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3-01-23赵智辅宋丽英张建平栾丽伟
赵智辅 宋丽英 张建平 栾丽伟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赵智辅 宋丽英 张建平 栾丽伟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 2006 年 1 月至 2011 年 1 月收治的 32 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外科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 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 22 例,部分切除 4 例,联合脏器切除 4 例,姑息性切除 1 例,穿刺活检 1 例。随访 1~3 年,良性肿瘤 1~3 年无死亡,恶性肿瘤 1~3 年死亡 12 例。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和腹胀,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及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完整切除肿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腹膜后肿瘤;原发性;诊断;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是指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肾脏、肾上腺、胰腺等脏器的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由于腹膜后组织位置较深,肿瘤症状隐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到出现临床症状时肿瘤多数已压迫或侵犯重要血管、神经及周围组织器官,增加了手术完整切除的难度,术后复发率也高。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2例,现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9~78岁,平均48.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4个月。其中无症状于体检中发现12例,腹部包块8例,腹痛、腹胀伴腰痛者6例,下肢疼痛、麻木伴水肿者3例,恶心、呕吐、大便困难及尿频3例。所有病例均经超声、CT、MRI影像学检查,超声诊断10例,CT诊断10例,MRI诊断12例。超声诊断肝脏中等点状回声,CT和MRI诊断阳性率为100%。良性14例,恶性18例,来源于间叶组织22例,神经组织6例,胚胎残余组织3例,来源不明1例。肿瘤侵及血管4例,肾脏2例,胰腺1例。
1.2 方法
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腹部切口入路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开腹后打开后腹膜,沿着肿瘤包膜或假包膜进行分离,尽量将包膜切除,注意保护正常组织和血管,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和侵犯的周围组织器官及转移的淋巴结。手术时间90~750min,平均手术时间195min。术中患者失血量20~7500mL,平均730mL。给予6例患者输血,输血量600~3000mL,平均1600mL。
2 结 果
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完整切除22例(良性肿瘤完全切除9例,恶性肿瘤完全切除13例),联合脏器切除4例(结肠部分切除3例,小肠部分切除1例,脾脏切除1例),部分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1例,细针穿刺病理活检1例(肿瘤广泛转移与周围粘连严重),复发6例,复发后行完整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1例。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随访1~3年,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良性肿瘤1~3年无死亡,恶性肿瘤1~3年死亡12例。病理类型: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性肿瘤14例(脂肪瘤7例、神经纤维4例、精原细胞瘤1例、单纯性囊肿2例)。恶性肿瘤18例(淋巴肉瘤4例、脂肪肉瘤7例、纤维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
3 讨 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起源于腹膜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非器官性肿瘤,良、恶性均有,恶性占多数[1,2]。由于腹膜后组织疏松腔隙较大,部位较深,肿瘤多数早期症状不明显,可长时间在腹膜后呈膨胀性的缓慢增长,致产生明显的腹部包块和腹痛临床症状时,肿瘤已很大,甚至压迫或侵犯重要血管、神经及周围组织器官。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提高了对体积较小和无症状的早期肿瘤诊断率,其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超声,其安全、简便、无创,可显示肿块位置、大小、数目、性质等。CT和MRI检查不但具有超声的优点,还可对肿瘤侵犯的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准确诊断,因此,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术前诊断和确定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术中应尽可能切除肿瘤及被肿瘤侵犯的周围组织器官和转移的淋巴结,术中应保证肿瘤的完整性,不残留肿瘤组织及包膜。恶性肿瘤的复发率较高,复发病例可再次行手术切除治疗。
总之,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效果与肿瘤能否完整切除密切相关,无论对于初发还是复发,术中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从而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1]Wu JM,Montgomery E.Classification and pathology[J].Surg Clin North Am,2008,88(11):483-520.
[2]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368-1370.
R735.4
:B
:1671-8194(2013)06-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