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2013-01-24郑莉莉
郑莉莉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儿科疾病, 其发病原因复杂, 可能与细菌侵袭、病毒感染、喂养不当以及受凉等多病原、多因素有关, 表现为大便性状异常和大便次数增多, 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痛、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作者总结58例小儿腹泻措施,分析护理干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58例小儿腹泻患儿, 经采集病史、临床表现、大便性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 符合杨锡强等著[2]《儿科学》中关于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5例, 女23例;月龄3~34个月, 平均(16.8±2.8)个月;大便4~10次/d, 平均(6.4±1.7)次/d;发热(腋温>37.5℃)29例;轻度脱水41例,中度脱水11例, 中度脱水6例。所有患儿表现为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
1. 2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积极治疗措施, 包括继续进食、合理调配饮食、给予足够液体以预防脱水、口服液体盐以改善脱水、静脉补液、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钙和低镁、适量补钾、蒙脱石散剂止泻、乳酸杆菌改善肠道微生态缓解等措施, 根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给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配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常规护理、预防感染护理、膳食护理、脱水及呕吐护理、输液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
2 结果
58例小儿腹泻患儿经系统治疗和护理干预后, 46例患儿治愈(经48 h治疗后, 腹泻次数≤2次/d,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全身腹泻、脱水、精神萎靡等症状完全消失), 12例患儿有效(经72 h治疗后, 腹泻次数≤3次/d, 大便性状明显好转, 水分减少, 且全身腹泻、脱水、精神萎靡等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率100%。
3 讨论
3. 1 儿科常规护理 入院后, 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密切观察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变化,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 精神状态变化和遵医嘱执行情况。及时更换被褥和贴身衣物,定时测量体重, 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和精神异常, 及时告知医生。
3. 2 预防感染 尽量将患儿分病房治疗, 定时对患儿被污染的衣物和被褥进行消毒处理, 适当将病房通风换气, 保证患儿食具、衣物和尿布专用, 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3. 3 膳食护理 继续母乳喂养, 鼓励进食, 对于人工喂养月龄在6个月以内者可给予日常稀粥、烂饭以及面条等影视,或者给予一些新鲜水果汁, 避免食物消化不良;对于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患儿可禁食5 h左右, 可适当口服温开水, 禁食后可恢复正常饮食。腹泻停止后可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日加餐1次以完成追赶成长。
3. 4 脱水及呕吐护理 遵医嘱给予补充液体, 对于轻中度脱水而无呕吐患者给予口服液体盐, 若持续、频繁、大量腹泻,或严重频繁呕吐, 或液体盐服用量不足则可能提示口服补液失败, 根据病情需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中重度脱水患儿要根据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以及生理维持量而决定第一个24 h补充液体总量。必要情况下, 可根据病情需要用生理盐水加思密达保留灌肠。
3. 5 输液护理 患儿月龄小、血管细, 腹泻后患儿血管内血液失水而干瘪, 穿刺时极易刺穿。因此, 输液护理应保持以下原则。①妥善固定:嘱咐家长在穿刺时固定四肢, 穿刺成功后, 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穿刺部位以免渗液。②液体定量:根据脱水程度补充液体总量, 重度脱水按照120~150 ml/kg补充液体, 重度脱水按照150~180 ml/kg补充液体。③定性补液:对于低渗性脱水患儿用等张或张2/3溶液, 对于等渗性脱水患儿用2/3或1/2张溶液, 高渗性脱水患儿给予1/3或1/5溶液。④定速补液:低渗性脱水患儿滴速稍快, 高渗性脱水患儿滴速稍慢, 补液过程中根据患儿病情变化调整滴速。⑤补液观察:补液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儿前囟、眼窝凹陷、尿量以及皮肤弹性情况。
3. 6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穿刺部位、会阴部以及肛周皮肤清洁, 预防臀红和肛周破损, 一旦发现患儿臀红或肛周破损,可用少量七厘散爽肤, 局部发红渗出或潜在溃疡者可采用烤灯、理疗等措施, 促进创面干燥愈合。
综上所述, 常规护理、预防感染护理、膳食护理、脱水及呕吐护理、输液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能够保障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阻止疾病进一步加重和促进患儿早期康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薛辛东. 儿科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50-258.
[2] 杨锡强, 易著文. 儿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6.
[3] 谢叶玲, 黄燕玲, 陆雅, 等.精细护理模式在小儿腹泻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