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创建园林城市的优势和面临挑战1)
2013-01-26孛随文
孛随文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天水,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着2008年“三城连创”工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天水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怎么样建设天水城市景观,尤其是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如何更好的运用植物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植物的作用,以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影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 天水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势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陕西省宝鸡市,南接陇南地区,西与定西地区毗邻,北与平凉地区接壤,总面积1.43万km2,总人口360万。地处中国的几何中心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交汇处。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热量充沛。年均气温7~10.9℃,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9℃,昼夜温差大,市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m,年平均降水量574mm,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mm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mm,均在温带森林自然分布的降水量下线(400mm)以上。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春季升温快,秋季多阴雨,气候温和,在城市绿化中植物造景恢复具有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所以天水市无论是在当前创建园林城市,还是今后建设森林城市,较好的自然条件。在西北地区的城市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1.2 经济区域优势
天水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好,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机械、电器、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发达。天水市是陇东南物资集散中心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繁荣,旅游业蓬勃发展。依托麦积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羲皇故里、大地湾遗址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天水已成为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旅游城市。2008年全市GDP达到226.6亿元,较上年增长11%,财政收入29.1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50.24元,人均GDP达5371元。为天水园林植物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3 城市内涵的优势
天水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人口第一大城市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辐射城市,欧亚大陆桥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再加上天水是著名的“羲皇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国家、省、市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2处),已开发风景旅游景区47个,景点228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植物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1处,森林公园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高科技农业观光园2处。现存古石窟有:麦积山、大象山、水帘洞等8处;古建筑有伏羲庙、兴国寺、玉泉观、南郭寺等50处,已探明和发掘的原始社会、周、秦、汉、古遗址102处,有李广墓、姜维墓及文化品位极高的宋墓群等古墓20多处。有街亭、天水关、诸葛军垒、木门道等三国古战场遗址12处。以伏羲文化、大地湾遗址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文化促进城市绿化,带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
1.4 植物资源优势
天水市山地面积大,尤其是市区居于南北山地形成的走廊中,发展现代工业或农业并不占优势但是在创建园林城市或森林城市就变为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27.1%。多样的地形植被类型就越丰富,小陇山森林覆盖率超过60%。有高等植物233科,2738种。
小陇山林区属于天水市行政区域的林场有11个,有林地面积达269027hm2,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近十年来,小陇山林业局在天水市境内造林28200hm2,其中合作造林9986hm2,全林区植物资源达2700多种,可以加班满足城市绿化对植物种类的需求。另外天水市区和近郊保存的古树有1000余株。古树所具有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纽带。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是难得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有着强烈的景观震撼力。天水市的古树数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他们见证了一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环境,还可以提升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档次,丰富旅游城市的文化内涵。
2 天水城市园林植物应用面临的机遇
2.1 政策倾斜的机遇
近几年来天水市政府把发展天水旅游和创建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立了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天水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和《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修编了《天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天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使旅游成为拉动天水区域经济的一个热点。2008年,天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天政办发〔2008〕35号),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扶持和推动天水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紧紧围绕市政府争创“全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陇东南中心城市、西部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目标,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效显著。
2.2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已具有的条件
国家园林城市基本指标:秦岭淮河以北1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为7m2以上;绿地率为29%以上;绿化覆盖率为34% 以上;全市“园林单位”占60%以上。天水市已有的绿化基础:截止2010年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8hm2,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m2以上,绿地率为25%以上、绿化覆盖率为30% 以上、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化达标率达到40%以上,园林绿化树种已达到国家指标,但乡土树种数量所占比例不足80%,这些硬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家标准。从绿化角度看,天水不仅具备创建园林城市的优越条件,而且拥有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基本条件。
2.3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机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多,节假日、工闲日、日常生活中对身体的调节需要到户外享受城市园林绿地给他们带来的快感和效益。迫切需求对生活空间和生存环境改善,对城市生态条件和城市绿化景观的渴望,因此,城市园林化进程也就迅速扩张,促使城市园林绿地和旅游结构不断地升级换代,这为城市园林绿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 天水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面临的挑战
3.1 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如何把握整体优先的原则
天水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城市园林绿化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城市的性质、城市的文化内涵等特点进行科学绿化建设,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把握他们与城市园林绿化的关系,是城市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同时保留下天水独有的自然景观和天水城市历史文化品位,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共赢是摆在天水城市绿化植物选择面前极大的挑战。
3.2 城市绿化植物创造城市景观如何强调生态优先的原则
城市绿化可以构成丰富的城市园林景观,丰富的园林景观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首先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也就是在于确立天水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目标。目标确定后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季相特征和景观效果与最大限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这对天水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提出了挑战。
3.3 城市绿化植物应用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要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调整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人们和所有生物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天水城市进程的加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建设中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人性化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关键。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由于种种原因,天水城市绿地系统不完善,绿地结构不合理;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单调,植物群落结构单一;重草轻树、过分强调绿化覆盖率,忽视生态效益;粗放的管理水平使得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市区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滞后,抑制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现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是摆在有关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严峻任务。
3.4 城市绿化植物应用如何体现城市文化原则
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天水城市绿化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健康的发展,是天水不断演变的城市历史脉络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天水城区中古树名木和一些特有树种及乡土树种能够丰富和提升天水城市园林绿地的内涵和功能。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天水古树名木和乡土树种将成为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的分析,天水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能深入挖掘上述各方面优势,特别是资源和文化的优势,抓住政策与历史机遇,就能够充分发挥植物在天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用和地位,为今后植物景观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1]苏雪痕.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广东园林,2006(10).
[2]李淑娟,吉风清.西宁市园林地被植物应用状况调查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70-73.
[3]董晓华.营口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学,2010(6).
[4]狄多玉,吴永华.兰州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多样性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06(9).
[5]刘荣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卓丽环.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7]史丹,李春俦,唐菲,等.论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造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