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冬笋丰产主要培育技术
2013-01-26李石玄川唐隆校毛达民
李石玄川,唐隆校,毛达民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冬笋具有味鲜爽口、清香纯正、营养丰富,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蔬食第一品”之美称。由于冬笋量少价高,是春笋价格的6~8倍,经济效益可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毛竹林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的冬笋产量,应主动采用“竹林地管理、竹林结构调整、平衡施肥、水分管理、竹林地覆盖、科学采挖”等6项主要技术措施。
1 竹林地管理
竹林专家认为,毛竹林地经过垦复后,可使地下鞭分布加深、鞭径增粗、健壮芽比例增加,有利于竹林的增产增收[1]。
1.1 竹林地清理
老竹林或荒芜的竹山,大部分土壤板结,透气、透水及保肥性能差,要及时做好挖山工作,为竹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1.2 挖垦方式
竹林地挖垦可分为全垦、带垦和块垦。全垦是对坡度在20°以下的老竹山和荒芜竹山,清除老鞭、竹蔸等[7];带垦是对坡度20°以上的竹山,为防止水土流失,对林地实施水平带状的挖垦,带宽和带距1.5~2m为宜,分2~3年完成;块垦也是对坡度较大的竹山,采用挖除树桩、竹蔸等方式进行的块状挖垦。
1.3 挖垦深度和季节
挖垦的目的是为了发鞭、孕笋和长竹创造良好的空间,因此,毛竹林挖垦的深度一般为20~30cm左右。在季节上,挖垦宜选择在春笋大年之际,新竹萌发后的7~8月或冬季11~12月进行,易于竹鞭的更新和恢复。如果在春笋小年、冬笋大年的年份进行挖垦,会严重影响当年冬笋的产量。
2 竹林结构调整
合理的林分结构是竹林充分利用光、水、肥、气,达到高产稳产的基础[3]。
2.1 竹林密度
以培育冬笋为主的竹林密度一般每亩保持在150~180株为宜,且分布均匀。竹林过密会造成光照不足,造成地温低,影响孕笋和出笋时间。对原有竹林密度较少的,应采取通过2~3度竹的留养,逐步以30%的增长幅度,提高立竹密度。
2.2 年龄结构
一般为1度∶2度∶3度=1∶1∶1为佳,经营水平高的可以达到2∶2∶1,保持竹林的年轻化。发笋、长鞭主要靠2度、3度竹,1度竹正处于发育阶段,为下一轮做准备。
3 平衡施肥
竹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里吸收氮、磷、钾和其它矿质营养[2]。因此,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进行合理施肥至关重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毛竹需肥的特性,进行科学配方,合理施肥,均衡地为毛竹提供必须的氮、磷、钾和其它营养元素,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3.1 施肥方法
可以采用沟施、根施、蔸施、撒施和穴施等方法。沟施在竹山上沿水平带方向开沟,深20cm、宽20cm,每条沟间距2~3m。将肥料施于沟中,再覆土。该方法主要用于4~6月份发鞭长竹时重点施肥。其特点是诱导竹鞭在20~30cm的土层中生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地下鞭空间结构;根施是在竹根上坡,距竹根30cm外,开一半圆形沟深20cm,宽15~20cm,施肥于沟里,再覆土。该施肥方法主要是对于坡度较大的竹山,特点是省工省时;蔸施是在砍伐毛竹后,将伐根节打通,施入碳氨或是尿酸,然后用泥土封口,让竹蔸吸收和输送肥料,还可以加快竹蔸腐烂;撒施是直接将肥料散在竹林地上。该方法主要用于8~9份笋芽分化期,结合铲山进行;穴施是把肥料直接地放入挖笋的穴中,该方法主要用于出笋期的营养补充。
3.2 施肥次数和施肥量
毛竹大小年生长的节律不同,所需的营养也不同。因此,大小年施肥的次数和施肥量也应该有所区别[3]。
3.2.1 “春笋小年、冬笋大年”年份,需要施肥3次。第一次为“换叶发鞭肥”,时间在4~6月份,用沟施,一般每亩用量在70~80kg左右,其中尿素35~40kg、过磷酸钙30~35kg、氯化钾5kg,氮、磷、钾配合使用;第二次为“催芽肥”,时间在8~9月份,有利于冬笋发笋数量的增加,用撒施,一般每亩用量在10~15kg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1∶1;第三次为“孕笋肥”,时间在11~12月份,用撒施,以牛栏肥、鸡粪肥为好,提高土温有利于早出冬笋,一般每亩用量在1000kg左右。
