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3-01-24冯建莉
冯建莉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冯建莉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方法 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应用到 150 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使患者掌握必要的自我保健方法,进行有规律、适宜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日三餐合理搭配。通过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护理满意度评价患者的心理干预结果,通过跟踪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护理满意度衡量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通过在护理工作中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法的开展,患者整体血压水平 SBP 下降了 9 ~ 12mmHg,DBP 下降了 5 ~ 7mmHg(1mmHg=0.133kPa),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为 99%,2 年内再次住院率为 3%,较之前有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最终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实践证明,护理措施可行,康复指导对策有效,减轻了患者焦虑的情绪,提高了服药依从性。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高血压;护理;应用
高血压一般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它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发心脏、脑、血管和肾脏等多个器官功能紊乱或发生器质性改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原因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近年研究发现,环境中缺乏负离子也是发生高血压的重要机制,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发生高血压的概率明显提高[1-6]。
高血压是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我国人民的患病率逐年提高,它也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危害生命的主要杀手,发病患者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
因为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造成的伤害却很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减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服用药物容易导致心理焦虑紧张,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会为治疗带来积极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0例,入选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全部病例符合WHO/ZSH及我国新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除外;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范围为23~80岁,平均60.9岁;病程范围5个月~20年,平均7.5年;患者并发症中,合并糖尿病者33例,脑血管病者20例,冠心病者15例,高血压心脏病者19例,高血压危象者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者7例;受教育水平中,初中、中专及以下者80例,大专、大学及以上者61例,文盲9例。
1.2 高血压病因及临床表现
①病因: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本文探讨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继发性高血压一般在特定的其他疾病病因解除后自行好转,其护理方法与本文所述有较大差别。高血压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遗传方面,它是一个多基因遗传的典型例子。不论是否遗传,很多高血压患者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病,这些环境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熬夜、高钠高脂饮食等),精神焦虑、压力大,肥胖等。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与人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紧张易怒的情绪状态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控制和预后。②临床表现:经仔细观察分析病例,总结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后脑部头疼,恶心,频繁的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是高血压恶化的重要信号;突然起立或蹲下时易感受到头胀、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常发生在手指和脚趾,活动不灵活;失眠且易惊醒;气短心悸。严重时可并发危害较大的疾病: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与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配合应用,提高护理效果。对于高血压这种心身疾病,患者多数有紧张焦虑、情绪不稳、猜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更为重要。①在基础护理之外的时间,去患者病房进行小范围交流。了解患者对社交的心理需求;讲解所处的医疗环境,熟悉医护人员和住院规则;了解患者性格特点,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患者协调和亲人的关系,与其家属交流,获得他们对患者的心理支持。②若发现问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充分理解和同情患者,建立相互信任,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③创造尽可能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区清洁、整齐,令人赏心悦目,空气清新,令人呼吸畅快,温度适宜恒定,增强病区的生活气息,温馨舒适。可在适当区域安装电视或其他娱乐设施,但娱乐内容应以安静为主,避免情绪激动。④对患者采取鼓励为主的对话方式,告知患者只要配合治疗,完全可以使血压稳定,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3.2 健康教育
①通过合理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贯穿讲解高血压相关医疗知识,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很重要,并树立与之抗争的信心。②由于血压的波动性,需要非同日多次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教会患者测量自我血压,鼓励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自测,有助于评估药物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还可灵活选择测量时间,简便易行。③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进行兴趣活动,如练书法、听音乐、打太极,进行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活动,消除不良情绪,愉悦身心。④可适当介绍些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改良生活习惯,而且使患者关注自身健康,并获取心理安慰。
2 结 果
本组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压都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血压,经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增强,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按时服药,情绪舒缓,交流增多,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善。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为99%,2年内再次住院率为3%,较之前有明显降低。
3 小 结
高血压疾病在我国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很高,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和危害程度逐渐提高。通过统计本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发现高血压有向着年轻化发病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油炸食品、快餐、肉类等高热能食品在餐座上占据半壁江山,这是威胁健康的一大因素。可喜的是,进来通过健康教育,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饮食逐渐受到重视。年轻人习惯于熬夜,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现代社会高度紧张,都使高血压发病年龄提前。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惠及患者自身,通过人际关系,这些健康知识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如自测血压就可以使很多人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及时采取就医措施。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情绪状态,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容易紧张焦虑、猜疑,自我减压能力较差,可见情绪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不良情绪会引发或加重血压升高的水平,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血压升高也能影响到患者的情绪,陷入恶性循环。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干预措施,热情、细心,充分交流,提供给患者温馨的病区生活,让他们在住院期间学会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当然,这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汗水,也会占用很大的时间,但是治疗效果最后会证明这样的效率更高。因此,护理工作者应提高对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护理高血压患者的重视,应用先进知识为这一心身疾病的治疗做贡献。
[1]刘红霞,温奇观,江桂连.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1):55-56.
[2]张琦.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80.
[3]刘艳.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0, 10(4):33.
[4]朱翔.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9(8):50.
[5]吴桂芬.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1,22(2):20-22.
[6]赵善娣,吕蓓,邓卫玲.健康教育护理对高血压病人影响的观察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4):15-17.
R473.5
:B
:1671-8194(2013)03-02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