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45例临床研究
2013-01-24王燕
王 燕
(吉林省电力医院内二疗区,吉林 长春 1313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45例临床研究
王 燕
(吉林省电力医院内二疗区,吉林 长春 13130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咖啡因麦角胺片、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值得广泛应用。
偏头痛;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临床研究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的以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脑以及脑神经功能调节紊乱密切相关。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如有报道,西方国家的发生率约在10%左右,而我国人群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在5%~40%之间,且以女性居多,并有家族史[1]。本病的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发病急、症状多样、难以根治[2],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不易根治。现将笔者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5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90例偏头痛患者,均为吉林省电力医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5例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6~67岁,平均43.5岁;病程8个月~19年,平均7.6年;对照组45例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7~66岁,平均44.6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8.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因寄生虫、感染、药物以及消化系统本身疾病引起的腹泻。
1.2 诊断标准[3,4]
①临床症状:一侧或两侧持续性头部疼痛或胀痛,呈发作性,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4h,常伴有头晕、失眠、恶心及呕吐等。②诱因:头痛常于劳累、情绪突然改变或女性月经来潮前发作。③辅助检查:经颅多普勒显示脑血管痉孪,脑血流速度增快,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④其他:所有患者均排除紧张性头痛,以及因高血压病、颅内占位病变、颅内感染、头面神经痛、鼻窦炎、癫痫、脑外伤和发热等疾病所引起的偏头痛,且所有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1周前未服用过任何治疗药物或接受其他方法治疗。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急性发作时给予咖啡因麦角胺片((每片含量为咖啡因100mg、麦角胺1mg)2片,1次/日口服。待疼痛缓解后,给予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药口服。①肝阳上亢型:症见头痛项强,面色红或红赤,心烦易怒,头晕,夜眠差,舌质红,苔黄,脉弦。治以平肝潜阳,药用川芎10g,羌活10g,天麻10g,白芍30g,甘草10g,白芷15g,菊花10g,蔓荆子15g,生地黄15g,石决明20g,钩藤30g。②痰湿蒙窍型:症见头痛头重,如蒙,伴有耳鸣,痰多,关节酸楚疼痛,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滑。治以升清降浊,化痰祛湿,药用川芎10g,羌活10g,天麻10g,白芍30g,甘草10g,白芷15g,菊花10g,蔓荆子15g,陈皮10g,蚕沙15g,茯苓30g,薏苡仁25g。③血虚型:症见头痛头晕,视物不清,伴有乏力,耳鸣,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治以补血祛风,止痛,药用川芎6g,当归20g,羌活10g,天麻10g,白芍30g,甘草10g,白芷15g,菊花10g,蔓荆子15g,熟地黄15g,党参15g,鸡血藤15g。④肾虚型:症见头痛头晕,耳鸣,伴有乏力,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治以补肾祛风,止痛,药用川芎6g,羌活10g,天麻10g,白芍30g,甘草10g,白芷15g,菊花10g,蔓荆子15g,熟地黄25g,枸杞20g,山茱萸25g,山药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2]
①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及工作完全恢复正常,脑血流图提示恢复正常,且回访6个月无复发;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可坚持做一般性的工作,脑血流图部分恢复正常,回访6个月偶有复发;③有效:症状减轻,脑血流图有所改善,回访6个月经常复发;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甚至加重,脑血流图提示无改善。
2.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治愈20例,显效l1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45例,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痛”、“首风”、“头风”等范畴,西医治疗以止痛、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为主,效果尚可,但远期疗效不佳。故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取得较好效果。临证各型的中药方中,均有川芎,羌活,天麻,白芍,甘草,白芷,菊花,蔓荆子等药物,其中川芎,羌活,白芷为治头痛之要药,白芍配甘草可增强止痛之功,而天麻则为治风之药,菊花,蔓荆子则可清利头目,全方共奏升清降浊,祛风止痛之效。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加减,效如桴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1] 田茂琼,喻万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7):58-59.
[2] 王永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4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 28(1):35.
[3] 封理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80-81.
[4] 徐厚倜.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6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9, 31(9):57.
R277.7
B
1671-8194(2013)29-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