问计民众,整治热点乱点。民众对社会丑恶现象及不良风气的反应是最灵敏也是最强烈的,要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必须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导向,坚持“以打开路”,重点围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各类恶性刑事犯罪、涉黑涉恶犯罪、多发性侵财型犯罪、涉众型犯罪等,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必须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黄、赌地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实行挂牌整治,重拳出击,对于每个乱点落实视频监控全天候紧盯,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即刻进行打击,防止乱点的持续发酵。必须把缓解城区道路交通两难问题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行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尽最大可能把警力推向道路街面,强化警察意识和管事意识,科学设定高峰执勤点和平峰执勤点,落实专人负责管理,以警车与摩托车相穿插的方式,在城区主干线开展机动巡逻,同时兼顾高峰执勤;坚持交通“五条常态严管措施”,深化“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行动,严查“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改事故易发多发部位,进一步优化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城区重点路段实行小循环和重点车辆城区实行限时限段的方案,积极破解交通“两难”问题。
(二)服务民众,树立良好形象。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坚决摒弃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风气,确保每一项面对群众的警务工作都能使群众舒心,让群众满意。一方面,要持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积极改进公安行政审批工作,椒江分局依托最新投入运行的网上公安局将所有的业务都放至网上,部分业务直接在网上就可以办理;缩短二代证换发周期,开通异地办证等惠民便民业务,认真做好海外引进人才的出入境和居留服务。另一方面,要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将提高群众满意作为全部公安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对每一起警情主动进行电话回访,在听取群众意见同时,实行“三个必访、三级回访、三不放过”,详细了解民警在处警工作过程中的速度、态度、规范、处警结果是否让群众满意等情况,确保每一次的处警都是改善警民关系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获取群众支持和信任。
(三)依靠民众,开展全民防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村级治保组织、联防队伍、企业内保干部、各类保安人员、治安志愿者这五支队伍是辅助公安机关管理社会治安的补充力量,公安机关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解决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问题,借助各级综治组织,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群众自防组织,开展以警民联防、警企联防、村村联防、村企联防等多种形式的防范体系建设,坚持规范五支队伍,从人员架构、组织架构、工作架构、机制架构等方面入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链,从鼓励发动社会力量——集中组织社会力量——牵头引导社会力量——后勤保障社会力量等四个方面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努力构建全民防控格局。
(四)宣传民众,提高自防能力。将强化群众“心防”工作作为社会治安防控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确保百姓在生活中能够自觉预防和抵制违法犯罪。椒江分局以“防范超市”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系列活动拉开“心防”筑建工程,特别组建了由16位社区民警组成的“防范超市”团队,专门投入资金购置道具器材,共组织“防范超市”系列活动百余场,出动警力数千余人次,吸引社区各界群众4万余人,取得良好反响。该活动将向全区重要复杂村居、全区学校全覆盖,迅速有效地扩大其影响力。此外,椒江分局在全市首创校园警务室,将警务室延伸到校园,争取经费改善校园防范设施,同时定期为校园保卫人员提供业务培训,着力把活动推进到各个区域。
三、践行效能警务,挖掘内部潜力,着力提升公安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
抓执行提效能是践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针对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当前警力不足的现实状况下,激活现有警务资源的潜力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能的警务体系是解放“警务生产力”的必然途径。
(一)向改革要效能。推行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科学划分警务区,科学配置警力,科学调整警务模式,科学制订考核办法,最大限度激活警务,最大限度提升警务效能。一是科学划分区域。立足各派出所辖区实际,综合考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发案数量、群众反响、幅员面积等因素,将各派出所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巡区,落实辖区分块管理,将所领导及民警捆绑下沉,拉平各责任区警力安排及工作安排,明确巡区警力配备,全天候实行屯警街面,做到“步巡”和“车巡”穿插结合,“巡逻”和“处警”两头兼顾。二是深化专业打击。将打击有生力量从繁重的公安常规工作中剥离出来,并与治安、刑侦警种进行融合,在各派出所组建一支专司打处工作的合成作战分队,除承担正常值班任务外,专项负责辖区内刑事打击和治安查处任务,牢牢掌握打击犯罪主动权,确保打击的专业化和常态化。三是完善“二个中心”。一个是信息指挥中心,将视频中心、信息中心、指挥中心等三中心合为一体,建设成信息指挥中心,提高分析研判频率密度和指挥调度灵活机动能力,每日值班领导随时调整警力安排,充分指导辖区各区块的巡逻重点和方向,确保警力走在犯罪前,防控遍布群众身边。第二个是便民服务中心,对各派出所的办证窗口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便民服务中心,集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管理于一体,让群众办理业务能够得到一站式服务。
