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法、乐感、风格要素的古筝演奏浅析

2013-01-28王海燕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宁夏银川75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4期
关键词:器乐演奏者表现力

王海燕(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 宁夏银川 750000)

中国的民族器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筝起源于秦朝,在唐朝得以盛行,至今已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成员,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它以清丽悦耳、柔和优美的音色,演奏技巧十分丰富等优势赢得广大听众喜爱。众所周知,器乐演奏是演奏者以器乐为物质基础,以架设作曲家与听众之间交流沟通桥梁为己任,并进行乐曲诠释和演绎的一种艺术活动,属于一门非语言音乐表演艺术,因此,演奏者不仅是乐曲得以表现的第一人,还是乐曲的再创作者。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成为了决定乐曲能否打动听众的关键所在,而演奏水平又取决于其所拥有的技法、乐感、风格三要素的质量高低。作为弹拨乐器的重要代表,古筝的技法、乐感和风格同样决定了演奏曲目的表演效果。

一、古筝演奏的基础——技法

演奏技法是所有器乐演奏的能力和水平基础。由于古筝的记谱是在曲谱上用演奏技法符号进行记载和标注,筝曲的所有意蕴和音响效果只得通过这些技法符号才能得以诠释,因此,演奏技法成为了古筝演奏中至关重要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它也是演奏者器乐演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反映。可以说,古筝演奏的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技法。

与其他器乐相较,清悦高洁的音色、圆润稳定的音质是古筝的个性特征,但都是通过演奏技法才能得以实现,即演奏者的指法编排、技巧处理、音色选择以及音量强弱选取都是演奏技法的影响因素。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和熟练的演奏技巧,是古筝演奏者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筝曲演奏取得良好音响效果的重要保证。

筝的演奏技法随着筝的表演形式产生而发展,当人们对社会认知能力的越来越高,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就会随之从简单的弹奏表演发展到复杂的演奏,即从简单的按发展到复杂的按、颤、揉、推等技巧,演奏技术自成系统,且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各有特色。在传统技法方面,形成了古筝左右手演奏技法的技术体系。右手技法的特点是:主要运用大拇指、中指、食指完成演奏任务,并且三者之间的指法、手形都有明确的幅度要求和精细的分工。左手的技法特点则是以吟、揉、滑、按为主,辅之以韵声。但不同地区,因对吟、揉、滑、按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便产生了筝曲流派、区域特点之别。现代技法是相对传统技法说的,它主要是在继承传统技法基础上,通过广泛地借鉴、汲取、创新形成的,对提高古筝的演奏表现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技法有指序弹法、双手轮指、双手摇指等。随着演奏技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筝曲的表现手段也将会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多样化,筝曲的表现力也将会得到不断地提高和丰富。但不论是传统技巧还是现代技巧,有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必须讲究演奏方法上放松,具体来说,就是让肩膀、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各个关节都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才能确保手指在触弦的刹那间爆发出力量,取得最佳的音响效果。而当指尖离开筝弦瞬间,手指又可以即刻回到紧张状态,才不至于在松弛之间影响到演奏效果。因此,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拥有娴熟的技法是筝曲得以完美表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古筝演奏的灵魂——乐感

对于音乐表现者而言,乐感实质上就是对音乐本身的一种领悟,是演奏者通过长期演奏实践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种感知和想象,而且这种领悟不仅得益于天性和本能,还得益于包括后天学习、专业训练、生理和心理、思维和感悟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悟性反映了演奏者对乐曲的一种及时领悟力和表现力。乐感主要包括理解力和表现力两个方面,理解力是指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准确程度,表现力主要指的是演奏者对乐曲在技法、音色、音量、音质效果等方面的选择和判断。只有二者兼具了,才有可能给听众们带去一场生动、感人、震撼的视听盛宴。当然,乐感的拥有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培养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基本功、艺术判断等积淀的结果。对于学习古筝的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简单地模仿演奏形式,更要从文化传统、地域特征、审美情趣等因素中挖掘筝曲的内在精髓,并进行深层次理解和领悟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才能在作品神韵、意蕴、内涵等方面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最终达到出色演奏的表现高度。

器乐演奏是一门非语言表演艺术,因此暂时阻碍了演奏者和听众之间的语言交流,只有寄希望与通过乐曲的演奏取得良好的音响效果的同时,能够与欣赏者产生艺术上的共鸣。古筝演奏之目的是将筝曲中蕴藏的情感和内涵通过非语言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并能够将听众带入曲目中的创作意境中去,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通过演奏者用心去理解、用心去表达筝曲蕴含的情感和内涵,用心和情感去打动欣赏者的心。同时,还要求演奏者在技法熟化、细节处理、方法选择等方面做出准确的抉择,以将所有的音乐元素充分运用到演奏当中,使曲谱获得强有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最终达到取得良好印象效果的目的。因此,可以说,乐感是演奏筝曲的灵魂与生命。

三、古筝演奏的个性表现——风格

由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技艺传承、艺术创造等情况不同,各个地区的传统筝曲演奏风格也就因之不尽相同,这就是艺术领域上通常所说的风格流派。当前,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古筝演奏风格多样多姿,筝曲曲风格种类繁多、色彩各异,要想取得优秀的表现力,拓展古筝创作空间,那么就要要求演奏者必须准确地掌握筝曲的曲风和演奏的风格。在此,笔者浅析的只是演奏风格。它指的是演奏者个人的演奏技法的明显特点,是区别于其他演奏者的个性化特征,也是演奏者努力学习和思考升华的智慧之果。

早在秦汉时期,古筝就逐步流传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并与当地的戏剧曲艺、杂谈说唱、民间音乐等交融,发展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格的演奏流派。但不论是哪个地区、哪种风格,对于古筝演奏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都是相同的,即要求演奏者必须准确地做到筝曲蕴含的意味,演奏技法的选择、演奏技巧细节处理等方面的把握和控制。

器乐演奏本身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艺术活动,因此演奏者的个性化特征越发容易在再创作中显现出来,同时这也是演奏者个人的表演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当然,个人表演艺术的成熟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积累和成长的过程。即便是天才般的模仿足以为真,但那种没有创新创造的艺术作品本就缺乏生命力和足够的表现力,终有一天会被磨灭,消失后毫无痕迹。因此,当演奏者能够十分准确地把握筝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时代风格、演奏方法要求等内容并不断地创新和升华,才可能形成独具个人特征的演奏风格。

综上所述,古筝演奏的技法、乐感和风格三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体。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乐感是古筝演奏的灵魂和生命,风格是古筝演奏的个性化表现,正确处理技法、乐感和风格三者之间关系,是每一位古筝演奏者的终极目标。

[1]贵晓琴.浅谈古筝演奏技法.青春岁月.2011年08期.

[2]邓玲.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猜你喜欢

器乐演奏者表现力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初中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纤变墨画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