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2013-01-23史晶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延髓人民卫生出版社小脑

史晶华

(松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松原 138000)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史晶华

(松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 分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CT、MRI及预后。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多以眩晕、恶心、呕吐起病,病情进展性加重。除了典型的 Wallenberg 综合征的症状外,还可以出现面部及肢体浅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肢体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面瘫等少见症状。头颅扫描阳性率 8.8%,头颅 MRI 阳性率 38.6%。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 32 例(53.3%)、好转18 例(30%)、植物状态 4 例(6.67%)、死亡 6 例(10%)。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首先以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起病,继之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症状,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应及时行头颅 MRI、MRA 及 DSA 等检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干梗死;临床分析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导致延髓背侧梗死,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由Wallenberg(1895)[1]首先报道,也称为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的常见类型,老年人多为血栓形成,年轻人多为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

核磁未问世前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并且多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起病,进展性加重,故临床上容易误诊,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2008年2月至2012年2年我科收治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60例(12%),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头颅MRI、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并排出既往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例。其中男36例(60%),女24例(40%),年龄50~75岁,平均62.4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急性期发病42例(70%),亚急性期发病18例(30%),伴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糖尿病15例(25%),高血压病24例(40%),高脂血症18例(30%)。

1.2 临床表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因: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24例。②糖尿病15例。③高脂血症18例。④先天性血管畸形1例。⑤其他(大动脉炎或真行红细胞增多症等)各1例。

1.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

具有典型的Wallenberg综合征的症状[2]:眩晕、呕吐、眼球震颤(累及前庭神经核);交叉性感觉障碍-病侧面部与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与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病侧肢体和躯干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病侧不完全Horner征-表现瞳孔小及/或眼睑轻度下垂(脑干网状结构中交感神经下行纤维);病侧软腭麻痹、构音及吞咽困难、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疑核);各别患者因薄束核与楔束核受损出现同侧肢体深感觉障碍(48例)。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除了具有典型的Wallenberg综合征的症状外,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解剖结构变异较多,使临床症状复杂化或者不典型。感觉障碍包括8种类型[3]:①交叉性感觉障碍。②病变对侧面部与躯体感觉障碍(2例)。③双侧面部及病灶对侧肢体感觉障碍-(2例)。④仅病灶对侧肢体感觉障碍(1例)。⑤仅病灶对侧面部感觉障碍(1例)。⑥仅病灶双侧面部感觉障碍(1例)。⑦仅病灶对侧面部痛温觉障碍(1例)。⑧仅双侧肢体感觉障碍(1例)。还可以出现眼球运动障碍、面瘫等少见症状(1例)。

影像学检查:患者均在起病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行头颅CT、头颅MRI检查。45例患者做头颅MRI检查,头颅MRI均为长T1长T2信号影,15例患者做头颅CT检查,均除外脑出血。

1.4 治疗措施

①病房内保持安静,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家属探视,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特别注意瞳孔及意识的变化[4]。伴有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及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禁食24~48h,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3d后仍不能进食者,酌情给予放置胃管。②调整血压: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不宜降的过低,控制在160~100mmHg。③降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依据患者的年龄及肾功能状况,酌情使用甘露醇,若出现心衰症状,给予强心剂及利尿剂治疗。④发病小于6h的患者,符合溶栓条件,如果家属同意给予溶栓治疗,伴有心律失常者,如房颤等,应给予抗凝治疗,24h内应用脑保护剂治疗-依达拉奉。不同意溶栓的患者,24h内,可以加用尤瑞克林静点。⑤出现并发症的处置:若出现中枢性高热,应先行物理降温,无效时给予药物治疗,如安痛定或赖氨匹林等;患侧肢体给予功能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血钠时宜缓慢纠正,防止出现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5]。⑥出现吸入性肺炎,予抗感染化痰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应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循环,针灸,促进肢体功能康复,48h病情平稳后给予早期肢体康复功能训练。

1.5 预后

与患者的病因、全身状况及血管基础有关。临床治愈32例(53.3%)、好转18例(30%)、植物状态4例(6.67%)、死亡6例(10%)。死亡原因:脑疝、呼吸循环衰竭3例,猝死1例,痰窒息1例,多脏器衰竭1例。

2 讨 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因: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②糖尿病。③高脂血症。④先天性血管畸形。⑤其他(大动脉炎或真行红细胞增多症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以前认为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结果[6],现已证实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者仅占10%,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其余由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最大的和变异最多的分支。自椎动脉外侧分出后,向上走行到小脑底面分为内支与侧支,主要供应延髓中上部外侧区、小脑半球底部和蚓部下面后部的血液。内支与对侧小脑后下动脉内支及同侧小脑上动脉吻合,侧支与同侧小脑前下动脉吻合[7]。小脑后下动脉主干分出供应延髓外侧部的小支是终动脉,故当主干闭塞时仅发生延髓背外侧梗死[8]。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较多,比如:延髓背外侧部直接由知道吗供血,或与小脑前下动脉共同有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分支可以分布到面和听神经等,使临床症状复杂化或不典型。感觉障碍包括8种类型。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其基本症状,应不能诊断[9]。王新德提出的诊断必须具备下列两条:①提示病灶在延髓,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二者必具其一。②提示损害在延髓背外侧,痛温觉障碍、共济失调及Horner征三者必具其一。

影像学检查:头颅CT的急性期表现可以是平扫正常;磁共振:头颅MRI初期T1加权相正常的血液流空现象消失,呈等T1和短T2的血管影。1~2周后,高铁血红蛋白增多,T1、T2相呈高信号。晚期流空现象再次出现。DSA可以直接显示血栓的部位和轮廓,是颅内动脉及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的金标准[10]。

如果患者病情较重,进食少、发热、心功能不全时应用利尿剂,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脑的血流量也减少,卧床、活动量减少等情况,可以使红细胞压积增大,聚集性增强,变形性降低,血粘稠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患脑梗死的机会增多[11]。当患者合并脑干梗死(延髓)时,颅内压增高,出现嗜睡、昏迷、烦躁不安、抽搐、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神经系统症状,进食差,可导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及神经系统表现。延误治疗时机,出现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病死率高。

所以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首先应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控制水肿、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外,着重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不能进食者,早期鼻饲,嘱咐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被动活动双下肢,以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脑干症状时,应尽早进行头颅CT、头颅MRI、头颅MRA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新的脑梗死病灶,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王维治,罗祖名.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崔益群.奈特人体神经解剖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王维治,王化冰.临床神经病学定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6]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刘宗惠,胡威夷.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8]秦燕春,董源刚.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2):142-143.

[9]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0]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1]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10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R743.3

:B

:1671-8194(2013)08-0239-03

猜你喜欢

延髓人民卫生出版社小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