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抗-HCV、HCV-RNA与ALT检测结果分析
2013-01-24段全辉
段全辉
(云南省曲靖市中心血站,云南 曲靖 655000)
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抗-HCV、HCV-RNA与ALT检测结果分析
段全辉
(云南省曲靖市中心血站,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HCV-RNA与ALT的检测结果,控制丙型肝炎经输血途径传播,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我站采集的献血者58621例次的血液样本进行抗-HCV、HCV-RNA与ALT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检测抗-HCV阳性率为1.784%(1046/58621)。抗-HCV阳性1046例次中,男性阳性率为2.081%(759/36458),女性阳性率为1.295%(287/22163)。首次献血者阳性率为4.049%(804/19856),非首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624%(242/38765)。不同性别、首次与非首次献血的抗-HCV阳性率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中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841例次,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15例,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205例。HCV-RNA的阳性率为1.460%(856/58621)。856例次HCVRNA阳性者中ALT异常率56.308%。结论单纯使用抗-HCV或HCV-RNA检测诊断HCV感染均有其局限性,采用同时检测抗-HCV与HCV-RNA指标可有效提高献血者HCV感染的检出率。
丙型肝炎;无偿献血;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丙氨酸转氨酶(ALT)
丙型肝炎可由体液和血液传播,约占输血传播肝炎的70%,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也是造成慢性肝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7亿人感染了HCV[2]。HCV急性感染后易慢性化而发展为慢性肝炎,20%~30%的慢性肝炎患者又会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又有约1%~4%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3]。HCV感染多见于临床输血途径、经破损皮肤与黏膜的传播。为了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结果,控制丙型肝炎经输血途径传播,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本文对我站采集的献血者58621例次的血液样本进行抗-HCV、HCV-RNA与ALT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云南省曲靖市中心血站接受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男36458例次,女22163例次,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27.9±8.3)岁。其中,首次献血19856例次,非首次献血38765例次。18~25岁16530例次,26~35岁20534例次,36~45岁14534例次,46~54岁7023例次。
1.2 试剂与仪器
抗-HCV检测试剂盒(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HCV-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ALT定量检测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Light-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德国Roche公司);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FAME16/20、FAME24/20);全自动加样器(TECANRSP100/4、TECANRSP150/8);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测试剂,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操作。
1.3 检测方法
血液取样3~5mL,分离血清待检。抗-HCV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HCV-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采用改良赖氏法检测ALT。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规定的标准判定结果[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抗-HCV的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共检测出抗-HCV阳性1046例次,阳性率为1.784%。抗-HCV阳性1046例次中,男759例次,男性阳性率为2.081%(759/36458);女287例次,女性阳性率为1.295%(287/22163)。首次献血者检出抗-HCV阳性804例次,阳性率为4.049%(804/19856),非首次献血者检出抗-HCV阳性242例次,阳性率为0.624%(242/38765)。不同性别、首次与非首次献血的抗-HCV阳性率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抗-HCV、HCV-RNA与ALT检测结果的关系
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中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841例次,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15例,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205例。HCV-RNA的阳性率为1.460%(856/58621)。856例次HCV-RNA阳性者中有482例次的ALT检测结果异常,异常率56.308%。
3 讨 论
抗-HCV与HCV-RNA均为诊断HCV感染的病原学指标,抗-HCV可间接地反映出HCV感染与既往感染情况,但是HCV-RNA是HCV感染的直接指标,因此HCV-RNA才是诊断HCV血症的最佳标准[5]。本文结果显示抗-HCV阳性1046例次而HCV-RNA阳性856例次,说明抗-HCV与HCV-R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205例,这是因为这些献血者正处于HCV感染的恢复期,或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减弱、停止,其血液中的HCVRNA含量很低难以检测甚至HCV-RNA已经消失,但此时抗-HCV仍存在于血液中[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15例,这是由于这些献血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处于HCV感染的窗口期,其血液中尚未产生抗-HCV或产生的抗-HCV含量很低难以检测[7]。因此,单纯使用抗-HCV或HCV-RNA检测诊断HCV感染均有其局限性,采用同时检测抗-HCV与HCV-RNA指标可有效提高献血者HCV感染的检出率。
[1] 吕玮,戴懿,邱志峰,等.经血液(非静脉吸毒者)和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HBV和HCV感染的现状[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9,27(3)∶147-151.
[2] 胡立功,操奇深,徐曲明.1999~2006年马鞍山市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2)∶161.
[3] 王平,翟春玺,王丽君.输血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19)∶24.
[4]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检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20-626.
[5] 宋雪珍,宋雪梅,刘晓丹,等.HCV-RNA和抗-HCV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041-2042.
[6] 梁华钦,王敏,黎世杰,等.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CV阳性人群的比较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49-451.
[7] 姚海云,房桂青,韩雪莹.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定量与抗-HCV检测效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535-536.
R512.6+3
B
1671-8194(2013)13-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