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与对策

2013-01-26孟祥蓓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19期
关键词:心内科护患内科

孟祥蓓

病情变化快, 预见性差, 死亡率高是心内科疾病的主要特点。临床中心内科护士应增强风险意识, 要对风险事件及时发现并呈报,以降低安全隐患,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护理环境, 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存的风险来源

1.1 对于患者自身来说, 一些患者自我约束意识不强, 不遵守、不配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在未请假的情况下私自离院外出甚至请假后不按时返回。另一些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心内科疾病病情复杂, 变化快的特点, 对自己病情的恶化不够理解, 对医疗的期望过高, 加上疾病所带来的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 从而引起情绪波动, 引发医患矛盾冲突。

1.2 对于急救药品与设备来说, 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管理与维护 恶性心律失常的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 变化快, 易发生室颤, 若除颤器因疏于维护而在抢救时出现故障或是护士对仪器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等, 都会对患者的抢救造成延误, 引起护患纠纷。

1.3 在医源性因素中, 首先应增加护士的数量 心内科护理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病情不稳定, 一线护士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大, 精神高度紧张, 身心俱疲, 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若增加护士数量, 可采取轮流值班, 减少因长期负重疲劳造成的差错事故, 避免护患纠纷。其次应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一些护士经验不足, 无法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或是责任心不强出现药物配制不当的差错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安全隐患。

1.4 在对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中, 应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护士应在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诸如高血压服药时间不对会导致血压控制不良、介入手术后因床上排便不习惯而导尿、心绞痛患者便秘时用力会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等医护常识的宣传与指导, 减少护理的潜在风险, 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5 护理记录不认真会带来潜在风险 记录护理程序时遗漏了诸如病情变化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及离院时间等重要信息;在患者擅自外出离开病房的情况下记录,不真实地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大小便。

2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危险的对策措施

2.1 对医护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营造风险意识氛围 教育护士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的价值观, 在工作中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忠实地维护患者的利益, 培养自己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习惯。

2.2 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管理 在认真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过程中, 在典型案件的教训吸取中,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做到懂法知法, 自警自励, 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 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

2.3 管理部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 依德管理 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便是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加强其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发生的警示, 利用各种会议进行质量分析和安全教育。

2.4 重视对护士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 依质管理 首先, 要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鼓励护士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督促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以此培养心血管内科护士成为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 这样才能减少以致杜绝护理纠纷。其次, 护理文书反应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全过程,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文件,要从法律的角度使护理文书规范化。

2.5 重视医患间沟通交流, 依情管理 在治疗护理工作的沟通中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尤为重要, 因此护理人员要使用文明语言, 利用通俗易懂的日常口语, 积极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 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

[1]吴海英.临床带教中培养护生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中国疗养医学, 2008,17(2):95-96.

[2]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0,7(16):197-198.

猜你喜欢

心内科护患内科
内转科型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