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比较

2013-01-26戴月琴三亚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三亚572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检出率病灶脑梗死

张 猛 戴月琴 (三亚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 三亚 572000)

多发性脑梗死(MCI)以>60岁的老年男性多见,引起MCI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正确掌握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部位以及梗死严重程度等信息对治疗MCI以及患者的预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对脑梗死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最常用的方法即为MRI和CT检查。本文旨在通过比较MRI和CT检查方法对MCI患者的预防、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进行诊断的172例老年MCI患者,分别用MRI和CT两种方法检查,其中男124例,女48例;年龄60~73〔平均(64.4岁±8.3)〕岁。患者就诊均表现为明显的运动性、感觉性功能障碍、吐字不清以及偏瘫等症状〔2〕。入院后均进行常规CT检查,查出梗死病灶284个,其中基底节处病灶144个(50.7%),额叶处病灶34个(12.0%),颞叶处病灶 14个(4.9%),小脑处病灶 36个(12.7%)。再行MRI检查,梗死病灶516个,其中基底节处病灶292个(56.6%),额叶处的病灶72个(14.0%),脑干处的病灶58个(11.2%),顶叶处的病灶46个(8.9%),颞叶处的病灶28个(5.4%),小脑处的病灶20个(3.9%)。以MRI检查结果为准。

1.2 方法

1.2.1 颅脑MRI检查 患者行MRI扫描时所使用的机器为美国GE 1.5T超导性磁共振成像仪。进行快速扫描序列行SAGI位、TRNS位、CORO 位的 T1W1、T2W2加权图像,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做增强扫描。

1.2.2 颅脑CT检查 CT机使用的是美国GE公司双层或64层螺旋机器,基线为10 ml,矩阵运用512×512,层厚为10 mm,对病变区域进行薄层扫描,分别取5 mm、2 mm的层厚进行扫描,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做增强扫描。

1.2.3 回顾性分析 选择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同时对MRI、CT扫描后的图像进行分析,病灶面积的判断标准参照Paciaroni等的相关报道。分别记录MRI、CT检查出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所选时间以及病灶距离发病间隔等〔3,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χ2检验来表示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MRI和CI检查结果比较 MRI检查出小病灶182例(100%)、大病灶 334例(100%);CT检查小病灶 78例(42.9%),大病灶206例(61.7%),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 <0.05)。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大小以及检出时间的情况比较 经MRI检查检出的病灶距离其发病的时间〔(0.6±0.3)d〕和CT组〔(1.5±0.4)d〕相比明显缩短;但是MRI检查所需的平均时间〔(19.5±7.2)min〕与 CT组〔(8.9±3.1)min〕相比明显较长(P<0.05)。MRI组检查的病灶〔(8.6±2.6)mm〕明显小于CT组的〔(10.7±3.8)mm〕(P<0.05)。

3 讨论

MCI多见于老年患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相对较高。早期进行检查同时明确诊断并制定有效治疗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5〕。虽然大部分MCI患者可根据诱因、神经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做初步判断,但是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延误诊治最佳时间。由此可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为每个患者制定最适合其自身的最佳治疗方案,帮助其进行功能恢复训练,这是就需要进行MRI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6〕。

本研究结果表明,MRI检查对MCI尤其是多发的小病灶检出率相对较高〔7〕。并能更加清晰的将脑梗死病灶显示出来。MRI的优点:(1)检出率较高,能检查出CT所显示所有病灶的同时还显示出了CT没有显示出的病灶〔7〕。(2)检查出的病灶距离梗死发生的时间间隔明显比CT检查出病灶距离梗死发生的时间间隔短。(3)可将脑干区域以及后额窝病灶清晰的显示出来,不受骨伪影的干扰,可显示出直径<2 mm的病灶。(4)不需要加强造影,可以避免应用碘油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8〕。

MRI对诊断MCI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主要因为MRI可对脑细胞核的氢元素与脑细胞共振组成图像,可将脑细胞的活动清晰的显示出来。在患者出现梗死灶的早期即可定位梗死灶同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损伤〔8〕。MRI检查在患者出现梗死的24~72 h内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这就说明MRI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确定病灶的部位。并可在发生梗死的2 h内发现脑细胞性水肿,同时还可以在出血性脑梗死的亚急性期出现T1加权信号异常,然而CT检出病灶多是在脑梗死症状出现的24 h后,这表明MRI可对急性发作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降低对患者的损伤程度〔9,11~13〕。另外,MRI的 T2 加权像对水聚集有高度敏感性,能够将梗死引起的脑水肿以及组织内水分变化显示出来,而CT则不能显示出水分的变化,因此CT需要更长的检测时间,增加患者的危险〔10〕。MRI不但可以进行 T1、T2加权图像,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成像,这样能增加脑梗死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MRI在对老年MCI进行诊断时,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因而,虽然CT已经广泛应用于MCI的检查中,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MRI检查〔13〕。但是,MRI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梗死区域的初步判断,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1 邢 婕,高 杨,李祝芬,等.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651-2.

2 施光锜,熊端华,林 巧,等.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及CT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43-4.

3 宋洪波,樊文萍,彭广军,等.脑梗死发生部位与进展性卒中的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34(06):29-30.

4 何约明,林一苹,邱庆南.结核性脑膜炎脑电图联合颅脑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探讨(附45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18(1):112-4.

5 张祯铭,杨海山.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47-8.

6 张 强,杨明飞.颅脑损伤后血清皮质醇变化及MRI改变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77-8.

7 张 华.桥脑梗死的临床与MRI〔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1):27-8.

8 史红媛,卢光明,田 迎.狼疮脑病初次发病的MRI表现与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12(2):171-4.

9 马 清,黄清玲,肖朝勇,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2):137-9.

10 刘玉品,梁长虹,刘 波.3.0T磁共振T2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梗死并发微小出血灶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6):999-1001.

11 陈茂豪,黄朝华,陈苏妹.急性脑梗死CT和MRI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212-3.

12 刘忠祥.多发性脑梗死痴呆临床与CT、MRI表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50-2.

13 翟瑞喜.CT与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44-5.

猜你喜欢

检出率病灶脑梗死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