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2013-01-24李裕彬
李裕彬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兴宁 514500)
78例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李裕彬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兴宁 514500)
目的 分析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均行血尿常规、肾功能、B超及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等检查,主要采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药物方式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有效,采用药物治疗的11例患者中,4例患者中途转用透析方式治疗有效,1年随访显示病死率为6.4%。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血液透析患者为10.3%,所有药物治疗患者为9.1%。结论 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和分期情况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和病死率的降低。
急性肾损伤;诊断;治疗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恶性程度较高,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存在较高的致死风险。对于疑似患者及早进行合理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本文就通过回顾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12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急性肾损伤患者78例,其中,男46例,女31例;年龄在34~72岁之间,平均(57.2±4.3)岁。起始病症均主要为恶心、呕吐症状,多数同时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均未见腹痛、腹泻、发热、咳嗽等症状。
1.2 临床诊断
1.2.1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参照2005年于阿姆斯特丹会议上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具体包括:2d内肾功能衰退明显,尿量每小时在0.5mL/kg以下,且持续时间在6h以上;血肌酐水平升高显著,绝对升高值在26.4μmol/L以上。
1.2.2 临床分期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参照以下标准:1期,尿量每小时在0.5mL/kg以下,且持续时间在6h以上;血肌酐水平绝对升高值在26.4μmol/L以上。2期,尿量每小时在0.5mL/kg以下,且持续时间在12h以上;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且为基线值的2~3倍。3期,尿量每小时在0.3mL/kg以下,且持续时间在12h以上,或者连续12h处于无尿状态;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且为基线值的3倍以上[2]。本文78例患者经临床分期结果显示,1期患者8例,2期患者28例,3期患者42例。
1.2.3 临床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的临床辅助检查,主要检查方式主要包括体温检查、血压以及心率等基本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均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尿量均偏少,且均每小时在0.5mL/kg以下;血肌酐水平均升高,绝对升高值均在26.4μmol/L以上。B超检查,均显示存在肾实质回声增强。
1.2.4 临床治疗
①治疗方式:本组78例患者主要采用肾脏替代方式治疗,其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有30例和37例患者;剩余的11例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均采用药物治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中采用CAPD(持续性腹膜透析)与IPD(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6例和12例。②具体治疗方案:IPD按照8次/d,1h/次的方式透析;CAPD按照2000mL/次,5次/d的方式透析;血液透析按照3次/周,4h/次的方式透析;药物治疗患者主要采用主要使用尿毒清颗粒治疗,采用口服方式用药,按照5g/次,4次/d的方式用药。
1.3 评价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的基本治疗情况予以统计分析,并同时对患者治疗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基本治疗情况
78例患者中,采用腹膜透析以及血液透析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有效,采用药物治疗的11例患者中,4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中,2例采用IPD方式继续治疗后效果较明显;另外2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后有效。所有患者经随访1年显示,死亡5例,病死率为6.4%。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腹膜透析的32例患者(含先期采用药物治疗的2例患者)中,共出现4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发生率为12.5%;采用血液透析的39例患者(含先期采用药物治疗的2例患者)中,共出现2例心律失常患者,1例意识障碍患者,1例休克患者,发生率为10.3%;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先期采用药物治疗后采用透析方式治疗的4例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其余7例患者中,出现1例胸闷患者,在所有具有药物治疗患者中发生率为9.1%。
3 讨 论
急性肾损伤临床比较常见,一旦患病后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控制病情的进展,并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临床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诊断应严格根据相关的标准,并结合患者的各种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予以确诊。临床辅助诊断方式主要包括:体温、血压以及心率等常规性检查,以及血尿常规和肾功能、B超及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等检查;按照诊断标准,一般患者的尿量每小时在0.5mL/kg以下,且持续时间在6h以上;血肌酐水平升高显著,绝对升高值在26.4μmol/L以上,即可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对于确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应进一步进行临床分期,以根据患者的分期情况并结合患者自身的其他相关情况,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临床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主要采用肾脏替代方式,具体方式主要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方式。其中,腹膜透析又分为IPD和CAPD两种具体的方式,前者对高钠、高钾以及水过高的患者,包括存在脑部和肺部水肿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后者对无高分解状态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另外,血液透析对具有腹膜透析患者一般具有适应性,但同时应注意存在严重贫血、感染以及低血压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以及精神性疾病的患者等具有禁忌证[3],临床在应用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检查,以防止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意外情况。另外,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率相对较低,尿毒清颗粒是相对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能降低血肌酐的水平,对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具有适应性,但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中往往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药物治疗的11例患者即有7例换中途改用透析方式继续治疗。
另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透析方式在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基本症状中效果较明显,本文采用腹膜以及血液透析的65例患者均显示临床有效,此外,本文所有患者在治疗1年后的病死率为6.4%,相对较低。综合可知,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和分期情况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和病死率的降低。
[1] 蒋芬,梁馨苓.急性肾损伤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 27(6):933-935
[2] 孙杰,卢中秋.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1,2(4):125-128.
[3] 梁兰青.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新疆医学,2011,41(2):81-88.
R692
B
1671-8194(2013)20-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