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治疗对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作用
2013-01-23苏红革吴学军
苏红革 吴学军 王 遐
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2)郑州市卫生学校 郑州 450000
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的产后损伤,见于肩部不易娩出过度牵拉头部、上肢或躯干时造成臂丛神经受压迫或撕裂而引起上肢完全或部分弛缓性瘫痪。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肌肉呈进行性萎缩等症状,多为单侧发病,是新生儿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儿的上肢功能[1]。我科对2011-2012年收治的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早期(生后1~5个月内)综合治疗2~3个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01—2012-06我科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根据病因、临床表现、临床康复评定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并参照王海林[2]标准确诊:出生后一侧或双侧上肢主动活动障碍而被动活动正常,同时排除锁骨骨折、肱骨上段骨够分离、脑源性麻痹等婴幼儿。本组患儿男12例,女8例;年龄1~5个月,其中1~3个月11例,>3~5个月9例。损伤部位均为一侧上肢。
1.2 方法 对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早期(生后1~5个月内)综合治疗(包括运动疗法、针刺治疗和蜡疗),2~3个月后观察和评估患儿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1.2.1 运动疗法:对患儿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具体方法:自下而上分别对指、腕、肘、肩关节做轻柔的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后,依次做肩关节的外展、上举、平举、内收,肘关节的内收、外展,前臂的旋前、旋后,腕关节和各手指关节的反复屈伸运动,5~6次/d,每次从10min逐渐延长至20min。当患侧肢体的肌力增加到3~4级时,开始进行抗阻力练习,以争取肌力的进一步恢复。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患儿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并根据患儿的反应来确定患肢被动运动的幅度,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1.2.2 针刺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及损伤类型取穴,并参照文献[3]报道,以手阳明经为主,取大椎、阳溪、肩井、天宗、肩贞、肩髑、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交替使用;肝肾阴亏者配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举臂困难配臂膈,肘屈伸无力配内关、外关;手内旋外旋者配阳池、后溪、少海、四渎;腕下垂配外关、四渎。常规消毒,患儿取仰卧位,每次取上述穴位7~8个,行补法手法,各穴留针30min,1次/d,20次为1个疗程,间休10d,继续下一疗程。
1.2.3 蜡疗:对患肢进行医用蜡疗,2次/d,30min/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4]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肌电图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肌电图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肌电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肌电图均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3 讨论
早期进行运动治疗可改善和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肌肉舒缩功能,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奠定基础。后期物理治疗主要是增强患肢肌力,建立肌肉的运动功能,促进感觉功能恢复,建立代偿功能,提高患肢的使用能力[5]。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因臂丛神经分布较广,故取穴较多,每次不少于7~8个。所取穴位均为臂丛神经分布及支配区,均能行气血通经络,兴奋肌肉与神经,促进臂丛神经修复和再生,主治臂腕痿弱无力[4]。
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作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强,有利于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蜡油在疼痛部位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同时也刺激了微循环和经络末梢,从而引起机体保护性反应,使机体本来互相关联的复合体——神经、微循环、经络互相促进、互相调整,皮下表浅的神经末梢得到蜡油的刺激,使机体释放神经介质,改善微循环,兴奋迷走神经,同时疏通阻断的经络,减轻和消除疼痛感觉。
以上几种治疗方法同时并用,相互协同,相辅相成,使受损的臂丛神经得以更快更好地康复。
[1]申巧玲,李彩霞,陈红敏 .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70.
[2]王海林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附12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4):30-31.
[3]杨颖 .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2005,16(10):782.
[4]安美平,任文文 .结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24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1):31.
[5]胡继红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54例综合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633-634.
[6]颜华,刘志雄 .针刺综合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0):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