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2013-01-26丁钰轩

当代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胸痛体征溶栓

丁钰轩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丁钰轩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方法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收治的54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基础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肌极化液营养心肌等药物,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40mg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静脉滴注150万U尿激酶(UK)+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持续给予3~7d治疗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愈者为27例,总有效率为85.19%,而对照组治愈者为5例,总有效率仅为47.5%(P<0.05);观察组的胸痛缓解时间(5.4±1.5)h、CK-MB峰值时间(10.7±2.8)h均短于对照组(P<0.0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心肌梗死;急性;诊断;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并且危重的疾病,主要由严重的持续性心肌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造成,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压榨性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和休克,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都会带来严重影响[1]。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符合溶栓指征的54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9~75岁,诊断标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7~7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肌极化液营养心肌等药物,并给予吸氧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平稳;同时针对并发症给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40mg的阿托伐他汀钙片;之后再给予150万U尿激酶(UK)+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持续约30min),溶栓结束12h之后再给予皮下注射60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2次/d,持续给予3~7d治疗;同时针对并发症给予采取具有针对性治疗措施。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脏功能及肺部!音,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CK-MB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CK-MB检查较治疗前后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无任何改善或者加重[3-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研究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标表示,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19%,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4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胸痛缓解、CK-MB峰值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缓解、CK-MB峰值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缓解、CK-MB峰值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胸痛缓解(h) CK-MB峰值(h) 并发症(例)观察组 54 5.4±1.5a 10.7±2.8a 7a对照组 40 13.3±3.6 25.7±6.1 9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上,因冠状动脉痉挛、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引起严重的持续性心肌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4]。急性心肌梗死接受临床治疗的时间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临床治疗的最佳时间一般为发病后的0.5~1h内,此阶段也是溶栓贯通冠状动脉最佳的再通时间[5-7]。

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由于其操作简便,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疗效肯定,可保证最佳治疗时机,进而促进患者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总有效率为85.19%;而在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短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8]。

[1] 王薇,赵冬.我国心血管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43-146.

[2] 高润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

[3] 张辉.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91-92.

[4] 黄海英.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J].微创医学,2011,6(5):481-482.

[5] 曾宇,赵开亮,黄善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46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1,6(2):139-140.

[6] 薛冰,韩桐师,田栋辉,等.4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抢救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6):94-95.

[7] 李华珍,王红,梁文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心肌损伤的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41(12):74-75.

[8] 翟屹,胡建平,孔灵芝,等.中国居民高血压造成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44-7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3.36.059

陕西 723000 汉中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丁钰轩)

猜你喜欢

胸痛体征溶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有些胸痛会猝死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