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3-01-24张俏雯
张俏雯
(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200)
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张俏雯
(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200)
目的 总结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临床护理经验,确保患者顺利康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82例开颅手术后放置脑室引流管的病例,通过观察其经术后护理的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治愈出院167例,自动出院13例,死亡2例。结论 脑室引流的临床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的康复情况,不容丝毫疏漏。
颅脑手术;脑室引流管;临床护理
在实施开颅手术、经颅骨锥孔或钻孔穿刺脑室后,须行脑室引流术,具体措施为于脑室内放置带侧孔引流管,另一端连接引流袋,确保能够脑脊液顺利引流到体外,目的是为了排出脑室的积血、降低脑脊液渗漏、防止蛛网膜出现粘连,缓解脑膜刺激,降低颅内高压,确保颅内压处于正常状态[1],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治疗措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颅脑手术后行脑室引流术的病例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颅脑手术后行脑室引流术的病例182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58例,年龄分布为10~81岁,平均年龄56.3岁。患者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为3~10d,平均置管时间5.8d。术后患者治愈出院167例,自动出院13例,死亡2例。
2 护理方法
2.1 症状、体征观察,常规护理
患者术后应绝对卧床,将床头保持15°~30°的倾斜角度,促进患者静脉的回流,降低颅压。护理人员应在术后的24h内,每隔30min~1h对患者的呼吸、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及意识等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于儿童、术后躁动、神志不清者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专人护理。此外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卫生清洁。
2.2 护理过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降低颅内感染风险
尽量将病床隔离,或将患者隔离安置于单人间,降低感染的风险。对于引流管应严格消毒,具体包括:接头处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引流袋应做到每天定点更换,且更换操作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更换前应先将引流管夹闭,防止管内引流液倒流,管口使用酒精及碘酒严格消毒,严禁穿刺引流管。
2.3 引流装置护理
术后应注意引流装置的放置高度,平卧时为双耳孔的水平连线上方约10~20cm处,侧卧时为距离穿刺点的上方10~20cm处,以便维持患者的正常颅内压。若放置过高,当颅内压增高到需引流的程度时,脑脊液无法引出,容易引发脑疝;若放置过低,则可能过量引出脑脊液,造成颅内压的骤降或颅内压过低,导致小脑幕孔上疝或者颅内出血。
此外,患者术后的48h内应对引流速度及引流量进行严格控制,人体每日脑脊液的正常分泌量约为400~500mL左右,故而每天引流量应控制在150~300mL,最大量不得超过500mL。若引流过量或过快,可能造成患者因高颅内压的骤然降低而发生意外,诸如小脑幕孔裂疝、硬膜下出现血肿、颅内出血、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等[2]。若发现引流过快,则需将引流装置位置调高,反之则降低。此外,患者若颅内出现感染的情况,脑脊液的分泌量可能多于常人,因此可适当增加引流量,但应注意保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予以适当补液。
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应在搬动患者前夹闭引流管,检查结束后将患者体位安置妥当后,固定引流装置,最后放开引流管,防止期间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平时日常护理中,也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或者位置不当而折叠成角。护理人员的动作应尽量轻柔,避免对引流管的牵拉,不得随意将引流袋放置过低,防止大脑上静脉的破裂,或者因引出创腔内的液体而导致脑组织的移位,引发颅内出现血肿。
2.4 注意引流液的性状、色泽的变化
脑脊液在正常情况下为无色透明的澄清液体,无任何沉淀。而颅脑手术后的1~2d内,患者将出现轻微血性脑脊液,之后逐渐呈橙黄色。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脑脊液的变化,若发现澄清脑脊液呈血性,或血色在原基础上出现加深,则有可能出现脑室内的再出血;若发现脑脊液转为浑浊,带有絮状物或类似毛玻璃,则可能出现颅内感染[3],均应立即向医师报告,以便采取及时措施。
2.5 拔除引流管时的护理
通常情况下,脑室的引流时间不宜超过5~7d,防止因放置过久而引发颅内感染。患者在术后3~4d内即可度过脑水肿期,颅内压便可逐步降低,故而拔管时间应尽量提前,最长不得超过7d。在拔管前1d,应先尝试夹闭引流管1d,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及生命体征,若夹闭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属高颅压症状,应暂停夹闭,并及时向医师报告,待患者颅内压稳定后再实施拔管。
3 脑脊液无法引出的情况分析
3.1 低颅内压导致无脑脊液引出
将引流袋位置放低,观察此时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即可判断是否缘于颅内压过低,若证实为此缘故,可将引流袋的位置由较高调整为正常高度。
3.2 引流管位置异常
①引流管置入脑室内过长或过深,可能导致引流管扭曲成角,导致脑脊液无法引出。此时可对照CT片后,缓缓外抽引流管,直至有脑脊液流出,固定即可;②管口不慎吸附在脑室壁上,导致脑脊液无法引出。可将轻轻旋转引流管,使管口脱离脑室壁,直至脑脊液引出即可。
3.3 引流管被创腔内的脑组织碎片或凝血堵塞。
通常引流管在完全通畅的情况下,随呼吸波动的液面上下幅度在10mm左右,若低于此幅度,则可能仅为部分通畅,若未见波动,则意味着堵塞,可以此为判断标准。此时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使用5~10mL无菌的生理盐水进行管内冲洗,并使用无菌的注射器进行抽吸。若仍未见引出,则需将引流管拔出重新置入[4]。
3.4 上述情况均排除后仍无脑脊液引出。
若排除上述情况后仍未见脑脊液引出,可自术后的第2天开始,向脑室内注入2万U尿激酶,每天2~3次,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注入结束后经2~3h夹管,重新放开并引流即可。
4 讨 论
颅脑方面的疾病往往存在着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实施手术后的引流对整个治疗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引流的管理及护理决定了引流是否能够成功,若引流护理到位,则可以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康复率,若万一护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外,甚至丧失生命。所以,引流管的护理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①整个操作过程应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勤于巡视和检查,确保引流装置处于正常状态;②对引流装置学会整体护理,懂得通过调节引流袋高度、引流量平衡颅内压,懂得当患者诉术后头痛时,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判断出是属于颅内压过高或过低引发的头痛,还是单纯的伤口疼痛,防止出现脑疝及脑积水的不良后果。③应定时检查引流液性状,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确保手术成功。
综上所述,到位的脑室引流术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脑部感染的概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十分重大,应深入研究,严格执行。
[1] 金鑫,陈娜,王洪,等.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在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95-96.
[2] 苏洁静.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21(2):220.
[3] 王淑香.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0):1256-1257.
[4] 张春芳,任景坤.护士岗位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67.
R473
B
1671-8194(2013)20-03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