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蓝耳病的防治

2013-01-25郑文金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蓝耳耳病猪群

郑文金

(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昌 125300)

规模猪场蓝耳病的防治

郑文金

(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昌 125300)

蓝耳病是高热病频频发生的罪魁祸首,导致母猪流产、死胎、不孕,小猪呼吸道症状。此外,还可造成免疫抑制,导致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差,猪体抵抗力下降,出现猪瘟、伪狂犬、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喘气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流感和弓形体等的混合感染,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规模化猪场加强蓝耳病(PRRS)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 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 d,最长为37 d。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 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1.2 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1.3 亚临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2 防控策略

2.1 加强饲养管理

蓝耳病毒在环境中不稳定,对热、酸、碱敏感,对干燥尤其敏感。普通消毒剂、洗涤剂易将 PRRSV 灭活。在室温条件下,0.03%的氯仿可在10 min内完全灭活 PRRSV,0.0075%的碘或0.0063%的季铵化合物只需1 min。圈舍和交通工具的清洁、清洗、消毒和干燥有助于灭活蓝耳病毒。在猪场的日常管理中务必要着重加强消毒、干燥措施。

2.2 免疫程序恰当

有研究表明:经典蓝耳病毒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同时进入同一猪体后,其中,一个将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唯一能够繁殖的毒株,而另外的毒株则最终消失,并且两个毒株的差异越大,两者之间不相容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蓝耳病疫苗选择上要根据本场及周围场的发病情况而定。

2.3 定期抗体监控

对于生产稳定、蓝耳病抗体阴性猪场,可以不做蓝耳疫苗免疫。但是在当前频发蓝耳病的大环境下,这样做非常危险。如果是原种猪场在做足生物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不免,需要定期监控,随时关注猪群可能感染的情况。如果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不能有效保障,我们建议免疫蓝耳灭活疫苗。

对于生产稳定、蓝耳病阳性场,需要对种猪群进行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蓝耳抗体水平较高且一致时,可以不做免疫,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检测监控猪群健康状况;检测结果蓝耳抗体水平较低且一致时,是免疫疫苗的最佳时机,需要立即全群免疫蓝耳弱毒苗;检测结果蓝耳抗体水平高低不一致时,是极易感染的危险期,部分猪正面临感染的危险,要立即全群补免蓝耳弱毒苗,并且在15 d后加强免疫1次。

猜你喜欢

蓝耳耳病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瘟、猪蓝耳、猪伪狂犬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群中暑咋预防
阻断式PRRSV免疫抑制试验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