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回顾与展望

2013-01-27位铁强田卫堂

中国水利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水保水土保持流域

位铁强,田卫堂

(1.河北省水利厅,050011,石家庄;2.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站,050011,石家庄)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于1983年开始实施,主要在张家口市永定河流域上游和太行山区两个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连续治理,截至目前已连续实施了30年,完成国家投资55 469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 307 km2。2013年开始的第五期在太行山区进行治理。

第一期工程于1983—1992年实施,涉及张家口市的8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829 km2;第二期于1993—2002年实施,涉及张家口市的13个县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341 km2;第三期于 2003—2007年实施,涉及太行山区的6个县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20 km2;第四期于 2008—2012年实施,涉及太行山区的10个县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517 km2,第五期工程于2013—2017年实施,建设范围为5个市26个县,涉及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和邯郸市26个项目区的128条小流域,总规划治理面积2 580 km2。

二、主要成效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与封禁措施合理布设,坡面、沟道兼顾,30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 306.98 km2,建成基本农田340.71万亩(1 hm2=15亩,下同),栽植水保林510.33万亩、经济林280.45万亩,种草55.91万亩,封禁治理208.55万亩,修建小型水利工程6 292处、谷坊41.84万座、淤地坝573座、护村护地坝4 863 km,完成投资126 366.2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3 984.5万元、地方投资11 483.67万元、群众自筹70898.09万元。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1.生态效益显著

30年的工程建设,始终把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生态效益显著,特别是一、二期工程实施的林草措施,全部发挥了效益。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平均提高50个百分点,工程实施后,年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官厅水库20世纪70年代年均入库泥沙量为1 270万t,重点治理前的 1982年入库泥沙量为 899万 t,1983—1991年官厅水库累计入库泥沙量为 2 804万t,年均311万 t。对已实施治理的蔚县涌泉庄等5座水库调查显示,重点治理前平均年淤积量为1.03万~4.27万m3,治理后减少到0.28万~2.02万 m3。1991年7月21日,阳原县项目区内降雨112 mm,3条治理度达75%以上的小流域只发生了0.53~1.52 m3/s的洪峰,没有造成任何灾害;而相邻的治理度仅为33%的大水沟小流域,洪峰流量达28.3 m3/s,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

2.夯实了农业基础

水土保持工程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建设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修建工程作业路和护村护地坝,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一、二期工程的各项目县结合沟道工程建设,坝路结合,修建作业路1 467 km,解决了沟壑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一期工程验收的小流域中,人均基本农田由1.14亩增加到2.8亩,农地、林地、草地、荒地比例治理前后由0.3∶0.09∶0.06∶0.36 调整到 0.29∶0.29∶0.15∶0.09。

3.经济效益显著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立足恢复生态,着眼发展特色经济,实施综合治理开发,形成支柱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区农民增收。一期工程中,小流域粮食平均亩产由治理前的95 kg增加到172 kg,人均占有粮食由395 kg增加到621kg,年人均收入由治理前的170元增加到512元,使425个村32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同时形成了怀来、涿鹿县的葡萄和蔚县的杏扁等支柱产业。2008—2012年结合四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果产业,阜平、行唐的大枣,易县、灵寿的核桃,邢台县的苹果,涉县的花椒等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并扩大了种植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区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 622元提高到3545元,人均粮食由350 kg提高到400 kg,受益人口达57万人,有5.5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4.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经过治理的地方,建立了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有所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广种薄收、超载放牧变为集约经营、舍饲圈养,生态产业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同时,小流域治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群众参与,通过实行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工承诺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有所增强,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经验做法

河北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自1983年启动以来,各地围绕改善生态、发展经济两大主要目标,坚持科学治理,创新工作机制,发扬“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探索形成了符合河北省特点的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1.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

在组织形式上,各地始终都把工程建设列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水利、林业、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有关乡镇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本着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唱戏的原则,林业、扶贫、农业开发、土地等部门资金捆绑使用,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围绕水保规划,共同治理,形成合力,增强了治理效果。在投入上,中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由一期工程10年的4 535万元,增加到四期工程的5年2.82亿元,年均增长10倍。补助标准也由每平方公里1万多元增加到近30万元,增长近30倍。

