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分析与探讨
2013-01-24刘立陈宪
刘 立 陈 宪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1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任何专业、学科的建设相对于行业发展水平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近年来,由于市场对信息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但从总体水平来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相对需求来说成长较为缓慢,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办学定位不够清晰 国内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有些是从原来的图书情报信息专业拓展而来,有些是从病案统计专业转变而来。而不同学校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性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方案混乱。现今大部分医药类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的照搬学科体系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有的在原有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基础上加以改造,尚未形成统一的、针对岗位的培养目标。由于认识和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必要的办学条件如设备、师资也未能得到应有的保障,无法培养出符合卫生信息管理事业发展切实需求的人才。
1.2 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学、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医学、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结构、C语言设计等数十门核心课程。表面上涉及面非常广,但整体上专业特色不突出,实用性不强,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定位。信息管理学和计算机的理论课程较多,但具体案例教学课程和实践操作较少。另外,在医学课程设置上过于具体和细化,以至于部分学生反映消化知识过多,不能做到很好地融会贯通。
1.3 教师队伍建设不够成熟 突出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年轻教师较多,教学经验不足,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另外,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缺少医疗单位和医药企业的实际经验,在实践技能教学和实际工作知识的灌输上有所欠缺。
1.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欠缺 以往教学较为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大多是理论性课程,缺乏应用型、技能型课程,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很好地融会贯通,许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进行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时没有实践经验,对医院的整个医疗流程不太熟悉。
2 关于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2013年1月,广东食品药品学院经过一年筹备,通过撰写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总结各院校经验、结合自身学院特色与教学条件,成功申报并开办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现以本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为例,就筹办期间所遇问题与采取的解决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2.1 依据就业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一般把就业方向确定为市级以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单位或部门,但一般县级以上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医院(二级以上)对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不大。因此,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应确定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医药企业、软件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根据重新定位的就业方向,我校把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在基层卫生单位或医药企业从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的维护、医药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1]。
2.2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2.2.1 加强专业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当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必须重点突出对信息技术应用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的开设还应以网络为核心,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能力、小型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以及办公自动化等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因此,建议开设局域网组建、网站建设、系统维护、数据库、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重点课程,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不适宜过多开设。在医学课程上可以较为精简优化,以够用为目标,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概论,了解基本的医疗术语和学习基本医学知识。
2.2.2 合理规划课程体系 13-104心(硬件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公共课占总课时的19.9%,其中包括与专业课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也包括人文课程,培养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做到德才兼备。为了增加专业的可扩展性,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开设了一些与医学信息管理或医药营销有关的教学课程作为限选课和任选课,占总课时的11.6%;专业课和毕业实习共占总课时的68.5%,是教学课程的重点部分,其中信息管理重在理论学习和统计软件学习,计算机和网络内容重在实践操作,四个学期都有专门的综合实训课程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之一,并且这些综合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生产性实训特色,有力的促进了课程体系的融合,也推动了课程的教学手段改革;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形成实践调查的分析报告或通过应用程序设计,撰写毕业论文。
2.3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要把特色课程体系落到实处,真正形成专业特色,把专业建设好,核心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即要建设好一支具有高水平、双师0素质与双师0结构的教师队伍。本专业计划配有专任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8%;所有老师均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7%的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90%;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70%;教学团队中年龄40岁以上3人,30岁~40岁8人,30岁以下2人;专业范围涵盖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临床医学知识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领域;教学团队在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双师型”比例等方面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资在卫生信息专业上的综合教学水平,可采取如下做法:每年选派基础较好的教师进修、培训,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专业学术交流;定期派年轻的专业教师到医院信息技术部门进行顶岗工作;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本专业建设搞得比较早和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调研,学习其他学校的专业建设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专业建设的改进措施和建设目标;到三级以上医院信息部门聘请技术骨干担任专业教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不定期的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另外,在行业中聘请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良好教学能力的校外专家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2]。
2.4 优化实训环境 实训基地不仅要可以满足正常教学和日后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可实现专业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⑴校内实验、实训场馆建设:①建设一个专业用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教学平台(网络实验室),用于学生学习网络技术;②计划建设一个计算机信息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实验室),用于学生软件开发学习;③建设一个IT产品硬件维修中心(硬件实验室),用于学生硬件维修能力培养;④计划建设一个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情景模拟实训室,用于学生模拟教学和应用培训学习医院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系统开发;⑵校外实习实验基地建设:①精选各有代表性的医院作为实习实验基地;②与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装配、网络工程施工等项目;③成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卫生信息管理专家、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专家作为主要成员。
[1]王庭之,胡勇,江朝兵.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调研[J].卫生职业教育,2010;23(28):102-104.
[2]王庭之,王月红.打造特色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7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