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2013-01-25郑鑫磊李庆兵
郑鑫磊李庆兵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郑鑫磊1李庆兵1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失眠;病因病机
失眠,中医称之为 “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现代中医多称之为 “不寐”,也称之为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 (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
1 中医失眠症病因病机研究
1.1 先秦时期 《内经》中把失眠称为 “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明确指出 “阳不入阴”是失眠症的总病机,“气血虚弱”是失眠症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导致失眠的外部条件;“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是治疗失眠的总则。
1.2 汉隋唐时期 东汉末年,张仲景将失眠称为 “不得眠”、“不得卧”,并创立了多首延用至今的名方,如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的黄连阿胶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酸枣仁汤等。
1.3 宋金元时期 祖国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治疗方剂日渐增多。在 《严氏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定立化痰清热、化痰镇惊、养心安神等治法,药用温胆汤、益荣汤、心丹、寿星丸等治疗。金代刘河间在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懊惯虚烦不得眠》篇中指出 “懊懊烦心,反复颠倒不得眠者,烦热佛郁于内而气于内而气不能宣通也,或胸满结痛,或烦、微汗出、虚烦者,栀子汤主之;或气少者,加甘草一钱;或呕者及初误以丸药下者,加生姜半两汗后烦躁不得眠,五苓散或凉膈散;口燥呻吟,错语不得眠,五苓散、黄连解毒汤;烦心者凉膈散”。元代朱震亨在 《丹溪手镜·不得眠卧三十七》篇说 “胃虚则不得眠。心虚则不得卧。汗吐下后不得眠,栀豉主之。日烦夜静,姜、附主之……不眠。少阴病,心烦不得眠,宜黄连阿胶汤。大热错语不眠,宜黄连解毒汤。下利而渴不眠,宜猪苓汤利其水。吐下后,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导其热”。
1.4 明清时代 如明代戴元礼在 《证治要诀》中独设“不寐”篇云:“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伤寒不寐,当于活人书中自惊悸以后诸证,亦可用温胆汤加或同金银煎竹茹,则随其寒热虚实而去取之,导痰汤加石菖蒲半钱尤治。张介宾在 《景岳全书·不寐》篇指出不寐分为 “无邪而不寐者”和 “有邪而不寐者”,并提出以 “养营养气”和“去其邪”为主治,随证采用 “半夏汤、三阴煎、补中益气汤、五福饮,七福饮,天王补心丹、归脾汤,寿脾煎。张璐于 《张氏医通》中云 “不寐有二。有病后虚弱,有年高人血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人不寐。虚者,六君子加枣仁。痰者,灵枢半夏汤。虚劳烦热不得眠,酸枣汤,或酸枣仁一两炒研,水煎绞取汁,下米二合煮糜,以生地五钱捣汁人,更煮过,时时服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竹叶石膏汤。水停心下不得眠,茯苓甘草汤。妇人肥盛多郁不得眠者吐之,从郁结痰火治。大抵胆气宜静,浊气痰火扰之则不眠,温胆汤,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三钱,炒枣仁一钱五分,立效。
2 现代中医研究
王睿[3]认为肝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肝藏血和肝主疏泄,两个生理功能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许红[4]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失眠患者多有急躁易怒、易激惹、心中烦乱不安等情志障碍,并且从肝论治失眠后症状有明显好转。黄晓辉等[5]认为肺的功能失调也可引起失眠,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神,亦可以间接通过影响肝、脾的功能而致心神不安或失养,最后导致失眠。此外,失眠症还与五神的病理改变及情志过极有密切关系[6]。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主要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其中尤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
3 讨论
上失眠病因病机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因此探讨失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基本病机,对于指导失眠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失眠病机总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卫属阳,营属阴,卫营不和就是阴阳不调。营卫又与心、肝、胆、脾、胃有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大胆推测营卫不和,是不是失眠的基本病机。是不是以后治疗失眠可以治疗营卫不和。
[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2]徐志鹏,陈文军,黎红华,等.失眠症的研究与治疗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51-153.
[3]王睿援.论中医肝与失眠的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52
[4]许红援.失眠症1018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附553猿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14-115.
[5]黄晓辉,张荣华.失眠的从肺论治[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20-721.
[6]齐向华.失眠症的中医理论基础及分析[J].新中医,2007,39(6):1-2.
R256.24
A
1007-8517(2013)11-0037-01
2013.03.20)
郑鑫磊(1987-),男,安徽人,201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