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制在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中的教学体会

2013-01-23汪和贵柯永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导师制

汪和贵* 柯永胜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1)

导师制在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中的教学体会

汪和贵* 柯永胜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1)

在当前特殊的医疗环境下,如何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完成临床实习这一重要的学习阶段,一直是医学教育者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在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中实施导师制的意义、实施导师制办法,以及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医德医风教育及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导师制;临床实习;心血管内科学

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对临床医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学医院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前提和组织保证,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2-3]。

我院于2008年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导师的指导,本届毕业生在学业、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上都有了明显提高,许多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估。作为本科生导师,现将心血管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①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换“主讲”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因人施教,“以人为本”,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②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来开展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医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③培养健康的医学人格。在当前特殊的医疗环境下,实习生导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实习生导师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的从医行为,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人格。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了开放、互动和协作的教学模式。

2 导师制的实施办法

我院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行导师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导师制即导师对带教的学生全面负责,轮转科室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具体带教。导师制的具体方案包括:①着重对实习生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阶段学习目标和培训时间,形成培训方案;兼有在思想上、生活上的关心、教育和引导。②平均半个月与学生交流面谈一次,建立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克服思想上的困惑,可适当布置思考题等;学生应主动与导师联系,汇报近阶段的学习、工作、思想状况等。③每月不定期检查学生病历书写和临床技能等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实习轮转周期为一个月的科室,实习生应完成8份大病历;轮转周期为半个月的科室应完成4份大病历,病历由带导师批改,病历归档备查。④科室轮转结束后,导师应辅助带教医师对学生实习情况作阶段性小结,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是临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核成绩按比例记入毕业实习总成绩中。⑤科教处对本科生导师的考核方法采用导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核导师履行职责情况和指导效果。

3 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心血管内科专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专业,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心内科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内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因此,进入实习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现代医师。

培养实际能力的措施:①落实各项实习教学制度,进行入科教育;②严格执行教学查房、科室小讲座、病历讨论、实习生交接班等制度,安排参加科内开展的各项活动;③加强实习生临床综合思辨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中临床基本技能中,严格培训实习生的病史的采集;严格培训实习生的物理检查,如心、肺及腹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神经系统的检查。一些无法在床边进行教学的项目,如心肺复苏、外科急救、胸穿、腹穿、骨穿、动脉血气检查、插胃管等,将由科教处安排在医院临床技能实验室进行集中培训;实习生导师手把手地教;④培训结束后,科教处组织专家进行技能测试,实习生导师必须在现场。经过一年系统、严格的培训,实习生临床各项基本技能明显提高。为今后走上临床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注重对实习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①加强床边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②病例讨论,组织学生参加死亡病例、疑难病案和介入术前病例讨论。③让实习生参加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分析与讨论。④坚持教学查房和专题学术小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⑤应用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指引临床思维习惯。临床实习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4 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导师制的整个过程中,导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除了掌握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外,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尽可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实习生导师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答案要真实可靠、要有证据;师生可以共同查找资料,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是向教师的挑战。实习生导师也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从所能收集到的客观证据中进行严格的鉴别诊断,这样才能使诊断经得起考验,对不能确认的诊断需去寻找新的证据。实习中让学生有机会介入导师的科研工作,以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习生导师引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一年的实习,实习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5 注重医德医风教育的培养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新的医疗形势下,医务工作者更应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是临床实习带教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临床带教老师重视医术、轻视医德医风。他们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职业操守和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医院教学管理人员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监管不到位。医疗卫生行业的个别不良现象对实习生职业道德的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主要体现在服务态度、对疾病的诊疗水平、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因此,实习生导师在带教过程中,要言传身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要让他们从医即刻起,就牢记救死扶伤,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拥有高尚医德与掌握精湛技术一样重要;要培养他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时针对不同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师。

6 注重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对于周围环境不熟悉,自信心不足,怕患者咨询,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回答患者;在医疗纠纷不断的形势下,学生面对患者时会产生紧张及胆怯的心理;而患者对实习生往往不信任,不愿意配合实习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使患者和实习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医患沟通能力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医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得体的仪表、礼貌的言语;同时要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情感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

加强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也是临床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实习生与患者沟通技巧培养过程中,实习生导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实习生导师在带教过程中要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鼓励实习生与患者及家属多接触,让他们明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要尊重实习生,树立实习生在患者面前良好的形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导师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与不同患者的交流沟通,言传身教,学生能较好地与患者沟通;学生也懂得了依法行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高昀.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59-60.

[2] 何伟,张敏,卢杨.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454-456.

[3] 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的应用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206.

R-4

A

1671-8194(2013)01-0392-02

*通讯作者:E-mail: wangheguiqd@sina.com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导师制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