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院前院内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成功的体会
2013-01-27郑永胜
郑永胜
本次医学研究对提高院前院内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3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76岁之间,平均年龄(51.5±21)岁。患者主要受伤原因包括:39例交通事故伤, 15例高处坠落伤,13例挤压伤,7例利器刺伤,其他8例。其中,颅脑损伤伴胸腹伤及四肢骨折30例,胸部创伤伴四肢骨折16例,腹部创伤伴四肢骨折14例,胸腹联合伤22例。
1.2 方法
1.2.1 院前救治 ①伤情的快速准确评估。急救人员快速出诊,迅速到达现场后根据ABBCS法的基本程序快速评估,对致命性损伤进行优先处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诊断,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腹部、胸部和脑组织致命伤。②现场急救。其关键是心肺复苏、气道开放、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转运[1]。
1.2.2 急诊抢救室救治 ①按CRASHPLAN迅速检诊以免漏诊,即(C)心脏及循环。了解有无休克及心脏压塞Beck三联征即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血压下降。②合理应用限制性液体。限制性液体复苏理念能有效改善创伤休克期组织脏器的灌注和氧供,减轻血液过度稀释和酸中毒,可使机体的代偿机制充分发挥,减少出血量。③合理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CS)。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生理恢复潜能濒临耗尽,若再施行有创的手术或操作患者往往会因此在术中或术后死亡。所以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是由其生理极限和内环境紊乱的能否及时纠正决定,而不是由早期的确定性手术和解剖关系的恢复来决定[2]。
2 结果
所有8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院前院内救治,74例患者成功转至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并存活,抢救成功率为90.2%,另外8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运途中死亡,3例院内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严重多发性创伤所致的死亡有3个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10 min内,死亡主要原因是颅内多发出血,脑干损伤,心脏及大血管破裂等;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6~8 h内,常是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所致。此期间的DSC能显著降低病死率;第三死亡高峰发生于数日或数周内,因各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重度感染所致。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救治过程中能否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急诊救治,会直接影响其生存率和预后情况。院前与院内紧密联系,密切配合,通过建立由急诊科、相关外科、ICU、麻醉手术室多科室相互协作创伤抢救小组,一旦有危重患者,由主治医生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及时通知上级医生,组织有关人员会诊解决问题,形成急救一体化及开通生命绿色通道,相关科室遵循急事急办,简化流程,先抢救,先检查后收费,使患者从转运到院内的评估、检查、治疗各个环节上提高效率,缩短等待时间,为多发伤患者救治节省了宝贵时间,缩短患者伤后到接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
[1]刘波,欧阳一心,史忠,等.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救治及相关因素分析.第17届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1(1):477-478.
[2]韦华章,傅帆,郑桃英,等.简易外固定在伴骨折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中的体会.当代医学,2008,14(2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