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建设饮水安全引黄平原水库的思考

2013-01-27刘晓星刘福旺

中国水利 2013年18期
关键词:菏泽市平原饮水

刘晓星,刘福旺

(1.山东省菏泽市自来水公司,274000,菏泽;2.山东省菏泽市洙赵新河流域工程管理处,274000,菏泽)

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总人口9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6万人。该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53mm,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43m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境内有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太行堤河和黄河故道五大水系,现有6座平原水库,库容为1.75亿m3;菏泽市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高氟,属于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地区。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饮水安全人口实现重大突破

2001年以来,菏泽市农村饮水先后经历了以浅井单村供水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阶段、以深井供水为主的村村通自来水阶段、以深井除氟和地表水并行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阶段3个阶段。2005年,菏泽市农村通自来水人口只有85万人,2012年农村通自来水人口达到464万人,再加上城市通自来水人口153万人,菏泽市2012年通自来水总人口617万人。

2.饮用水水源呈多样化发展

①地下水水源,总量为17.00亿m3,可利用量为12.50亿m3,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②地表水水源,即菏泽市境内现有的6座大中型水库,总库容1.75亿m3。③客水水源,黄河水是菏泽的重要客水资源,近年山东省分配菏泽市引黄指标为9.31亿m3。2008年以来,菏泽市饮用水水源逐步由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变,2009年明确饮水安全工作“四个转变”:工作目标上由喝“方便水”转变为喝“安全水”,水源选择上由地下水转变为地表水,规划思路上由行政区划为主转变为供水区域为主,工作重心上由进度质量并重转变为质量优先兼顾进度。

3.一批农村供水工程建成

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18处。①浅井供水工程,受益人口20.81万人,该类工程多为2005年以前建成。②深井供水工程共有371处,受益人口370.32万人,其中有43处除氟供水工程,覆盖37万人。③水库联村供水工程共有4处,以黄河水作为供水水源,受益人口68.54万人。

4.形成多元化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①水利部门的供水公司管理模式,如定陶县水务局成立了供水公司,统管全县城乡居民供水。②乡镇水利站管理模式,如牡丹区、东明县、巨野县的水利站负责辖区内的自来水管理。③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管理模式,主要集中在牡丹区,利用城区供水水库向周边乡镇供水。以上3种管理模式设立了供水热线,配备了维修队伍,不断提升供水服务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全市供水保障率。另外还有与之相辅的村委会集体管理模式和私人承包租赁模式。

5.确立了利用平原水库解决饮水安全的思路

菏泽市2001年启动农村饮水解困,2006年加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城乡居民饮水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成绩可喜。但是存在地下水水质达标率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供水工程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建设平原水库饮用黄河水是彻底解决菏泽市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最现实、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子。

二、饮水安全引黄平原水库建设的新机遇

1.政策机遇

2011年中央1号文件确定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为菏泽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为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破解了土地、资金瓶颈。2012年1月,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

2.山东省启动沿黄地区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规划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投资1 700亿元,到2015年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彻底解决山东省沿黄地区近8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3月山东省政府召开沿黄地区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全省7个沿黄地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年6月山东省水利厅又召开了沿黄地区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落实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工作。

3.菏泽市新一届政府将平原水库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

2011年菏泽市审时度势,把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作为市政府头号民生工程,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13座饮水安全平原水库,新增库容1.25亿m3。配套实施水厂建设、管网延伸,原供水工程并网改造,形成以水库为水源地的“一县一网”或“一县两网”饮水安全规模化集中供水格局,基本实现 “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2012年菏泽市开工建设了巨野县宝源湖水库、东明县洪源水库和定陶县刘楼水库等3座水库。2012年11月菏泽市召开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工作会议,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平原水库工程建设责任书》,明确指出2013年开工建设10座水库,2014年年底完成建设任务,确保2015年6月底全部竣工。

三、饮水安全引黄平原水库建设的思考

1.顶层设计,用科学理念谋划平原水库发展蓝图

(1)平原水库建设与现代水网建设相结合

根据水资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和工程布局特点,菏泽市构建了以“一线、四纵、六横、八联”为特征的区域水网。通过赵王河等调水工程建设提升流域之间河道贯通能力;通过赵楼拦蓄等河道拦蓄工程建设,提高雨洪资源利用能力。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生活用水以平原水库供水为主,生产、生态用水以河道拦蓄或中水回用工程供水为主。以黄河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通过平原水库建设,解决城乡饮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将平原水库建设与河道、拦蓄工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

(2)平原水库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在水库布局中,既要优先保证饮水安全需求,还要通盘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菏泽市基本农田比例高、建设用地指标少,既要加大水库深度减少占地,又要避免与地下水交换保护水质。利用水库外运土方巧妙置换废旧窑坑、池塘或涝洼地,有效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按照城乡“同源、同质、同网”的原则,合理配套水厂和管网。力争在解决当代人饮水安全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地绿、水净的家园。在平原水库建设中,树立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菏泽。

(3)平原水库建设与水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组织实施平原水库建设中,着力加强对库区水文化的研究规划,从名称、外观、造型等方面着手,不断拓宽水文化的内涵,突出水文化主题。全市征集一批有历史意义、文化内涵的水库名字,将每座水库建成一个水景观或水标志。巨野县的麒麟湖水库就是借用“中国麒麟之乡”的美誉,牡丹区的雷泽湖外形为“8字八边形”。充分利用菏泽的水文化底蕴,挖掘、创造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在平原水库建设与水文化建设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融合点。

