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3-01-24高林芳
高林芳
云南省红河县人民医院内科,云南 红河 654400
复方丹参滴丸是在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工艺改革研制而成的高效速效中药剂型,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我们对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住院确诊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复方丹参滴丸组35例,对照组31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 (58±4.2)岁;病程1周~21天;初发劳力型心绞痛7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3例,自发型心绞痛1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 (56±5.6)岁,病程1周~23天;初发劳力型心绞痛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4例,自发型心绞痛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等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 (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0粒/次,3次/天,连用20天,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周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1次,记录血压、心率3次,取3次平均值为本周的血压及心率,治疗前及治疗后各做动态心电图1次,观察心肌缺血时ST-T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并于治疗前后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流变各1次,并记录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5%为显著,减少50%以上为有效,低于50%或发展成急性心梗为无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发病时缺血的ST段改善≥50%或T波转为直立为有效,ST段改善<50%为无效。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2.2 临床疗效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1)。对照组经常规治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临床治疗比较: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31例 (88.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23例 (74.2%),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有效例数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3 心电图改善情况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经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有效30例 (85.7%),无效5例 (14.3%),对照组有效20例 (64.50%),无效11例 (35.5%)。两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心电图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4 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治疗组治疗前全血粘度 (高切):9.18±4.10,全血粘度 (低切):17.31±4.12,血浆粘度:3.23±0.82,治疗后分别为5.02±1.09、10.48±3.20、1.98±0.89。对照组治疗前全血粘度 (高切):9.08±3.26,全血粘度 (低切):16.89±3.12,血浆粘度:3.09±0.56,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7.23±4.01、12.93±4.52、2.81±0.47,两组间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比较用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5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发生头痛、头胀,3例发生面红灼热,对照组有1例发生头痛,2例发生头晕,2例发生面红灼热,经减少硝酸酯类用量后两组患者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未中断治疗。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具有严重后果的临床症候群,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因斑块破裂、出血诱发的不完全或间断阻塞冠状动脉或冠状动脉痉挛,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常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而另一方面这类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为此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疗效。复方丹参滴丸中含丹参、三七、冰片成分,其中以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为主要成分。丹参具有活血通经、祛瘀养血作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止痛作用,故能扩张冠状动脉以及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本组观察显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7%,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提高,且对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且减少硝酸酯类药物剂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其不良反应主要与硝酸酯类有关。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副作用,表明其使用安全可靠。总之,根据本组有限病例的初步观察,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缓解心绞痛,降低血粘度,且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杜荣品,韩俊平,等.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