3.2.2 “春笋大年、冬笋小年”年份,需要施肥2次。第一次为“发笋肥”,时间在3~4月份,在春笋采挖后的笋穴里施0.05kg尿素。因为在发笋后消耗了大量的养分,造成营养不足,穴施可以提高发笋增加产量,并减少败笋率;第二次为“长竹发鞭肥”,时间在5~6月份,新竹开枝发叶进入了生长期,需要及时补充营养。采用沟施和根施,一般每亩用量在30~40kg左右,其中尿素15~20kg、过磷酸钙12~17kg、氯化钾3kg。
4 水分管理
竹笋生长需要湿润的气候,但在多雨季节土壤水分过多,又会造成笋芽发黑致死,而在7~9月份的行鞭和笋芽分化期,往往又会遭到干旱气候,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和浇水[2]。
4.1 涝时管理
在遇长时期雨水天气后,由于土壤水分过多,造成通气不良,会会造成笋芽发黑致死,甚至竹鞭腐烂。因此,要对水平位较高的平地或山坳地带,要及时开沟排水,便于透气透水,使地下鞭呼吸代谢正常,利于发鞭发笋。
4.2 旱时管理
利用山地自然水源为主,人工提水为辅。通过建蓄水池等方法蓄水浇灌,或利用灌溉设施抽水机等进行灌溉。在连续出现25~30天干旱时,采用浇灌或喷灌一次性浇透。一般黄红壤土用水每亩在12000~15000kg,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稻草覆盖,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5 竹林地覆盖
覆盖栽培就是利用微生物繁殖、分解和发酵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增温,从而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笋芽分化成长[5]。通过对竹林地覆盖来改变制约竹笋产量的3个因子:温度、水分和养分[4],提高发笋率及增加冬笋产量。开展覆盖培育要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沛、土层深厚的竹林地。
5.1 覆盖方法
一般覆盖材料采用稻草和砻糠[4]。在竹林地经浇水后铺上厚度为20cm的干稻草,再在稻草上浇水,以用手挤压至稻草不出水但手上有水印为准;之后在稻草上铺厚度15cm的砻糠。一般每亩用量砻糠为4000kg左右,稻草为1500kg左右。
5.2 覆盖时间
一般情况下,毛竹冬笋需要覆盖50~60天,才可以达到增加冬笋数量和产量的目的。因此,在选择开始覆盖的时间应该要与采挖冬笋的时间相结合。根据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冬笋市场往往是春节前后价格最高、销路最好,因此,覆盖时间应该定在春节前70~80天左右为最佳。
6 科学采挖
竹林经营户长期以来基本上都采用追鞭挖掘的方式进行采挖,从长远来看,追鞭挖掘不仅损伤竹鞭和鞭根,而且还损伤鞭芽和笋芽[6]。因此,对冬笋进行科学的采挖以形成良好的竹林生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6.1 定穴采挖法
该方法是将露头或微出地面的冬笋和同一母鞭上生长过多的冬笋,以及在孕笋竹周围有泥块松动或裂开进行开穴采挖。采挖后,要覆土填平,保护未被采挖的冬笋继续生长和促进笋芽分化,再发新笋。
6.2 控制采挖法
该方法是只采挖竹林内部的笋,不挖掘林缘笋和林中空地的边缘笋[8]。
6.3 全垦采挖法
该方法是对经营程度较高的笋用林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适用于覆盖竹林地。在采挖时节里采取下坡往上坡挖掘的方式,一次性将竹林地上进行深翻全部挖完冬笋。
6.4 小年不采挖或少挖
该方法目的是利于留笋养竹,使竹林逐步成为稳定高产。
[1] 吕锦水,徐天喜.毛竹林地垦复有利于增产增收[J].中国林业,2006(7):38.
[2] 楼枝春,刘先富,朱伟龙.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2(3):3-4.
[3] 傅秋华,潘心禾,王瑞亮.丽水笋用竹林经营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24.
[4] 何奇江,汪奎宏,翁甫金.毛竹笋用林冬笋覆盖试验初报[J].竹子研究汇刊,2002,21(2):28-31.
[5] 余全胜.雷竹覆盖促成早出笋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2004,11:9.
[6] 陆媛媛,周紫球.毛竹冬笋生长特点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1,1:60-63.
[7] 周建青,张少华,何盛林.森林食品—冬笋生产主要技术环节[J].中国林副特产,2007(2):50-51.
[8] 童颖国,杨益高,陈建法.竹笋两用山的冬笋挖掘和科学施肥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