(4)平原水库建设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在平原水库建设中,预留水利信息化功能接口,坚持以水利信息化手段促进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目标引导水利信息化。建立健全地表水水位监测、地下水水位监测、供水水量计量、城乡供水监测、重点水源地水质监测等功能的全市平原水库供水信息系统。

2.突出重点,破解水库建设资金与土地难题

(1)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由于菏泽市基本农田比重高,地方财政收入少,可申请中央对菏泽市饮水安全项目的补助按照中部地区标准执行,或按中原经济区执行,或按革命老区执行;申请省政府在平原水库补助总投资20%基础上新增省级补助资金向菏泽市倾斜;申请省国土、发改、财政等部门对菏泽平原水库建设用地、立项、移民等问题给予支持。

(2)加大市财政资金补助

2012年,菏泽市委、市政府明确对全市平原水库建设实行补助政策,中型水库每座补助1 000万元,小(1)型水库按库容每立方米补助1元。全市在建和拟建的13座水库中,有2座中型水库,11座小(1)型水库,工程投资估算52亿元,平均每座水库需投资4亿元。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市级财政补助力度。平原水库建设前期工作费用大,开工后应提前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县区水库账户,加快全市平原水库建设进度。

(3)县区建设资金要落实到位

各县区政府作为平原水库建设的责任主体,水库前期工作的各项报告编制需要上千万元资金,各县区政府要拿出足额的专项启动资金。除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外,要积极做好县级水库建设财政预算资金。然后通过多方考察协商,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与多金融机构询求贷款模式,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融资,依靠大企业参股入股形式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专门成立一个资金筹措小组,具体负责水库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保证资金筹措方式早日确定。

(4)全力推进土地预审

2013年需开工建设的水库中,4个水库不占基本农田,但用地不符合规划,6个水库占用部分基本农田,各县区要尽快做好水库用土的勘测定界、占补平衡等工作。借助2013年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中期评估调整时机,各县区抓紧完善调整规划材料,及早上报,抓住机遇,尽快通过土地预审,将水库占用基本农田的问题解决好。

3.统筹兼顾,着重加快平原水库建设进度

(1)强化组织措施

按照中央关于实行饮水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县区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承担建设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各县区国土局、环保局、煤炭局等平原水库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具体负责完成土地预审、环境评价、节能评估、压矿核查、文物调查、地震评估等报告的编制工作,发改局和水务局协同完成立项工作。

(2)强化管理措施

对拟建的水库工程建设全部实行施工总承包模式,由施工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向项目法人负责,严厉打击转包和违法分包。不断分析影响项目进度的原因,及时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严格按水利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服务。重视信息技术在水库建设中的应用,加强面上调度,对于进展较慢的工程加强重点调度,落实责任,督促整改。市政府将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各县区进行考核。

(3)强化经济措施

省、市用于支持建设平原水库的资金,其使用管理执行《山东省平原水库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项目法人要加强银行账户、现金和设备的管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计算工程建设成本,根据基建程序,结算施工进度所需的资金。制定一些激励政策,奖励实施进度快、质量高的施工企业。

(4)强化技术措施

针对目前因设计不周、评审不严等原因,导致工程变更现象屡屡发生,拖延工期,影响质量,给工程结算带来诸多麻烦的问题,建议市政府组织专家力量,对设计成果中的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增强功能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整个施工图出来后,方可招标,坚决杜绝出现边施工边设计现象。

(5)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严格控制水库建设成本、进度和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项目各参与方对其质量和安全负责,认真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禁止工程变更,杜绝恶意串通现象的发生。做好每个单元、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严把验收关,将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4.规范管理,努力发挥平原水库工程效益

(1)成立平原水库行政管理机构

市、县两级政府早日成立平原水库供水管理机构,设置为全额公益事业单位。市级水库管理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城乡供水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县区制定供水预案、供水行业统一管理、供水企业水价核定,协调处置本市供水行业突发事件和跨县区供水调度工作,负责公共供水工程公共维修专项资金的归集、管理和监督。县级水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各县区的水库管理工作。

(2)尽快组建公共供水企业

立足于一县一公司的格局,成立新的公共供水公司,或重组原有公共供水公司。供水公司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安全卫生和节约用水的原则,统筹县区水资源,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3)合理规划配套工程

各县区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搞好水厂、供水管网规划。在供水工程建设中,坚持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合理确定供水规模,不断优化管网设计,确保在水库竣工的同时,水厂、管网也能建设运行,切实发挥工程效益。

(4)强化运行服务管理

将水库规范化管理服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编制完善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设立供水服务热线,加强服务技能培训,及时解决供水中出现的问题。县区政府应当划定公共供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对水库水源、供水水质的保护和监管,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化验、检测,并公布结果。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规范服务,安全供水。

四、结 语

通过大力开展平原水库和配套水厂、管网建设,“十二五”末,菏泽市19座平原水库总库容可达3.00亿m3,形成以水库为水源地的饮水安全规模化、集中化供水格局。采取“蓄、引、调”相结合方式,坚持“丰蓄枯用、冬蓄春用、科学调度”,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黄河水。引足用好黄河水,科学调度当地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在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兼顾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通过平原水库建设,以黄河水作为水源,彻底解决全市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菏泽市平原饮水
那一片平原
小村的呼噜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简易饮水鸟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捉迷藏
平原的草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浪起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