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2013-01-23钟影
钟 影
(吉林省吉林市儿童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35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钟 影
(吉林省吉林市儿童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被称为新生儿的头号"杀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不经治疗,一半患儿会在1岁内死亡,到2岁时2/3的患者会死亡,且心脏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死亡越早。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现在病死率已显著下降。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先心病患儿3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先心病患儿中,男22例占62.8%,女13例占37.1%.初次诊断先心病20例占57.1%,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15例占42.8%。1个月~1岁患儿20例占57.1%,1~3岁患儿12例占34.2%,3岁以上患儿3例占8.5%。
1.2 主要症状
青紫:青紫型先心病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青紫最明显。而潜伏青紫型心脏病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才出现青紫,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心脏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体力差:婴儿期即有喂养困难,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喜竖抱,年长儿不愿活动,喜蹲踞,活动后易疲劳,阵发性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常在哺乳、哭闹或大便时突然昏厥,易出现心衰。易患呼吸道感染。心衰:表现为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蹲踞:患有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洛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发育障碍: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其他症状:自幼哭声嘶哑、易气促、咳嗽、合并其他畸形,如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和先天愚型等。胸廓畸形以心前区向前隆突为主,也有脊柱后突或侧突的畸形;主动脉缩窄时上肢血压常增高、严重主动脉口狭窄时血压降低、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脉压增宽,并引起相应的脉搏触诊改变。先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脓肿、血栓栓塞等[2]。
2 结 果
出院时临床好转29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1例。
3 讨 论
引起先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胎儿发育环境不良(如:子宫内病毒感染、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等,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某些药物,也可以导致胎儿心脏畸形)、遗传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早产、高原环境、高龄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但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可分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如果缺损小、患儿年龄小(如1岁以内)以及缺损位于某些特殊的部位,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如缺损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体格发育不良并有反复发生肺部感染病史的患儿,应考虑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患儿如果没有并发症,临床可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此类缺损很少自然闭合。手术年龄以4~5岁为佳;对于缺损大、反复肺部感染及有肺动脉高压、心衰的患儿,应不受年龄限制而尽早手术。部分病人如果缺损位置、大小适合、导管介入治疗应为首选,可免除手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如果导管较细,临床多无症状。在新生儿期发现本病,可服用药物如消炎痛进行治疗,如治疗无效,相当一部分患儿可采用导管堵闭术的方法治疗。对于有明显症状,如出现呼吸急促、多汗、喂养困难、体重不增、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表现的未满3个月婴儿,因未闭的动脉导管较粗而造成临床症状危重,应立即手术治疗;无症状者可择期手术,年龄在3岁左右为佳。
先天性心脏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活动或劳累后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浑身乏力,严重的可出现青紫。由于患儿的抵抗力低,易患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反复发作,并且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重。其特点为原有的心脏病使心功能明显降低,加之肺淤血,炎症渗出,使血氧饱和度进一步降低。病毒、细菌感染后,因黏液潴留,黏膜肿胀,支气管痉挛,造成呼吸道梗阻。先心病患儿发生肺部感染后,多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喂养更加困难、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和精心护理,严重者可威胁患儿的生命。故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心功能,积极控制感染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营养供给、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家长心里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2]。
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先心病患儿总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在发达地区,80%~90%的患儿在治疗后,能够长大并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在生活上特殊照顾,在心理上当健康人一样教育,这对先心病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3.1 先心病的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
避免感冒:平时要让孩子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发生传染性疾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换换新鲜空气,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加强营养:应该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比如蛋、鸡肉、鱼、牛奶、瘦猪肉、新鲜蔬菜等。伴有心衰竭、水肿者,依病情轻重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若有服用利尿剂及洋地黄药物者,除限制钠的摄取外,同时也要限制水的摄取,避免水肿。可以补充含钾较高的食物,如:菠菜、苦瓜、柑橘,少量多餐。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奶。
应急缺氧:应避免引起情绪激动和大哭大闹。缺氧时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青加重、哭声微弱等,重者可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采取给氧,并将患儿下肢屈起,置膝胸卧位等措施。
接种疫苗:先心病不是预防接种的禁忌。孩子出现发烧、腹泻、肺炎等其他疾病时不能打预防针,可在这些疾病治好后补打。
注意用药:需较长时间地服用药物,如地高辛、开搏通、利尿剂等,指导家长必须遵照医生处方,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加减剂量和停药,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影响医师对病情作出判断的准确性,甚至会引起孩子药物过量而中毒。
培养健康心理:指导家长对先心病孩子除了在饮食与活动方面给予悉心照顾外,还要在心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先心病肺部感染患儿的护理
3.2.1 病室要严格呼吸道隔离,以避免院内感染。室温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为50%~60%,使空气新鲜,但忌对流风,以免患儿再次受凉患感冒。
3.2.2 保持安静和充分睡眠,患儿静卧,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哭闹,重型患儿严格卧床休息。各种操作尽可能时间集中,操作准确轻柔,对伴有心功能不全患儿尤为重要。同时保持病室安静,减少陪护人员,烦躁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2.3 饮食及喂养:有先心病的患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小婴儿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限制食盐摄入(一般患者不必限制盐量,复杂畸形,心功能低下,术后持续有充血心力衰竭者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小儿2~4g)。重型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及热卡,以增强体质。保持大便通畅。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2d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3]。
3.2.4 氧疗:给予鼻导管吸氧1~2L/min,有严重发绀呼衰者,立即给予头罩或面罩吸氧4~6L/min,并及时检查血氧饱和度,以调整吸氧浓度,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
3.2.5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粘稠、咳痰不畅的患儿多喂开水,按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吸入15min后行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
3.2.6 保持静脉通路畅通。因患儿发育较差,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可采用静脉留置针,因其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并可随时进行输液、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使用静脉留置针时置管部位妥善固定,防止患儿牵拉,每日正确封管,缓慢推注封管液,定期更换敷贴。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部位炎性反应。如局部出现红、肿、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建立静脉通路后,固定要妥当,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液体量以及输液速度,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及肺水肿的发生。
3.2.7 尿量的观察是判断有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酸中毒的重要参考指标。必须认真记录排尿次数,比较准确地估计每次的尿量。
3.2.8 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密切观察药物疗效。遵照医嘱在使用各种药物时,特别是应用解痉、平喘、镇静、利尿、洋地黄、扩血管药物、激素等药物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用药后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从而保证治疗正常进行,以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3.2.9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年龄越小,病情往往变化快,随时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给予心脏监护等措施,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理,以保证病情正常转归。
3.2.10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患儿病情一般进展快而且严重,恢复起来较其他肺炎患儿慢,家长往往思想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较重,为了避免患儿家长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我们应关心患儿,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病室环境,消除家长和患儿恐惧心理,并说服其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治疗工作顺利进行,以利患儿尽快康复。
[1] 李慧敏.先心病的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2,8(6):65.
[2] 杨素容,姚春花.先心病婴幼儿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教育,2008(1):112.
[3] 王淑荣,麦彩娟.小儿先心病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 78.
R473.5
:B
:1671-8194(2013)06-03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