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地区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2013-01-25朱柳燕
朱柳燕
(江苏省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淮安 223001)
2013年以来,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猪肉价格下跌减轻了居民消费支出,同时抑制了物价总水平上涨。但生猪收购价的下跌会对生猪养殖造成影响,笔者深入农村及养殖大户走访调研,分析了养猪的市场走向。
1 养猪生产形势调研
1.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由于政策扶持推动发展,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良种补贴和标准化养殖场改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养殖气候不景气的情况下,起到了稳定了生猪生产作用。能繁母猪补贴资金,能繁母猪投保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在规定的时间内已全部发放到养殖户手中。
1.2 生猪价位持续走低
调查表明,春节以来,生猪收购价格持续走低。目前,淮安市生猪收购价为14.5元/kg,与春节前相比下跌1.5元/kg,跌幅约9.4%。据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的优惠政策后,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养殖户剧增,存栏量明显增加,导致各地生猪在春节前后集中出栏,春节过后猪肉消费量下降,市场基本面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1.3 饲料价格不断攀升
目前,玉米价格为2.7元/kg左右,与春节前2.6元/kg相比,上涨3.8%,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同时,豆粕及其他饲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饲料原料价格高位不降,并呈稳中有升趋势,养殖户普遍认为饲料价格仍有上涨趋势。
1.4 养殖利润越来越低
生猪价格的下滑,猪饲料价格上升,使生猪养殖利润越来越低。婺城区雅畈镇黄皮塘养殖场的负责人种猪场负责人说:“生猪价格达到15.0元/kg才够保本,以目前的生猪价格铁定要亏钱了。”自繁自养的规模户都在亏损经营,如果是外购仔猪或经营不好还会亏损更多。一些养殖户趁着市场低迷期,减少母猪的数量,对母猪进行轮换,调整猪群结构,尽量减少市场带来的风险。
1.5 疫病风险依然存在,防控任务加重
淮安畜禽饲养量大,流通量大,疫病传入传出的机率高,防控任务重、难度大。据调查,目前有些散养小区已经出现疫病的端倪,值得有关部门和养殖户的密切关注。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前景难测
2012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利润下滑,养殖户认为养猪“没钱赚”,影响了部分养殖户的积极性。市场风险较高,养殖户经营困难。目前,猪价下跌,但饲料价格是一路上扬,全国猪粮比已经跌至5.5∶1的中度亏损线,进入黄色预警区域。对于这个“亏本”的信号,养殖户普遍感到担忧,长期下去,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因为无法抵抗风险而退出,大型养殖场也难以维持,另外疫病的频繁发生也导致了养殖风险的加大,现在养殖国家补贴也较低,中小规模养殖户,特别是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由于担心目前养猪风险太大,许多散户未来将处于观望状态。
2.2 资金缺乏
2.2.1 资金投入 目前,有一部分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很高,想抓住这个机遇来调整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但由于贷款比较困难,资金短缺,心有余而力不足。
2.2.2 经销商挤占生产者的利润 由于养殖户资金周转困难向经销商赊欠饲料,赊欠的饲料要比自配料高出0.2~0.4元/kg。养殖户资金缺口大,贷款难。由于单头生猪利润下降,为获得更高的收益,部分养殖户有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但有相当一部分都受到了资金的限制,由于生猪生产风险高,生产周期长,成本回收较慢,银行、信用社贷款手续繁琐,且额度较低,只有5万元的小额贷款,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要,而且担保人难找,养殖户宁可保持现有规模或向亲朋好友借款,不愿意或不敢贷款。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养殖规模。规模化猪场建设补助和奖励政策门槛太高,中小规模养殖户得不到实惠。
2.3 利润分配不均
在生猪产业的链条中,利润分配极不合理,作为付出资金、劳动力最多、且承担风险较大的饲养环节,得益却是最少,按目前的猪价算,饲养肥猪基本无利可图,而贩卖1头肥猪获利30~50元,宰杀销售1头肥猪获利达到100元左右。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盈利且盈利最多的始终是猪肉经营者,而饲养者始终处于利益链最底层。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大致分为饲养环节、贩运环节、屠宰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等五大环节,当前饲养环节与其它环节相比利润仍然偏低,各环节利益分配相对失衡。本次调研,养殖户普遍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衡,一些养殖户反映现在普遍受小刀手控制,价格小刀手说了算,粮食有保护价,生猪没有保护价,春节期间,零售环节利润更高。
2.4 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显
