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56例
2013-01-24任双梅
任双梅
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沁阳 454550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由于湿热秽毒之邪,流注下焦,湿热蕴结,阳滞冲注,使阴部脉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痒、痛、肿等症状。
西医认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由于外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和阴道排泄物的刺激、外阴营养不良等同时所致。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为主征,局部有不同的色素改变,皮肤增厚似皮革或小多角性扁平血疹或鳞屑、湿疹样变,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为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72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年,平均5.5月。
1.2 诊断依据 ①外阴瘙痒 局部有不同色素改变,皮肤增厚似皮革或小多角性扁平血疹或鳞屑、湿疹样变。②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1.3 治疗方法 白斑消外搽剂组成:淫羊藿30g,当归20g,蛇床子20g,蒲公英25g,苦参20g,百部20g,明矾15g,蜈蚣10条,炉甘石20g,雄黄6g,用麻油和凡士林制成膏,早晚两次外阴局部涂抹,配合口服西药维生素B1片:10mg,3次/日;维生素C片:0.1g,3次/日。另:外阴瘙痒、带下量多、色黄臭秽、口苦口干、溲赤便秘者加服萆薢分清丸;外阴瘙痒、经前乳胀、胸闷爱妻、外阴皮肤粗糙、皲裂、脱层、溃疡、色暗红、脉弱者加服逍遥丸;皮肤瘙痒、色白、弹性减弱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脉弦细微加服六味地黄丸。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定。
1.4.1 临床治愈 痒痛症状消失,外阴皮肤粘膜颜色弹性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病理复查组织细胞恢复正常。
1.4.2 显著 痒痛症状减轻至0~1分,病损范围明显缩小,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色素明显加深。
1.4.3 有效 痒痛症状明显减轻至2~3分,病损范围及颜色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
1.4.4 无效 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改变。
1.4.5 阴部痒痛程度的评分标准:
①阴痒
持续痒痛、不分昼夜、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工作休息者 3分
阴痒昼轻夜重或昼重夜轻、影响工作、睡眠之一者2分
阴痒时发时止、不影响工作、生活者 1分
无阴痒者 0分
②阴痛
时常皮肤撕裂、溃疡、明显触痛、活动受限者 3分
因皮肤萎缩、干裂致性交痛、排尿障碍之一者 3分
皮肤皲裂、轻度疼痛 2分
无皲裂、轻度阴痛 1分
上述评分累计5分以上:重度痒痛;3~4分:中度痒痛;2分:轻度痒痛。
2 结果
56例中,治愈5例,占8.9%,好转43例,无效8例,有效率85.7%。
3 病案举例
张玉霞,女,55岁,初诊日期:2007年5月7日。主诉:外阴瘙痒,夜间尤甚,难以入睡,迄今数年,伴头晕目眩,干咳少痰,痰粘难咳,口苦咽干,腹胀纳少,足胫浮肿。妇科检查:大小阴唇呈白色粗糙样变,皮肤角化,有小溃疡而无分泌物。印象为“外阴白斑”,苔白腻、质淡红,脉沉弱滑,此为肝肾阴亏,肝火有余,肝脾不阔,湿热下注,拟滋阴降火,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法。口服萆薢分清丸,外涂白斑消外搽剂,每日两次。口服维生素B1片、维生素C片。
3.1 二诊 2007年5月17日,口苦口干已解,阴痒较前减轻,大便轻实,仍脉弦,苔落黄,舌瘀,仍肝郁、血滞络中,口服逍遥丸合维生素B1片、维生素C片。外用同前。
3.2 三诊 2007年5月27日,阴痒较前明显减轻,纳食开增,稍有腹胀,小便色黄。仍需口服六味地黄丸合维生素B1片、维生素C片。外用同前。服药10日之后坚持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1片,外搽白斑消治疗。2009年10月中旬,家属来告,阴痒未再复发。阴痒白斑基本消失。
4 体会
本病常年阴痒、外阴白斑,系肝肾阴虚,脾失健忘,湿热下注所致,肝络阴器,肾主二阴,肝肾阴虚,二阴失养,故见皮肤粗糙、角化、变白。阴虚则阳亢,故头晕、目眩、口苦。木火刑金,灼伤肺津,故干咳无痰、咽干欲旺。肝郁侮脾、脾失健运,故纳少便溏。食顷即泻,脾湿蕴热下注下焦,故阴痰不止,下肢浮肿。萆薢分清丸,健脾利湿,助其运化、清热解毒,使其精血充足,生化有源,则营卫调和,肌腠得养。外邪无所依附,再加逍遥丸,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除旧生新,遂使症状逐渐得以缓解。后以六味地黄丸滋阴助阳,水火互济,缓润善后,这样控制了症状,使白斑得以逐渐消除。
[1]陆寿康.中医症状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6-359.
[2]刘敏如,欧阳慧卿.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