(二)向管理要效能。公安机关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此,椒江公安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精细化管理机制。一是“点评制”。强化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以每位民警的工作业绩、执法质量、内务管理、日常表现等为主要内容,民警自考自评与领导抽查检查结合,突出民警个体的具体表现,关注不同民警身上的闪光点和缺失点,通过每月开展的队伍管理点评会,将每位民警的所有表现亮相在大家面前,不回避问题、不夸大成绩,点出先进、道出不足,达到激励斗志、弘扬正气的目的,促使民警在今后的工作中正视问题,纠偏改错,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二是“值守制”。推行涵盖全局各单位领导的“值守制”,变值班为值守,带头履行严格的值班制度,实现案件审核、审批、文书开具等“一站式”服务,对重大、复杂案件、突发性事件等“零延迟”指挥。三是“暗访制”。从细微入手,从养成开始,突出对队伍管理中的日常问题、细节问题、普遍问题的整治,树立“抓早、抓小、抓本”的理念,纪委督察政工等部门不定时组织人员对各个单位日常的执法办案、人员在岗、纪律作风、警容风纪等内容进行暗访检查,坚持“不遮羞、不护短”原则,将平时暗访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后在网上进行通报曝光。同时,对暴露出问题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并上网通报,将问责情况纳入干部考察内容,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向考核要效能。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激发民警工作积极性和队伍活力的有力保障,是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必须坚持督促、测评与激励、提升兼顾平衡。一是科学设定考核内容。具体处理好四个关系:突出重点和兼顾一般的关系,在考核内容上区分主次、考核标准上区分难易、考核分值上区分多少;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坚持定量为主,做到定性与定量、考核结果与工作过程、工作绩效与综合评议相结合;统一性与可比性的关系,统一考核方法、程序及奖惩政策,区分工作性质和岗位差异,实行分类、分级、综合考核;静态和动态的关系,保持工作连续性,结合工作重点及时修订完善考核内容和标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检验和推动作用。二是尽量简化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简便易行且立足实际。一要防止突击考核,减少考核对基层工作的干扰,对阶段性、年度性工作定期考核,对民警实行月考、季评、年终累计分值考核;二要防止多头考核,纵向方面,以局层面——科所队——下属单位及民警的层次关系进行考核,横向方面,社区警务、打击犯罪、治安管理等业务工作进行区分后集中考核;三要防止随意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程序操作,防止打“人情分”,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四要防止浪费现象,充分利用公安网络,把考核手段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实行考核计分、扣分、汇总、排名自动生成,尽量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三是公正运用考核结果。打破“平均主义”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误区,针对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按照考核结果确定工作绩效等级,给予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如把考核结果与民警的任用、换岗、评优、提拔等挂钩,严格依照绩效考核等次,实行优者先、能者上、劣者让,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责任追究,营造先进光荣、落后受罚的氛围。
(四)向素质要效能。警务教育培训是提高民警素质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警务培训模式以掌握知识为目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存在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因此,警务教育培训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岗位业务技能要求。在岗位配置上,按照民警个体适应性,结合特长兴趣,合理安排警种岗位,不作频繁的、无合理目的的调动,并逐人建立一套教育培训规划,对民警在该警种岗位上应具备、应达到的业务技能水平作出明确指导,使民警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对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二是突出情景实战模式。警务活动是诸多实践操作的集合,民警工作中往往面对复杂局面,需要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及时、正确、有效的反应,因而警务教育培训也应以培养实际能力和方法为目的,保证民警在临战条件下,从快速判断形势,到合理采取措施,都能够熟练综合运用各项技能,达到“条件反射式”的训练效果。三是建立常态培训机制。当前的警察在职培训机制,一般为每位民警3至4年培训一次,一次20至30天。这种集中轮训的模式,不符合警务实战要求,应当推进警务培训机构的常设化和培训的常态化,缩短培训周期,并使民警自主安排时间参加培训。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考评制度,每年均需修习与所从事警种业务相对应的课程,逐项考评,并将培训课程是否合格作为民警绩效考评、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使民警能自觉参加培训工作。
(责任编辑:常洵)
D631
B
1674-3040(2013)02-0077-04
2012-12-10
黄文清,中共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委常委,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局长;本刊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理论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