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2013-01-24杨岚
杨 岚
四川省宣汉县中医院,四川 宣汉 636150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杨 岚
四川省宣汉县中医院,四川 宣汉 636150
总结5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根据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对患者实施严密病情观察,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肾功能,及早发现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做好心理护理、中药护理和产科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重视饮食调护,从而提高了治愈率,保障了母婴生命安全。
妊娠;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护理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合并症,虽不常见,但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外科急腹症合并妊娠死亡率首位因素[1]。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经采取中西医结合等保守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5例,年龄23~35岁,初产妇3例,经产妇2例,孕龄32~39周。均有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疼痛向腰背部及左肩部放射,其中1例伴剧烈呕吐及腹胀,2例伴发热,体温平均38.2℃。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提出的诊断及分级标准[2],其中轻型4例,重型1例。
1.2 治疗方法 均采取非手术治疗,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活性、抗感染、静脉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管喂或灌肠注入(中药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佐以疏肝治疗为主,方用清胰汤加减)。
2 结果
本组5例,1例合并重型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因胎儿宫内窘迫行急诊剖宫产术,术后转ICU病房,其余3例行剖宫产术,1例自然分勉,均痊愈出院,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特点,患者本身情绪波动较大,再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除了自身的不适,还担心疾病的预后及胎儿的健康情况,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我们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语言沟通,讲解有关疾病治疗和康复知识,强调心理自我调节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产前医生会选择使用既有效又对胎儿危害小的药物,产后一般不主张母乳喂养,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色泽及弹性的变化,特别注意腰部皮肤有无青紫色瘀斑,脐周皮肤有无蓝色改变,观察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量,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有无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等情况。胰腺炎的炎性渗液可激惹子宫收缩引起腹痛,因此注意区分是胰腺炎所致的腹痛或是其他原因导致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严重者予以重症监护,氧气吸入,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休克先兆,若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时监测血尿淀粉酶、血液生化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肾功能及每小时尿量,及时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3.3 产科护理
3.3.1 宫缩与胎心的观察 因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时易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胎盘血液灌流下降,同时腹腔炎性渗液刺激子宫导致肌水肿,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的营养和氧气交换发生障碍而出现胎儿宫内窘迫[3]。因此患者宜左侧卧位,上半身抬高30°,不仅可以改善胎盘的血液循环,而且还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加强胎儿监护,严密观察宫缩的频率、强度及胎心音改变,观察阴道流血、流液情况,必要时胎心电子监护。有先兆早产者给予保胎治疗,遵医嘱应用硫酸镁抑制宫缩时,严格控制滴速,一般维持在1g/h,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尿量的变化,注意膝反射是否存在,并将10%葡萄糖酸钙置于患者床旁以备急救。做好分勉及新生儿的抢救准备工作。
3.3.2 产褥期护理 产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产后出血[4],故产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恶露的量、色及性状,每次观察均应按压宫底,及时排空膀胱,警惕产后大出血。剖宫产术后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做好会阴护理及乳房护理。帮助患者尽早退乳,告知不排空乳房。如乳房胀痛明显,用芒硝250g分装于两个布袋内,敷于两乳房并抱扎,湿硬时更换,必要时遵医嘱肌内注射乙烯雌酚。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及交流,协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4 中药治疗的护理 中药采用益、活、清、下的法则。一般认为,孕期因恐伤胎元而不宜选用下法,但文献报道在中病即止、选药谨慎的原则下合理使用下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药[5]。中药宜浓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现象,故用药后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颜色、量及气味的改变,以及腹部症状缓解情况,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皮肤,擦干后涂上紫草油保护肛周,防肛周发红、糜烂。
3.4.1 管喂中药:行胃肠减压者应管喂中药,量约50~100ml/次,药液需温热至38~40℃,4~6次/d。注药前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注入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恶心、呕吐。注药后将胃管夹管2h再行胃肠减压,管喂至试着带管自服中药2~3次,无呕吐、腹胀后,即可拔管,给予口服。
3.4.2 中药灌肠 对于肠麻痹严重而呕吐频繁,腹胀较重者给予中药200ml高位保留灌肠,选择较细的肛管,肛管插入20~25 cm,灌入速度要慢,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h以上,灌肠2~3次/d。灌肠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若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腹痛、腹胀加剧等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5 加强基础护理 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以降低代谢及胰腺、胃肠的分泌,增加脏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对疼痛剧烈患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按摩背部,增加舒适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协助患者定时翻、拍背,活动下肢,指导并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加强口腔护理,以预防压疮、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口腔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6 饮食指导 饮食是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关键。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以取得其配合。为了使胰液分泌减少,减轻胰腺负担,保护已受损的胰腺,急性期要求绝对禁食,并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禁食期间外周静脉补充营养,如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以满足母胎营养需要。病情稳定后,无腹痛、腹胀、呕吐,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一般先给予温开水,如无腹胀、呕吐,再给予清淡流质如米汤、稀藕粉、果汁、菜汤等,随胃肠功能的逐渐恢复,可改为半流质如稀饭、面糊等,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糖,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切不可暴饮暴食。绝对禁酒,忌食辛辣肥腻之品,防止此病复发。
4 小结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不仅将导致患者的胰腺本身病变,而且还将影响妊娠进展和胎儿的生长,从而增加了母婴的围产期死亡率[6]。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以晚期多见,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本病的生理及病理变化,重视早期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产科处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减轻患者腹痛、腹胀和腹肌紧张,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同时它可以极大地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胰酶的激活,从而控制胰腺炎的发展[7]。根据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对患者实施严密病情观察,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肾功能,及早发现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中药护理和产科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重视饮食调护,提高了治愈率,从而保障了母婴生命安全。
[1]李力.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6):324-326.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
[3]陶政,强阿兴,贡桂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J].山东医药,2004,44(24):30-31.
[4]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璘倩,黎贵湘,程桂兰.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06):517-519.
[6]晋云,陈训如.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诊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08):568-570.
[7]张锦程,郑军.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04):489-490.
R473.71
A
1007-8517(2013)01-0115-02
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