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等级评审与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2013-01-27何金圣徐立平蒋丽丽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1期
关键词:医学工程工科医疗

何金圣,徐立平,蒋丽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零医院 设备科,江苏 苏州 215007

医院等级评审是以新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对医院的功能定位、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总体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等级的专业技术活动。它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1-2],为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指引了方向,对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产生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现结合一些医院医学工程科(以下简称:医工科)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下。

1 当前医院医工科的现状

1.1 医院领导对医工科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不能直接给医院带来经济收益,医院领导对医工科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医工科归类于后勤辅助科室,低估了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难度及重要性,基于这一认识,由于工作待遇不合理,更谈不上重视维修管理方面的技术培训,不少大学毕业生进入医工科工作几年之后,一旦遇到其他更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医院,导致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即便没有离开医院,工作也不安心,这使本应随着医疗设备增长而不断发展的维修工作日渐萎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工科的建设和发展。

1.2 医工科技术人员结构与任务的矛盾突出

学科建设中,人员结构与任务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与技术水平落后于发展的需要。根据相关文献介绍,在国外,以美国为例,工程技术人员占医院人员总数的15%~20%,远高于我国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1%~3%的实际配备比例[3-4]。笔者对8所中小医院医工科现有人员的学历及职称进行了统计:硕士以上学历仅占3.7%、本科学历占44.5%、本科以下占51.8%;高级职称人员占2.2%、中级20.4%、初级及其他67.4%。这一结果表明,目前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差别很大,导致医工科在各方面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根本谈不上配合临床科室开展科研和新技术。

1.3 医工科建设及职能定位相对滞后

目前,一些中小型医院医工科的职能大多定位于设备和耗材采购、维修和供应,有少数医院的医工科还担任着药品采购及消毒供应等工作。由此可见,当前医院医工科的任务定位还不准确,职能不够清晰,没有上升到学科层次和技术部门的高度,致使科室职能弱化、能力不强,影响和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和效益。

1.4 缺少统一、规范、科学的医学工程保障体系

医工部门的管理,没有一套标准制度的约束和指导,长期依靠经验,致使管理水平低下,工作缺乏计划性,保障档案、记录和文书管理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制约了科室的发展和保障能力的提高。譬如:医疗设备投入运行后,对设备使用率、完好率、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缺乏定期的统计分析,设备的效益难以得到科学的衡量;不重视设备的医学计量管理,计量合格证过期不申请重新检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大型或贵重仪器的使用无记录、不连续记录或无专用记录本等。

2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努力推动医工科的发展

2.1 明确学科定位,不断完善自身职能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1版》中将医疗设备管理纳入了医疗质量体系,明确了医工科现在的职能:对医院的仪器设备实施全程质量保障和技术保障,全程寿命成本和效益分析,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合一。为了达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要求,医工科工作内容应向临床渗透,转变思维模式、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把以“采购、维修、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技术保障、质量控制为中心”。近年来,我院尝试将招标采购工作划分到招标采购中心,医工科的职能重新回归到质量保障上来,即弱化采购职能,强化需求评估和绩效考核职能,加强动态的信息资料管理和有效利用,提高预防性维护能力,完善设备性能监测和计量检定机制,在军队医院三级计量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质控工作,从而体现了学科的专业性。

2.2 抓好基础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1版》针对医工科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分值占2分[5-6]。这说明医工科的发展和保障能力的提高,首要任务是抓好基础管理,把与医学工程保障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制定起来,如设备的准入制度、安装验收管理制度、维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设备计量检定报废制度等。为了实现和促进学科的建设,我院还按照“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科建设标准,建立并形成了医工科自身的学科体系,从管理上更规范地朝学科发展的目标迈进。

2.3 加强学科建设,激励人才机制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1版》侧重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考核细则。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医工科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医院医疗设备总值快速增加,给医工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院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培训计划和上岗制度,注重了对现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请进来(邀请技术专家或厂商资深工程师来院技术培训与指导)、送出去(送外进修,学习)、不定期组织培训,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学以致教,这样才能拓展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形成工作的互补性,不断提升整体技术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全面覆盖、交叉立体式的医院设备保障体系。

2.4 积极培养临床工程师,顺应医院发展趋势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1版》为医工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积极培养临床工程师,配合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事实证明:医工科技术人员活跃在临床第一线的实践,第一容易捕捉到革新发明的灵感,积累丰富维修实践经验;第二根据临床科室的工作现状,结合医院的发展方向,及技术发展趋势,对医院未来应该开展哪些适宜技术,引进哪些相关设备提出可行性论证;第三参与“医疗设备使用风险评估”的调研、分析、监控;第四融合临床药学、感染等专业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的培训;第五通过与临床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沟通,可以发现设备的缺陷和不便之处,拓宽了对医疗设备的改进思路,以创造医工科的科研成果[7]。

2.5 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1版》确定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开展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定期对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现代诊疗过程中因医疗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医患矛盾不断增加,作为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测报告制度,在认真做好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应用于临床或诊断的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和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确保运行安全,测量准确,尽量减少因为设备突发故障或测量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8]。

综上所述,等级医院的评审不是医院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摆在医工科面前的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始终坚持服务临床为核心,以人才建设为根本,以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层面为突破口,推动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在做好医院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同时,不断转变工作职能,以满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的新要求,及时转移工作重心,以适应医工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9-10]。

[1]牛巧灵,王凤,张恩科.从应对医院等级评审谈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2010,7(9):39-41.

[2]许文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医院等级评审[J].医疗装备,2012,(1):55-56.

[3]郑蕴欣,陈颖,李斌.医院维修人员配置与设备维修费用关系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8(5):13-14.

[4]黄煌镜,胡志,卢晶.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维修成本管理初探[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72,58.

[5]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2011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细则[S].2011.

[7]戴顺平,陈泓伶.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61-63.

[8]李怡勇,郑小溪.医院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再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81-82.

[9]陆庆生,李怡勇,吴多奇.浅析军队新编制体制下医学工程科的建设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28-29.

[10]米永巍,李怡勇.从军队医院等级评审看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2012年第一次编委会论文集[C].2012.

猜你喜欢

医学工程工科医疗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医学工程在医院中的作用及创新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医学装备部实行精细化管理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