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穴位注射护理技术在中风后遗症康复中的应用
2013-01-25林桂杏
林桂杏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浅谈穴位注射护理技术在中风后遗症康复中的应用
林桂杏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中风后遗症;穴位注射;护理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 (即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穴位注射疗法又称 “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既具有对腧穴的机械刺激作用,还增加了药物的化学作用。现将穴位注射护理技术在中风后遗症康复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穴位注射的适应症
中风后遗留很多后遗症,最常见的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即偏瘫。偏瘫患者不仅生活不能自理,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偏瘫是穴位注射的最主要适应症。有报道表明[1]使用红花注射液和654-2注射液给中风偏瘫患者患侧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穴进行穴位注射,并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此外,便秘[2]也是中风患者经常遇到的肠道问题。当肠道里的污浊排泄不顺畅时,分解的氨大量积累后容易被血液吸收,进而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还能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可以用通过在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以刺激经穴局部,增强患者的胃肠蠕动,以产生便意。再者,足内翻[3]是诸多后遗症其中之一,是患者在步行中步态异常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取患者阳陵泉、外丘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同时仍需结合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呃逆、关节疼痛、四肢拘挛、肢体感觉障碍、尿失禁等症状,都可以采用穴位注射的疗法,通过针刺的机械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穴位传导作用三者的有机结合,注射后可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使肢体或脏腑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 穴位注射的介入时间
对于中风后的病人来说,康复训练介入得越早,病人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在医学领域发达的国家,中风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已经成为共识。而我国在对中风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当中,过去一直认为脑卒中患者早期时应卧床静养,特别是脑出血的患者,因担心其过早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会加大再出血的可能性,所以早期时以治疗和常规护理为主,轻视了康复护理和训练。而实践证明[4]中风后早期开始的康复护理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机会很小,同时在超早期(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24~48h内)使用穴位注射疗法,对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注射药物的选用
中风的发生,风、火、痰是其主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因此穴位注射所选用的药物多为活血消瘀行气之类。如可以使用香丹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进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5]亦常用于临床,其不仅有利于脑卒中后病灶局部神经细胞的修复,而且有利于周围神经的功能维持。灯盏细辛注射液则可以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粘度的含量,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6]。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可选用丹参注射液在肩髃、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诸穴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疏经通络的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水肿、运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7]。中风时间较长以后,多出现肢体拘挛,以血不荣筋,痰瘀阻络为主。治疗当以养血荣筋为主,少佐活血通络药。此时应首选复方当归注射液[8],当归养血为主,少佐川芎、红花活血。另有研究证明[9],甲钴胺穴位注射 (内源性的辅酶B12)不仅有利于中风后偏侧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而且对提高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4 注射穴位的选取
穴位选择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在患肢辨证取穴,也可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患肢阳性反应点进行取穴。半身不遂的患者,在上肢常选取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等穴进行穴位注射,下肢常用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丘墟、解溪等穴。中风患者多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之体,加之病后肾阳不足,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尿失禁,可取关元、气海、中极、肾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穴位注射[10]。中风急性期可见呃逆症状,可取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和中降逆[11]。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取患侧三阴交、血海穴,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养血活血通络,共达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目的[12]。
5 穴位注射的常规方法及疗程
进行穴位注射时,穴位常规消毒,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护士取用5号针头,也可使用5.5~6号针头[13],注射时进针适当深度,可在穴位内提插,增强刺激,待有酸、麻、胀、重、痛针感后,回抽无血后,再缓慢注入适量药液。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数秒,以防出血及药液外溢,影响疗效。每天注射1次,一般10次为1个疗程。
6 穴位注射的常规护理
在穴位注射前应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14],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态度诚挚热情,关心同情患者的疾苦,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与穴位注射方法的作用和效果,消除患者各种顾虑,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冬季注意保暖,根据穴位分布位置采用指量取穴法选准穴位。严格无菌操作,注射手法要轻,边注射边观察患者的面色,避免患者因紧张而出现晕针现象。注射完毕,用干棉球按压针眼,不可着水,以防感染。注射后让患者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整洁,温度适宜,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鱼鸡蛋瘦肉等食物,忌辛辣油腻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7 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进行穴位注射,应注意以下几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穴位注射后局部通常有较明显的酸胀感,随后局部或更大范围有轻度不适感,一般1日后消失;注意注射药物是有效期、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一般注射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还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老人、体弱、敏感者,药液剂量应酌减。
8 小结
脑血管意外是我国的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如何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穴位注射是在药物原有的药性基础上,利用穴位特殊性和穴位的局部性,减少用药剂量而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既能直接将药物通过经脉系统来调整气血,调畅脉络,刺激穴位,起到针灸样作用,又能起到肌内注射一样的活血通络、营养神经的效果[15],也能加快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且穴位注射毒副作用小,操作方法容易掌握,疗效好。
[1]张媛媛,姚琴,郑晖.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4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82.
[2]岳志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护理治疗中风便秘60例临床观察 [J].中医药导报,2011,17(2):87-88.
[3]任中万,梁廷营,李玉珍.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37-38.:
[4]盖海云,王晓青,聂亚娥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2):159-160.
[5]茹群.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偏瘫120例[J].光明中医,2011,26(11):2279.
[6]郭毅坚,吴成翰.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中风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和肢体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2,27(7):1385-1389.
[7]计静,陈建兰,姚憬等.丹参穴位注射结合气压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2):861-862.
[8]许继宗,乔宪春,石玉君.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拘挛4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20.
[9]陈彦柳,周开斌.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中风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5):123-124,129.
[10]潘穆之,易晓净,李园.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12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2):65-66.
[11]唐云华.胃复安穴位注射配合镇肝熄风汤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80-781.
[12]华雪君,徐舒畅,薛秀娟等.刺络拔罐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63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3):308-309.
[13]陈群,吕安妮.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28-29.
[14]黎倩平.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观察与护理 [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8-1169.
[15]姬素梅.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48例 [J].河南中医,2003,23(12):55.
R473.74
A
1007-8517(2013)11-0165-02
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