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化县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及经验

2013-01-27姚志群戴礼荣李昌辉

中国水利 2013年18期
关键词:安化县山洪预警系统

姚志群,戴礼荣,李昌辉

(湖南省安化县防汛抗旱指挥部,413500,安化)

安化县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 950 km2,人口101.74万。受南北高山阻挡气流形成夹管效应影响,全县年平均降雨量达1 600 mm,是湖南省3个暴雨中心和最严重的山洪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近年,安化县以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实现了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的转变。在省市各级防指的正确领导和有力部署下,县防指充分发挥预警系统作用,科学防御,精细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实现了连续8年未垮一库一坝的目标。

一、突出源头防治

安化县集山区、库区于一体,境内有大小河流163条、大中小水库139座、山塘16 500口、查明的地质灾害点176处。针对防汛工作点多面广,安化县坚持以防为主,从源头抓起。

①科学规划。科学编制了《安化县山洪防治规划》,将全县划分为洪泛区、泥石流区和山体滑坡区,分别制定了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和流域治理方案,统一规划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镇建设,增强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②提升能力。近年,安化县采取82个县直单位联系水库的责任机制,先后投入900多万元对71座病险水库进行溢洪道开槽设闸和应急处险。争取国家项目投资1.2亿多元,对2座中型水库和51座重点病险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水毁河堤恢复,近3年来安化县先后对洢水、滔溪、瀼溪等中小河流进行了专项治理,共筹措资金6 000多万元治理河流长度达80多km,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资金对重点骨干山塘及重要水毁工程进行除险。

③强化基础。近年来,安化县积极争取和有效实施通畅、通达工程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境内国道、省道公路扩改工程,硬化县到乡和通村公路1 900多km,为快速抢险、转移群众及灾后重建提供交通保障;积极协调电信、移动等通信部门,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通讯基站、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等措施消除了山洪灾害危险区通信死角;制定工作规划,对山洪地质灾害重灾区、多发区采取移民建镇项目,出台了资金补贴、建房用地、就业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激励措施,达到避险搬迁目的,共安置各类危险区群众850多户4 100多人。

④涵养生态。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境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260 多万亩(17.38 hm2),全县生态体系更加安全。

二、突出监测预警

坚持科学防灾,加强监测预警,把灾害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①建立全覆盖的监测预警系统。县乡两级筹资1 500多万元,建立了从县到乡(镇)、到村组全覆盖的监测预警系统,并建成了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信息对接的视频会商系统。按照每50 km2一站的密度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暴雨中心点布设了自动雨量站,在县城资水河段及主要支流设置了自动水位监测站,全县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1)型水库设置了水位监测仪,县防指可随时监测到各地雨情、水情和工情,为县防指的决策和调度提供水可靠依据。全县共建无线自动预警主站91个、分站203个,安装村级报警设施120套。重点村和水库看守负责人均配备了防汛专用小灵通。同时,对个别预警系统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配备了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喇叭等,确保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

②强化水库监测调度。把水库防汛保安作为重中之重,全县统一建立“假设高程”调度方案,有效解决了水库防守责任人把握水位变化的技术问题;制定了《安化县小型水库安全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水库管护员的聘用条件、职责和待遇,建立水库水位定期报告制度,增强了对水库水位的快速调度能力。

③加强系统维护管理。县乡两级对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做到经费、人员、责任、技术“四落实”。每临汛期,县防指统一组织防汛、气象、水文、广电、电信、移动、电力等单位对乡村两级预警系统进行调试和检修,同时,对雨水情遥测站、预警广播站按要求进行了移交,安排专门人员对站点进行严密监控,对临时出现故障的站点进行及时处置。不定期对防汛通讯工具通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预警系统正常运行、信息畅通。

三、突出应急值守

①靠前指挥。全面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抗灾体系。成立前乡片和地质灾害防御2个分指挥部;暴雨期全县各级防汛办实行24小时值班,提早做好排查隐患、摸清底数、检修设备、制定预案、落实安置点等工作。在暴雨来临前24小时甚至更早,县防指领导坐镇指挥,研判云图,预测降雨,做好应急准备。雨情发生后,县乡防指全方位监控雨情、水情、工情,当远程雨量数据达到成灾临界值,监测卫星云图、雷达云图仍有强降雨云团滞留时,即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县防指根据雨情汛情变化,果断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

②科学调度。根据山区防汛特点,县防指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三级响应时,山洪易发区乡村领导、预警员、信号发布人、转移负责人全面进入值守状态,每户村民夜间留一人在家值班,做好随时转移的一切准备;启动二级响应时,各级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进入实战状态,靠前指挥,各地按预案组织转移群众;启动一级响应时,全县各级各部门以防汛抗灾为重点,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③果断处置。雨情发生后,县级领导在第一时间下到各联系乡镇和责任区,县直部门下到各自责任水库现场值守,各乡镇及时组织干部群众驻守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水库,认真排查隐患,及时处理险情。近几年,安化县采取虹吸管紧急降低库内水位、彩条布覆盖内外坡防渗导流、加筑子堤等应急抢险措施,应急处理各类险病水库15座,确保了水库的安全度汛。

四、突出安全转移

①细化预案。把山洪地质灾害划分为水库山塘和矿山尾砂坝下游区、泥石流区、山体滑坡区、洪泛区四种类型,全面澄清各危险区的具体范围、村庄、住户、人口等底数,分类编制了具体防灾预案,明确了防灾组织机构、防救措施以及有关具体技术参数指标,确保预案切实可行。同时,在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设置各类永久性警示牌,在乡镇机关及重点区域设置宣传专栏,逐户发放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明白卡,详细标明灾害类型、转移信号、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转移负责人等内容,让群众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分自然村落严格落实了户长会议制度。全县集中和分散组建了专业抢险分队和民兵应急小分队,人员达到400多人。在重点地区分设了5个防汛物资仓库,保证1小时之内防汛抢险物质到达险工险段险库。

②加强演练。为确保预案有效实施,全面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近年来,县防指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暨水库抢险实战演练。演练由县防指统筹协调组织,市党政军主要领导、全体县级领导、县防指单位“一把手”以及乡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水管站长、国土所长、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村支部书记等参加,所在乡镇干部群众现场观摩,参与演练者达数千人。每次演练实况统一录像,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并刻录光盘下发到各乡镇、村组、企业、学校,统一组织观看。通过反复演练,进一步对预案进行检验,查漏补缺,充实完善,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提升干部群众的应急能力和实战能力。

③组织转移。启动二级响应和发生突发险情时,县、乡、村各级立即按照转移预案,组织专业抢险小分队、民兵应急分队,深入灾区、险区前线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一户不少、一人不漏。3年来全县共组织转移群众20多万人次,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对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及时落实救助措施,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医治。

猜你喜欢

安化县山洪预警系统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优雅地表达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资源协同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机理研究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洪灾害调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