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模式

2013-01-26梅金姣廖晓春九江学院护理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亲缘居家养老

梅金姣 朱 红 廖晓春 (九江学院护理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我国传统养老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由家庭提供。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000年的独生子女数量超过了1亿。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正以每年百万计的规模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他们组成的新家庭生活和工作模式就是所谓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家庭成员为祖父母代的四个老人,独生子女父母代的一对夫妻和独生子女代的一个孩子〔1〕。独生子女的新生代已经无法履行传统家庭养老的职能,老年人的家庭养护功能明显减弱,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1 现行养老模式的困惑

1.1 机构养老成本过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时期,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而“十二五”规划我国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每千老年人口达到30张各类机构养老床位数,这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来讲只能是杯水车薪。而根据民政部门的测算,建设一个具有基本养老保障功能的养老机构,初期固定资产投入最小为5万元/张(床位),而更高要求的医疗保障设施约最少需10万元/张,同时土地成本、运作成本及其他费用还要依赖更多投入〔2〕。

机构养老还割断被养老人与家人的“共存”联系及情感诉求互动空间,让老人远离家庭及社区,不利老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子女经常性的探视,增加了子女探视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进而增加了子女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完全机构养老无论从国民的养老思想意识,还是从国家的财力物力来说都不符合目前的中国国情,“十二五”社会养老规划“9073”格局,未来5年,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由此可见机构养老只能作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补充形式。

1.2 居家养老 家庭养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首选的养老模式。随着城市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造成的少子化,导致家庭功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少子高龄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已普遍造成家庭养老人力资源的不足及养老功能的弱化,使个人及家庭也同样难以承受“居家养老”的人力需求与经济能力的双重压力〔3〕。

1.3 社区养老 人们在考虑机构养老的不现实性,“居家养老”的某些局限性,尝试性地开展了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居家养老的延伸和依托,建立居家-社区一体化养老服务系统,这样可近距离地保持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相互补充及互动援助,方便家人、社区与被养老人之间的照料看护,体现居家养老特征,发挥社区服务优势,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但是,居家-社区一体化养老服务系统解决不了独居、空巢老人的寂寞,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如果要得到24 h全天候看护服务,照护成本很高,特别是在具有专业的老年护理劳动力匮乏的今天,很难实现〔4〕。

我国很多城市在小区建设时,均未考虑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及设施,在社区内很难找到能提供社区集中养老的全脱、半脱、日托的场所,在社区内相对规模供养老人不现实。

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成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心病。如何能够使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环境,又能为老年人提供医、学、乐、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家庭式亲情般生活和精神专业照护,已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2 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模式的构建

2.1 社区养老服务定义 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模式是指将有亲缘关系,包括亲戚(子女双方的父母以及他们的亲弟姐妹)、朋友、同学、同事等需要提供养老服务的老人,在老人们居住的社区或老人子女所在的社区内组成合作家庭(一般2~3户,4~6人为一合作单位,可称为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公寓)进行相对集中供养,由第三方社区或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照顾服务,合作成员之间不发生经济利益关系,彼此共同享受第三方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成员之间的养老需求由社区服务来解决,由社区核算和收取养老服务费用或由政府补助支付。

2.2 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模式的优势

2.2.1 离家不离社区,离家不离亲情 使老人不脱离原居住环境或子女而又能得到家庭般的温馨照料及精神慰藉,避免单户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与老人交流平台,为老人提供健康指导及精神慰藉,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式亲情般专业照护服务。几位相知的熟人住在一起彼此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坦诚相处,彼此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娱乐,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克服困难,能大大增加养老慰藉效应,避免老人孤独寂寞。

2.2.2 能大幅度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养老效率 据民政部统计,建一个能基本达到养老功能的养老院,首期投资最少每张床位5万元,如果配置条件好些的要达到8万,之后每张床位每月至少须补贴250元〔5〕。而在社区租用房屋建立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公寓,硬件投资主要是用于室内养老基本设施的配置上(居家式4~6人规模),费用每户不会超过6万元,而床位补贴每月人均250元,可用于公寓的房租绰绰有余。相比较该模式能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至少4~6倍,避免重复建设养老基地,节约国家大量土地和财力。

2.2.3 能最大效率地增加亲情探视密度 几个熟悉的家庭老人组合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儿女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商议错开探望亲人的时间,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天或隔天有人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聊天,做些可口的饭菜陪老人们吃饭,帮助他们做一些有利于亲情的事情,解除他们的寂寞与孤独,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有亲人的关怀和照顾。

3 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模式的实施

①呼吁政府及民政部门,将用于建设养老机构的软、硬件建设的投入资金,转向为支持社区建立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公寓房屋的租赁,添置公寓配套设施及提供专业养老服务上来。②国家要如同建立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一样,建立覆盖全国各社区的专业养老服务体系,培养稳定的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纳入民生工程。③经论证后尽快出台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模式的运行及服务标准。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公寓选择建设标准,包括社区规模、环境、选房面积、楼层,是否有电梯,公寓内配套设施要求等。服务及收费标准包括:不同状况的老人,不同标准(完全自理、介入、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等护理标准及要求)。④出台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公寓的相关法律条款,以便有法可依。⑤在制度和法律完善的条件下,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开办社区家庭亲缘式养老合作公寓。⑥建立国家养老监控服务平台,实施网络化管理,其安全纳入公安系统监控体系,其健康保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⑦建立社区家庭合作养老模式网络服务平台,设置网络养老接待中心,呼叫指挥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组成一整套完整的社区家庭合作养老模式服务系统。

1 李 宁.“四二一”家庭模式下的养老问题研究〔J〕.商业环境,2008;10:118.

2 佟鸣宇,陈晓东,张文然.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浅析〔J〕. 财经管理,2009;3:219.

3 王桂新.变化中的中国养老模式〔J〕.人民论坛,2008;223:26-7.

4 于红梅.对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92-3.

5 薛晓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模式探索〔J〕.江苏建材(综合评述),2011;1:47.

猜你喜欢

亲缘居家养老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养老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