特别养殖专业村和中小规模养殖户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据调查,虽然有政府补贴,但规模养殖户自建沼气池的比例不是很高。因此,实行生态养殖、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
2.5 能繁母猪保险赔付不及时
调查发现,有部分养殖户对能繁母猪保险赔付很不满意,保险公司在接到养殖户的告知电话后,不是行动迟缓就是干脆不去,养殖户怨言比较大,对其养殖积极性打击很大。
3 对策措施建议
3.1 合理利用生猪生产补贴政策
要充分把握市场规律和生猪生产的特点,在生猪市场供小于求、价位高、生产利润大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或取消补贴,出现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应对能繁母猪和优良种猪场种公猪进行补贴,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依靠政策激励推动生猪生产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等惠农政策;(2)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使用;(3)加快标准化规模场项目建设和生猪良种繁育项目的实施,利用生猪养殖低迷时期加快基础设施改扩建,强化发展基础。(4)及时解决能繁母猪保险赔付难的问题,让养殖户无后顾之忧。
3.2 坚定发展信心
引导养殖户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生猪生产的形势,树立发展信心。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信心确实比黄金都重要。养殖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此起彼伏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目前应该是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了,但根据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后期生猪价格将会呈现出回升的势头。
3.3 提高规模养猪场(户)准入门槛
土地、规划部门审批土地使用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畜牧部门严格审核动物防疫条件;环保部门从环境污染治理入手严格把关,以扼制规模养猪发展过快的势头。
建立生猪生产监测和市场预警机制。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生猪和饲料价格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及时了解和掌握生猪生产供需状态,对生猪生产进行及时的宏观预警预报和调控,以保护绝大多数养猪农户利益,促进生猪生产及市场协调、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3.4 成立生猪养殖合作社
由于平度市目前的生猪养殖还存在着不少的中小规模养殖户,资金、技术、人力各方面均较为薄弱。对这部分养殖户,可组成合作社,以规模促效益。通过合作社这种方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生产,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3.5 尽快落实银企对接、解决生猪生产贷款难问题
生猪生产是一个高风险的弱势产业,广大农户融资渠道少,担保难,长期以来养殖企业种猪、猪舍等不能用来做抵押的状况依然存在,养殖者无法从银行贷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资金问题已成为困扰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的“瓶颈”。建议在尽快落实银企对接、解决生猪生产贷款难问题,为生猪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6 积极改变饲养方式,依靠节本增效提升养殖效益
疫病的威胁、市场行情的异常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始终困扰着生猪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只有转变观念、改变现状,才能全面提升畜禽养殖经济效益。一是转变观念,加速专业组、专业村及专业小区建设,规范管理、完善配套、生态环保,最终形成规模,打造品牌,占领市场,提升生猪生产效益;二是坚持自繁自养,实施全进全出,减少外来疫病感染和扩散传播;三是强化程序免疫和疫情监测,降低畜禽病死率;四是高度重视青绿优质饲料的添加,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3.7 推广生态环保养猪,促进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生猪生产科学发展的长远之计和根本之策。生态环保养猪法是转变生产方式一项养猪新技术。在今后的生猪生产中只有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才能有效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3.8 建议国家实行像对粮食生产那样的生猪保护价
政府在生猪生产低谷时,对生猪实行最低保护价格,从而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1]朱建国,夏圣荣 .金湖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J].中国农业科技,2013,(6):86-87.
[2]秦少梅,朱建国.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和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1):7-8.
[3]朱建国,王剑,顾学珠.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J].畜禽业,2011,(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