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3-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造口结肠医务人员

王 华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人文关怀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 华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现代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解决患者生存率问题,更要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肠造口患者,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创伤和打击。为结肠造口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可促使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获得家庭、社会的支持,改善、促进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肠造口;人文关怀

结肠造口又称“人工肛门”,是指外科医师为了治疗某些结肠道疾病(如直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结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结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由于结肠造口患者既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又要接受突发的心理打击(癌症患者病情诊断的告知、排便方式的改变等),极易发生心理障碍,由此产生恐惧、悲观、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诊疗技术服务,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因而对结肠造口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就结肠造口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使患者顺利接受造口手术并重返社会,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结肠造口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1.1 焦虑、恐惧

通常发生在术前,患者对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不了解,惧怕各种检查、治疗及手术引起的痛苦,对术后排便形态和自我形象的改变感到担忧和恐惧,表现为紧张、害怕。有些患者会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能不能只吃药、打针,或保留肛门,不做造口手术,寄希望于保守治疗,存有侥幸心理。

1.2 抑郁

患者对疾病预后没信心,对将来生活没把握,表现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或沉默寡言,丧失生存信念。

1.3 自卑

结肠造口所致的躯体外观改变、排便控制能力障碍、臭味的散发等形象问题给患者带来强烈的自卑感,患者表现为敏感、不愿到公共场所、避免与人近距离接触等。

1.4 孤独

担心自己被社会所遗弃,被别人厌恶,身边缺乏同病患者,缺少沟通交流。

1.5 求知欲望增强

造口知识缺乏,如饮食、日常生活、造口自我护理等。患者希望得到专业造口师的技术指导,实现自我照顾,强烈要求学习新知识,渴望改善生活质量。

2 人文关怀在护理中的应用

2.1 术前心理干预,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1 保持病房的清洁、舒适,创造温馨的治疗环境。介绍同病室、同病种患友,消除患者的紧张陌生感,促其尽快进入患者角色。

2.1.2 医务人员服务热情,善于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创造一个可信赖的就医环境。

2.1.3 播放结肠造口的影像资料,让患者在术前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护理过程,使患者认识到疾病本身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良的心态,不接受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延误治疗。

2.2 术后心理、生活技能指导,提供舒适度护理

2.2.1 自我形象紊乱

结肠造口对患者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术后患者看到腹壁上的造口,心理上难以接受,感到无助、自卑和绝望。徐迎春[1]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发生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也不同。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计划和认知干预计划,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情绪,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患者顺利接受结肠造口手术及术后自我护理。如采用“下调比较法”进行心理护理,从对患者的不断沟通中,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家庭状况,将患者乐观的一面与比自己不幸的患者进行比较,从而使患者产生幸运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效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造口的护理

①观察造口血运情况,有无回缩、出血及坏死,避免引起结肠坏死的原因,比如腹带过紧、造口袋开口过小等。指导患者每日手指扩张造口1~2次,防止造口狭窄。②减少结肠液、粪水对皮肤的腐蚀刺激,及时清理流出的大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在造口周围皮肤涂抹凡士林、氧化锌软膏。③饮食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不宜进食胀气、产异味、粗纤维食物,促进规律大便形成。④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造口袋,造口袋的开口应剪至合适大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使用效果,一般说来,应比造口大约0.375cm[2]。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对于难以长期接受造口袋费用的家庭,医务人员应充分发挥科研创造能力,应用医学小发明,起到即能达到治疗、护理的作用,又能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的作用。朱新青等[3]、谭海燕等[4]设计的改良人工肛门袋,加用一次性保鲜袋的方式,即经济又实惠,取得良好效果。⑤指导造口灌洗,通过灌洗不仅能使排便得到控制,还可减少造口袋的使用量。

2.3 远期医疗追踪,提高生存质量

2.3.1 建立医院一家庭一社区一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为患者及家属开展住院期间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对出院后的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合作,对社区医务人员开展造口知识培训,实现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的目的。通过医务人员对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医院治疗到社区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关心和照顾,从而帮助结肠造口患者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提高生命质量,重返社会。

2.3.2 患者只有适应社会,心理压力才会消除。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加入“造口病友”俱乐部,通过与病友的相互关心和了解,获得支持与帮助。医务人员可利用各种信息、网络平台,普及宣传相关知识,呼吁社会群体关爱接纳结肠造口患者,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2.3.3 家庭的支持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指导患者家人积极参与患者饮食、生活及造口护理,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

2.3.4 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术后重建自我形象,接受生活方式的改变,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恢复自信心,在自我护理中体会到自身价值。

4 总 结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与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患者的需求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和精髓,对于结肠造口患者的最大需求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重要的提高生存质量。良好的人文关怀不仅可以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还能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提升自我价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重要的作用。

[1]徐迎春.结肠造瘘自我形象紊乱调查与护理[J].泰山医学院报, 2009,30(11):855.

[2]袁岚.64例Miles 术后结肠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 2011,9(9):149.

[3]朱新清,陈照坤.人工肛门袋的改良及应用[J].医学文选.2002, 21(4):489.

[4]谭海燕,向卫华.一次性保鲜袋在Miles术后结肠造瘘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6):315-316.

R473.6

:A

:1671-8194(2013)08-0320-02

猜你喜欢

造口结肠医务人员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对社区医务人员“知信行”的影响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