2.坚持科学谋划,因害设防

在防治目标上,始终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工程设计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大力发展坡改梯、小型水利工程、护村护地坝、生产道路和经果林等措施;在治理技术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高山封禁涵水源、陡坡退耕保生态、缓坡开发增收入、沟道整治防水患”的综合治理模式,统筹考虑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防洪保安;在工程建设理念上,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把生态保护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商品优势,发展生态后续产业,建立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区域经济,提高群众收入;在防治内容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面源污染防治试点,综合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坡面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村庄环境美化工程和生态农业工程。

3.坚持多元投入,促进工程建设

一是建立了政府引导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县如涉县、武安等地方政府每年也能够落实部分配套资金,有力促进了重点工程建设。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行承包、股份合作、租赁和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小流域治理区的土地使用权、经营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生态建设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大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增加了社会投资;在二期治理中,把广泛发动群众、治理开发“四荒”资源作为深化水保改革的重点,通过宣传发动、制定优惠政策、规范转让程序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推动“四荒”资源治理开发健康发展,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到2002年年底,项目区共有20 442户农民和70家企事业单位,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等方式获得转让“四荒”面积138.8万亩(占可治理开发“四荒”的24.6%),已初步治理64.01万亩,累计投资3888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邯郸、邢台市的水库新调整水价中含0.01元/m3水土流失防治费的政策得到落实,为河北省建立防治水土流失的长效工作机制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投工投劳。在一期工程建设中,以国家补助经费作为启动资金,主要是靠群众的劳务投入。采取按劳、按人、按承包耕地的方法,落实劳动积累工,保证了治理用工需要,共投入劳动积累工1 053万个工日。三、四期工程建设,实施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充分争取工程区群众意见,以国家补助资金为主,由群众出工折资,共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4.坚持规模治理,提升防治水平

集中连片,突出规模,建设精品工程和效益工程,发挥重点工程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成功经验。各地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坚持新旧工程相接,县与县工程相连,建设水土保持大示范区,促进了生态产业要素聚集,形成了绿色农产品产、供、加、销的网络体系,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强了水土保持示范效应,全面提升了重点工程防治水平。怀安县按照全县总体治理规划,以村为实施单位进行治理,已连成5 000亩治理片11处,万亩片9处。黄家夭和俞家屯两条小流域10个村,连续5年集中治理,已各形成2.5万亩的治理格局。涿鹿县已建成栾庄、五堡、温泉屯、西山坡、矾山北坡5个万亩水果基地和卧佛寺、矾山、辉跃3个5 000亩仁用杏基地。

四、新一期工程打算

河北省第五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已于2013年8月启动,2013年中央已下达投资1.1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5 km2。新一期工程建设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此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三大效益;积极探索治理模式和治理方向,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

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公益性决定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才能完成规划确定的任务。新一期的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有关各部门、乡镇为成员单位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乡镇和业务部门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按照统一的规划,整合部门资金,形成合力。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配备技术人员和办公设备统筹考虑,配置必要的办公设施和交通工具。

2.做好前期工作

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对项目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在实地勘查、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做到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工程布局上,优先选择公路沿线、水源地周边、城镇周围。创新治理理念,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内容,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流域,重点打造,5年中每市至少建一条清洁型小流域。

3.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实行项目责任主体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项目公示制、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因地制宜地推行招投标制。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增强约束力;加强监理工作,完善监理手续,严格监理程序,做好资金、进度、质量“三控制”;加强资金管理,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严格资金报账程序,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随意调整项目建设资金。二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针对本期工程涉及范围大的特点,省、市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各市水利部门承上启下的作用,定期到各县督查,充分掌握本市各县的工程建设情况,做好进度统计,按时上报,及时帮助项目县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着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内业存在的问题,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培训,统一规范要求。要求各县派专人负责,做到科学分类、全面收集、及时归档、规范整理。特别要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各县水利水保部门要设有专账,专人管理,账目清晰,单据齐全,经得起各级的稽查和审计。

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树立标志牌、刷写标语、发放宣传册、出动宣传车辆等多形式进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水保,支持水保,参与水保。

5.进一步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加大监督力度,在项目区内坚决杜绝各类违法建设项目,严禁发生乱采滥挖、乱砍滥牧现象,把人为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程度。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落实项目工程产权和建后管护责任,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按照水利部要求,新一期工程要全面开展监测工作,省里将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路线,各市监测单位负责实施。通过开展监测工作,为今后水土流失防治总体部署、规划布局、科学配置各类措施提供依据。

[1]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河北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实施规划的批复[R].2013.

[2]张家口市永定河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工作总结[R].1992.

[3]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03—2007年工作总结[R].

[4]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08—2012年工作总结[R].

猜你喜欢

水保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